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市政桥梁工程中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论文_吉洪生

浅议市政桥梁工程中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论文_吉洪生

摘要:为了解决城市平面交通拥挤现状,目前主要手段是建立分离桥及立体交叉桥。随着桥梁建设的不断增多,市政桥梁工程施工的重要性也逐渐凸现出来。市政实施建设的所有预应力桥梁中,由于先张法的局限性,仅限在简单分离桥上使用,更多的城市立交桥梁等复杂桥型采用的是后张法施工。因此,对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进行合理化的应用,可以从源头上解决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质量问题。

关键词:市政桥梁工程;后张法;预应力张拉;孔道注浆

引言

在城区桥梁工程建设上因为存在运输、节地、吊装、大跨径等特殊性,后张法预应力的应用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后张法施工工法的具体应用,提高了市政桥梁建筑的整体质量。为了发挥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的最大作用,进一步提升市政桥梁建设工程的工效,在具体应用中应与国内外先进的技术相结合,这样才能使市政桥梁工程建设水平得到更大提高。

1市政桥梁建设应用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的特点及其优势

1.1市政桥梁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的特点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主要是在桥梁构件浇筑成体后,通过张拉预设的受弯构件中预应力筋,提高混凝土构件的应变性能及结构刚度,最终显著增强受弯构件的承载力,使其抗裂性、耐久性、安全性得到更大提升。相比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后张法具有其固有的施工技术特点,一是非标准节段不需要专门的预制场地,可采取支架现浇施工。待达到设计强度后,在混凝土构件上张拉预应力筋。二是不需要专门台座,张拉后用自锚式锚具将预应力筋锚定在结构锚定端,节省了台座费用。三是更能适合预应力筋曲线布设,市政桥梁由于立交遇到特殊性情况必须采用斜、弯、坡桥梁时,先张法无法满足张拉条件,而后张法不受此条件约束。

1.2市政桥梁建设中应用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的优势

后张法预应力这一施工技术应用到市政桥梁工程建设优势明显,其最鲜明的特征便是缩短建造周期,上部和下部可以在同一时间进行施工,这样可以有效提升桥梁建设的施工效率,能够大大降低施工所耗费的时间以及成本。其次应用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能够有效减少原材料的消耗量,使得该桥梁建设的环保、节地得到了一定保证。最后在选取模板、锚具等器材以及分节段时采取标准化、模块化操作,可以增加周转率,重复利用对实际操作工作会带来很大的便利性。合理的工序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表现为,如果准备开展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张拉工作,那么必须要使得高架桥基础和墩柱等诸多方面与要求的时间相符合。市政桥梁建设工程中后张法预应力的应用减少了结构断面、增大了结构跨度,从而节省材料、节约了资金。因此,市政桥梁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应用后张法技术优势明显,具有重要意义。

2市政桥梁工程中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应用

2.1预应力孔道施工技术

对于后张预应力技术来讲,有粘结预应力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采用预埋金属波纹管的方式,在桥梁结构的混凝土中按照设计留出一个适当的预应力孔道。金属波纹管的厚度需严格按照所设定的标准选用,在通常情况下,会将其厚度设置为0.3mm以下。另外,还需要将混凝土直接浇筑在金属波纹管的外面,在内部实施钢绞线穿束工作。在操作穿束工作的时候可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固定波纹管后可以先进行混凝土进行浇筑,再操作穿束工作。另一种方法是在操作穿束工作完成之后,再进行混凝土进行浇筑。经过长期经验表明,先对混凝土进行浇筑,再开展穿束工作操作更为简单、便捷,如果先开展穿束工作,其操作难度较大。无论哪种方式都要保障预应力孔道位置与设计一致,固定绑扎定位钢筋时应防止孔道上浮,并保证整体孔道的平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钢筋、钢绞线的施工作业

钢绞线和钢筋安装的过程宜采用从底到上顺序,分层次的方式展开。第一阶段在完成安装底模工作之后,进行底板与腹板的钢筋绑扎,之后再进行混凝土底板、腹板浇筑。第二阶段依次安装顶板翼板底模,再对顶板和翼板的钢筋进行绑扎。在通常情况下,模板所选用的材料为竹胶板,一般采用厚度为2cm。在完成以上工作之后,可以再对支座钢垫板、防撞护栏预埋钢筋进行合理化的安装。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后张法的施工工序进行操作,混凝土在完成浇筑工作3d以后方可开展穿束工作,在对钢绞线进行穿束的过程中,一定要在波纹管的两个出口位置上留出一个适当的长度,一般会将其设置为100cm,这样有利于开展张拉作业。

2.3预应力张拉,施工技术

在桥梁工程预应力张拉的过程中,一定选用专业的锚具、千斤顶、压力表,设备需要进行全面性的检查、校准,以此来保障设备可以在安全的状态下使用。通常情况下,在对预应力参数进行合理化控制的过程中,需先对油表读数和钢绞线的伸长值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控制,这样不仅可以控制张拉设备的力度,还可以控制张拉设备的时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将压力表的直径设置为180mm,将整体的精度要设置在1.5级以上。开展工程施工张拉前要保证混凝土的设计强度达到90%以上,采用两端同时牵拉,每15min牵拉一次,采取伸长量、拉应力双控来保证达到设计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遇到多次使用的情况,千斤顶由于受力较为频繁,其缸内的摩擦系数会发生极大的变化,致使油表的灵敏度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会对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实施张拉的过程中,一定要采用有效的方法积极做好各项预警工作,包括滑丝、断丝的检查,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解决,之后方可封锚,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误差现象。

2.4孔道灌浆施工

波纹管内部在穿束工作之后,要想保证钢绞线的稳定性,不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必须24h内开展孔道的灌浆工作。对于孔道内部来讲,非常容易出现各种生锈的现象,对于这种情况,需要先将孔道内部的异物清理干净,再经过压浆处理之后,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钢绞线的使用寿命。这样不仅可以避免钢绞线出现生锈的情况,还可以将钢绞线和混凝土两种物体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桥梁结构出现裂纹,而且还可以保障工程施工整体的完整性。孔道灌浆采用的水泥需进行科学的调配,确保其符合桥梁施工标准。灌浆作业通常采用双侧二次压浆施工作业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桥梁的结构和性能,不会轻易发生变形的情况。

结语

综上所述,在市政桥梁建设工程中正确合理运用后张法预应力这一施工技术,需要在施工前做到精心准备、施工过程中做到工序无缝衔接、建成后对市政桥梁要进行定期的检测维修,事前、事中、事后三阶段加强控制,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整改,方能提升市政桥梁施工质量,从而保障市政桥梁工程的安全使用以及耐久性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斌峰,张颖.市政桥梁工程中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研究[J].价值工程,2019,38(10):99-101.

[2]吴国.市政桥梁工程中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01):263.

[3]容之攀,易磊.市政桥梁工程中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22):199-200.

[4]陈正斌.市政桥梁工程中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解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9):2382.

论文作者:吉洪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38卷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2

标签:;  ;  ;  ;  ;  ;  ;  ;  

浅议市政桥梁工程中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论文_吉洪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