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学科学习促进有效习得--浅析错误问题集的深层探索与有效管理_英语论文

突出学科学习促进有效习得--浅析错误问题集的深层探索与有效管理_英语论文

突显主体学习,督促有效习得——浅析错题集合理功效的深度发掘与有效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功效论文,习得论文,主体论文,深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身在一线的老师通常都会为一件事情苦恼,那就是一次次的练习与测试中,同样的短语、语法及句型虽然经常反复应用与练习,但是学生的出错率却依然很高。为此,错题集这种看似应试的纠错方法也就应运而生了。然而,即便是同样拥有错题集,但是学生个体的运用效果却大相径庭。面对这种情况,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在一次课后与学生交流的时候,一个同学无意中说了一句,“老师,如果我们把错的习题经常归纳到一起来分析,有空的时候常拿出来看看,大家相互做做,也许会好些。”他的话让我突然间茅塞顿开。是啊,如果每次做完习题,在核对完答案之后,把一些易出错的习题进行归类,比如:填空题、选择题、阅读理解题等,写出错的原因及正确的解题思路,对相似的题目进行比较,就能使学习更深入、更明了,并由老师进行分析和改编。每次练习都要这样做,持之以恒,时常为错题集增添新的内容,同时去掉一些大家都已掌握的题目,根据认知规律对整理情况进行梳理,并作具体指导,这样日积月累,自然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收效。

一、整体与个体结合,以认知规律探寻错误的根源

1.根据布鲁纳的认识发展理论,学习本身是一种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学习总是要通过已知的内部认知结构,对输入信息进行整理加工,以一种易于掌握的形式加以储存,也就是说学生能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最有效的旧知识来帮助吸纳新知识,即找到新旧知识的“媒介点”。这样,新旧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发生积极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导致原有知识结构的不断分化和重新组合,使学生获得新知识。但是这个过程并非总是一次性成功的。练习的目的并不单纯是为了求得问题的结果,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而这一教学目的恰恰主要通过反思错误来实现。所以,在英语教学中不断整理,回顾错题尤为重要。

2.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在学习中常常会有个性化的错误;在平时的练习及每次的考试中,学生所出现的错误可以说是因人而异,各不相同。有些学生是单词没巩固,有些学生是语法没掌握,还有的是由于句意不理解而导致错误。尤其是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的同学,错题复现的次数更多。总之,学生的错误并不相同,而老师在评析练习试卷时,也不可能完全照顾到每一位同学试卷上的错题情况,这就为建立错题集提供了必要性。每次做完练习或考试过后,如果每个同学把试卷上或作业上做错的原题以及改正后的正确答案写到错题集上,整理一本自己的错题集,有助于了解自己学习中的漏洞;同学们在复习查阅时,就会一目了然。并且在以后的测试中,错误复现率便会大大降低。这样,复习就有了准确的依据,可以做到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建立错题集有助于改变学生对错误的态度。实际上,对待错题的态度是减少错题的关键,应该把错误看成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因为错误,学生才知道自己的不足之所在。而英语学习中的错误看起来都是小而琐碎的,但不能因为错误小或错误的原因简单而忽视它,一个错误就是知识网络上的一个盲点。如果对待错误的态度不积极,或者缺乏理想的方式解决错误,错误会重复发生。因此,对待错误一定要仔细而认真;同时错题集能改掉马马虎虎的坏习惯,学生会因为怕抄错题或错题太多没面子,而小心翼翼地做作业,不再马马虎虎了。

二、规范与个性相容,以语言习得活化题集

我个人认为,错题集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我要求学生把平时英语练习和测试中的错题都摘录在错题本上,注明错因,然后改正一遍,并注释考查的语言、重点语法等。若一题有多种表达,可用红笔旁注其他几种表达方法。原则上错题不过夜,两周后把错题进行分类(单项选择,词汇运用,词性变换,时态变化,同义句替换等)。通过分类整理,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另外,在错题本上,学生把课上未听懂或课后遇到的难题分类整理,以便请教老师。还可以把平时遇到的典型的、考查综合能力的习题抄在错题本上,以便开拓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当然,英语学科的特殊性决定其内容纷繁复杂。有些如单词、短语的固定搭配等,确实需要死记硬背;而在考察过程中,往往检测的又是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英语题型基本可以划分为两大类:考查基础的知识型题目和考查综合运用的能力型题目。知识型的题目,除把错误更正,加以明晰,并在今后的复习中注意,还应查找资料或咨询老师,把相关的知识点总结整理在一起。如:“He read an English novel at home.”一句,很多同学忽视了read在此处为过去式,因而在时态的判断上容易出错。而此类用法的单词还有cut,put等,在整理时就应注明。而能力型的题目则重在总结做题的方法和技巧。如选择题常用的排除法,只要运用得当,可收到相当不错的效果,关键在于熟能生巧。我在平时的教学法中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指导学生建立错题集的。

1.及时整理

对于每一个错题,都要经过认真的分析,研究出错的原因,找准致错的症结,及时改错,及时整理,降低再次犯错的可能性。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自己的错误进行分类,并将各题注明属于哪一类型。这一步刚开始可能比较磨人,可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个步骤绝对不能省。这样分类的优点在于既能按错因查找,又能按各类易错知识点查找,给今后的复习带来方便,另外也简化了“错题集”。可以把平时作业及考试中做错的典型性错误找出来,把错误的习题誊写到一个笔记本上,然后在反面注上完整的分析过程:第一,出错原因;第二,标明解题的正确方法或依据原理;第三,写出正确答案。在这一过程中,要反复向学生强调:绝对不可以把正确答案写在题目的前面或者后面,因为这样学生一眼就看到答案,根本就不会认真思考前因后果,这一点非常重要。

2.记录方法

老师在进行试卷评讲时,要注意老师对错题的分析讲解——该题的引入语、解题的切入口、思路的突破方法、解题的技巧、步骤及小结等等。并在该错题的一边写上注释,写出自己解题时的思维过程,暴露出自己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及根源的分析。这种记述方法开始时可能觉得较困难或写不出,不必强行要求自己,初始阶段可先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小结即可,总结得多了,自然会有心得体会,渐渐认清思维的种种障碍(即错误原因)。

3.必要的补充

前面的工作仅是一个开始,最重要的工作还在后面。对“错题集”中的错题,不一定订正得非常完美就证明你对这一知识的漏洞已经弥补好了。对于每一个错题,还必须要查找资料或课本,找出与之相同或相关的题型,并作出解答。比如,come out这个词组,既要理解它作为“出版,发行”时的用法,同时也要了解这个词组也可以作为“真相为……所知,传出”,我们所学过的常见句型有“It came out that...”。如果没有困难说明这一知识点,你可能已经掌握了;如果还是不能理解,则对于这一问题的处理还要再深入一点。因为下一次测试中,在这一问题上你可能还要犯同样的错误。

4.错题改编

这一工作的难度较大,解题经验丰富的同学可能做起来比较顺利。因为每道试题都是老师编出来的,既然老师能编出此题,作为学生,当然要学会如何去揣测老师出题的意图、考点方向,这是弥补知识漏洞的最佳方法。初始阶段,同学们只需对题目条件做一点改动。例如:“The old building in the city ________ in a terrible earthquake in the Ming Dynasty.”A.was ruined B.had ruined C.has been ruined D.had been ruined因为题中明确给出过去的一个具体时间in the Ming Dynasty,所以用一般过去时,应选A。若题目改为“The old building in the city ________ in the past few centuries.”,答案则为C。若题目改为“The mayor told us the old building in the city ________ in the past few centuries.”,答案则为D。

5.活页装订

将“错题集”按自己的风格、编号页码进行装订,由于每页不固定,故每次查阅时还可及时更换或补充。在整理错题集时,一定要有恒心和毅力,不能为完成差事而搞花架子。整理时不要在乎时间的多少,对于相关错误知识点的整理与总结,虽然工作繁杂,但其作用绝不仅仅是明白了一道错题怎样做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通过整理“错题集”你将学会如何学英语、如何研究英语,真正做到“吃一堑,长一智”。

另外,一些有代表性、能够举一反三的好题目也应收入错题集。如在比较lonely和alone的用法时,就有一句经典例句:He lives alone,but he doesn't feel lonely.还要注意选择一些正确的题目,尤其是那些误打误撞、侥幸蒙对的题目。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最后错题集中的错题都不应该是偏题、怪题,而应该是新课标所要求的、高考中重点考查的、学生易错易混淆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防止矫枉过正。

三、归纳与管理相辅,并纵深发掘题集实效

1.随身携带,题集能进能出

错题本的大门总是敞开着的。进,最好当时就进,最迟当天晚上睡觉前,一定要进。学生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做题目,所以学习每一学科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我们一定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事情是永远做不完的,要学会区分轻重缓急。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划分为四类:重要且紧急的;重要但不紧急的;不重要但紧急的;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的。第一类必须马上做,保质保量地做,错题集本是每天最重要且最紧急的事,千万别耽搁,一耽搁就会忘,好不容易找到的一点就又消失在汪洋题海里了。错题一定要当场彻底消化,并经常过一过,过题这件事应该属于第二类:重要但不紧急。但一定要在没忘之前复习,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部分错题过了几遍后,就成了前错题(现在已经完全消化、不再是同题的问题),这时就可以出本了。该出本就出本,轻装上阵,否则背着没用的大包袱走路,那种感觉你可以想象得出。

2.合理运用,题集交互持久

(1)经常阅读。英语错题本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达到“同一个错误不能犯两次”的目的。为此,我要求学生在单元总结和考试之前,拿出错题本,浏览一遍,订正错误,强化解题思路。这样经常温习,持之以恒,会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思维品质,成绩就会有大幅度提高。

(2)相互交流。学生是有差异的个体,加上基础不同,每位学生所犯的错误亦有差异。通过交流英语错题本,学生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汲取教训,扬长避短,以此警示自己不犯同类错误。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通过经常阅读和相互交流错题本,学生可以逐渐改掉不良习惯,并且不断积累做题的方法,形成优良的思维品质,英语成绩就会有较大的提高。

(3)持续利用错题本,避免虎头蛇尾。对于学生的英语错题本,从开始我就一直进行严格督查,针对学生情况进行奖惩。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懈坚持,学生懂得“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深切体验到及时分析整理错题,以便将来不出错或少出错,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

3.归纳总结,题目别类解决

无论你有多忙,错题一定要当场彻底消化,并对错误(如果有错的话)类型进行分类。比如:审题错误,或审题不到位,潜在的已知条件没发掘出来;某概念不清晰,思路混乱,试图蒙混过关等,你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归为马虎。人的本能是避重就轻,但避重就轻的后果就是这些小毛病永远也得不到解决。把错误类型用红笔写在这道题的旁边,让它非常明晰地呈现在你眼前,看看你是否曾经出现过类似的错误,提示自己下一次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把正确的解法也写上。错题一定要经常过一过,过题时前面没问题的步骤不必再做,直接利用它们的结论,进入需要过的问题即可。但是,切记:任何时候,审题都不能偷工减料。还有,思路必须清晰,绝不可以蒙混过关。

四、教师与学生互动,提升教学品质

英语错题本,能够很好地反馈我们的教学得失。英语错题本是一扇窗口,通过它我们可以窥探教学中的得与失。通过批阅学生的错题本,我发现,如果错题很少,教与学都是比较成功的;若是错题多,并带有共性,这就说明教学中存在严重的失误。我归纳出不同学生出现的不同错误或错误的不同类型,分析出错的原因,每周上一节“错误反思课”,变反思错误为弄懂错误,吃透知识,牢固掌握课堂内容。实践证明:通过批阅学生的错题本,及时掌握学生学习中的不懂之处并对症下药,在薄弱处重锤敲打,对学生学情的把握会更到位,对课堂的驾驭会更自如有效,教学质量随之提高。

英语错题本又是一面镜子,通过批阅学生错题本,我发现有的学生遇到题干复杂、内容开放、需要多方面能力的题就会出错,这类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较好,但综合能力差,需要综合能力训练的指导;有的学生学习品质有问题,不会审题;有的学生基础差,心理素质欠佳等。这样,老师能够对学生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在以后的教学中,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个别辅导,提高学生成绩。

同时,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错题本不仅是改正错误、掌握知识的工具,还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平台和桥梁。

1.通过评语鼓励学生

收阅学生英语错题本时,针对学生错题的改正情况,我在错题本上写上不同的评语:“Well done!Wonderful!Come on!Great!Work harder and harder!”等。这样既改正了作业,又对学生进行了鼓励,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通过交流引导学生

有的学生在错题本上写出自己内心的烦恼,我也在错题本上写出自己的见解,对学生进行开展,化解他们的忧愁。这样对学生来说,既可以避免面对面的尴尬,又可以缓解自身的思想压力,轻装前进,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对老师来说,有利于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寻找更有效的方法,避免教育的盲目性,使学生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教育,从而激发出高昂的学习激情。

实践证明,有效利用错题本,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优化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确实是一个提高英语成绩的好方法。

标签:;  ;  ;  

突出学科学习促进有效习得--浅析错误问题集的深层探索与有效管理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