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通脉汤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_张华英

黄芪通脉汤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_张华英

张华英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 301700

【摘要】目的:分析黄芪通脉汤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疗效。方法:76例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西医组与中西医结合组,每组38例,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各指标。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总显效率、症状改善指标均优于西医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西医组,组间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黄芪通脉汤辅助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反应发生率低,值得选择。

【关键词】黄芪通脉汤;闭塞性脉管炎;疗效

目前,临床上关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血管腔内介入、静脉动脉化、取栓等治疗措施。我院近年来基于中医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优势,在传统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黄芪通脉汤治疗,取得了理想效果,现将研究资料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6例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自2012年4月~2015年2月,男性47例,女性29例;病程3个月~4.5年,平均(1.6±0.82)年;年龄26~49岁,平均(34±7.81)岁;左下肢病变31例,右下肢病变40例,双下肢病变5例;临床症状表现主要为间歇性跛行、患肢麻木、怕冷等,有37例患肢(39条)肢端并发坏疽或溃疡,4例患肢(4条)胫前肌坏死并感染。76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案选择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8例,西医组行常规西医法治疗,中西医结合组行常规西医联合黄芪通脉汤治疗,两组患者的个人资料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入选标准

行彩色Doppler超声、CTA、DSA、MRA等检查技术明确诊断为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排除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足、大动脉炎、动脉栓塞、脏器疾病、造血系统疾病、出血性疾病、精神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者,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1.3中医证侯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有关“血瘀证”的诊断标准,主症:刺痛,痛有定处,脉络有瘀点,皮下有瘀斑,舌质紫暗或瘀点、瘀斑,舌脉粗张,脉涩,脉弦迟、沉弦或无脉;次症:肢体麻木,肌肤甲错,跛行,局部有麻木。

1.4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均完善相关检查,明确闭塞情况(包括下肢节段性狭窄或闭塞、下肢自腘动脉以远广泛闭塞、下肢自股动脉以远广泛闭塞),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根据最终评估结果选择适宜的西医治疗方法,即静脉动脉化手术、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动脉切开取栓治疗。同时根据患者所选的手术治疗方法在术后配合华法令、西洛他唑片、阿司匹林等相应的西医药物。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于术后联合黄芪通脉汤治疗:细辛5g,桂枝8g,水蛭、桃仁各10g,当归、白芍、山茱萸各12g,怀牛膝、熟地黄、川芎、地龙各15g,丹参、鸡血藤、桑寄生各20g,黄芪60g,大枣5枚。严格按上方配药,1次/剂,每剂加水600ml,大火烧开后以文火慢煎40~60min,取汁400~450ml左右,分午、晚服用[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叮嘱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不可进食海鲜、辛辣、油腻等类食物,均停用具有抗血栓作用的其他药物,同时加强对患者肝脏功能、药物毒副反应的监测。

1.5观察指标

两组观察指标包括临床治疗效果评价、症状改善指标、不良反应等。疗效评价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治愈:治疗2周内临床症状消失,无疼痛感,实验室检查各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显效:治疗2周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偶有疼痛,行走情况良好,对生活无明显影响;有效:临床各症状有所改善,仍存在疼痛感,行走情况有所改善;无效:治疗2周后各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

1.6统计学分析

采用IBM 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以P<0.05表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用百分比(%)表示,应用X2 检验。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中西医结合组治疗总显效率为86.84%,明显优于西医组总显效率71.0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n)

组别 例数(n)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西医组38 10 17 9 2 71.05

中西医结合组38 20 13 5 0 86.84

注:总显效率=(治愈+显效)÷组例数×100%

2.2两组各症状改善指标比较

中西医结合组在血流速度、血流量、足背动脉血管内径等指标方面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西医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 两组各症状改善指标比较(x±s)

组别例数(n)血流速度(cm/s)血流量(ml/min)足背动脉血管内径(cm)

西医组3828±3.562.8±0.420.17±0.02

中西医结合组3837±4.084.3±0.640.22±0.04

2.3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西医组治疗期间发生皮肤瘙痒2例,胃溃疡5例,总发生率18.42%;中西医结合组发生胃溃疡2例,总发生率5.26%;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均未发生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

3.讨论

临床对于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多采用西医手术或药物治疗,虽能起到一定的疗效,但也由于该病病情复杂,并发症多,也会影响治疗效果,引起较高的截肢率及病死率。而中医认为,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病与饮食失节、脏腑亏虚、经络瘀阻等有密切关系。饮食失节致脾胃受损、湿浊内生,脏腑亏虚导致气血不达、运行无力、气竭精伤,最终引起气虚血瘀、脉络瘀阻、经脉痹阻等,因此多会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辅助中医治疗法。临床常用黄芪通脉汤,方中丹参、黄芪、当归、怀牛膝等十余味中药,具有软坚散结、益气活血、温经通络、补益脾胃之功效,诸药共用,对扩张患者血管、改善肢体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高凝状态、溶解血栓、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显著作用。同时,通过长期临床实践也可发现,该汤剂应用于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因此也不必担心安全性问题。

总之,根据中医辩证理念对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加用黄芪通脉汤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参考文献】

[1]周渭.寒温并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性脉管炎术后验案[J].浙江中医杂志,2014,49(2):84.

[2]马海燕.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血栓性静脉炎78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5,7(20):66-67.

论文作者:张华英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4/8

标签:;  ;  ;  ;  ;  ;  ;  ;  

黄芪通脉汤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_张华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