语文教学中应适当引入外部资源论文_孙静

语文教学中应适当引入外部资源论文_孙静

牡丹江管理局855农场学校 孙静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都选自各个时代各个国家的优秀篇目,这就造成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隔阂。学生只能以自己所处时代和自己的成长经历去理解文本,所以有时候对文本似懂非懂。因此,教师对外部资源的引入就显得格外重要,下面我就浅谈一下我的看法。

对背景材料的引入,我认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学习一些外国文学作品时,学生觉得头疼,有的是因为作品较为难懂,或作品本身比较艰涩,但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很好地结合作品的写作背景,激发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兴趣。曾经我在教学中也不是很重视写作背景,总感觉时代背景离学生太遥远,学生不见得愿意听,即使听,也未必能听懂,我只需要带着学生把文本理解透彻即可。所以我很少介绍背景,即使介绍,也是点到为止,不想浪费更多的时间在背景上。事实证明,轻视背景材料非但没有节约时间,还大大地浪费了时间,因为我在文本上所花费的大量时间收效并不是很好。学生只是了解了文字,熟悉了故事,并未真正理解文字背后的内涵,一篇篇有血有肉的文章就这样被我讲“死”了,在学生看来这些不过是没有生命的文字和纸张。经过长时间的反思,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于是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改变了教学方法,开始重视背景材料和文本的有效结合,结果发现收效不错,学生不但没有觉得背景材料枯燥乏味,而且能很好地和文本联系起来,对文本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比如,在教学《穷人》这篇文章时,我在课前介绍了当时俄国的的情况。生活中有两种人,一种是富人,一种是穷人,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当我说完这段背景时,学生便很想去文中了解这些穷人究竟是怎样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我认为文言文和诗词的教学中也应引入一定的背景材料。古文及古诗词的时代距我们较远,语言上有差异,所以有些学生看到古文就感觉头痛。而大多数学生都对历史故事比较感兴趣,所以在教学文言文时可以先给学生讲一讲关于文本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接下来再学习,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了。在教学古诗词时也可以给学生讲讲诗人在写作时发生的历史故事,相信学生在了解了背景之后,会更容易理解诗词的情感。

二、课中引入,深入解读文本。

在课堂教学中,会遇到一些教学难点,当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与文本内涵存在差距,思维受阻或打不开的时候,教师要乘势引入背景材料,在一些关键点上触发学生,打开学生的思维,更深入地完成文本的解读。

如,在教学《詹天佑》时,由于现在的学生还没有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对那一段的历史知之甚少,不了解特定人物的特定背景,对人物理解的深度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产生偏差和误解。比如在讲到修筑铁路自然条件恶劣时,有学生就问“京张铁路和青藏铁路哪个更难修?”于是我给他们讲了当时技术和设备落后,政府不给予支持,帝国主义更是百般阻挠等等,而在修筑青藏铁路时,虽然自然条件恶劣,但国家给予大力支持,资金与设备充足,技术也更加先进。所以,特定的时代加大了京张铁路修筑的难度。再如,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铁路的好友,有的坠入深涧,不幸牺牲;有的中途逃跑;詹天佑的女婿被绑架,心爱的女儿不幸身亡。在这样的精神压力下,詹天佑依然对修筑铁路不动摇,讲到这时,学生已对詹天佑很钦佩了,也终于了解了詹天佑当时所遇到的困难,而在遇到困难时,他依旧想的是国家,足以见他的爱国精神。所以,在课中适当引入背景材料,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三、课末插入,拓展深化主题。

一些资料不能过早引入,需要在教学充分展开的基础上,在最需要深化的时候,给予“重拳”出击,这样可以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在一次公开课上,我教学《伯牙绝弦》,故事的尾声,当伯牙来到汉阳江边,没有见到昔日的知音,而是见到了一座冰冷的墓碑,此时学生已感到了悲凉,我又借助多媒体,伴着凄凉的音乐给学生朗诵了“摔碎要求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谈。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这首短歌,更加渲染了悲凉的氛围,有的老师已然落泪。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需要引入背景资料,教师要审时度势,认真权衡,因文而异,因需而异,灵活选择,适当补充,把背景资料有选择、有侧重地融合于文本的阅读感悟之中。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引入背景材料是很重要的,所以教师应重视背景材料的引入,但引入的原则必须是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全面把握人物形象和主旨思想。

论文作者:孙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  ;  ;  ;  ;  ;  ;  ;  

语文教学中应适当引入外部资源论文_孙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