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与思考_全要素生产率论文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与思考_全要素生产率论文

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的分析和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新技术产业论文,制约因素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和新兴工业国家经济腾飞的经验,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在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进入八、九十年代以来,各国政府都已认识到:未来的国际竞争就是科技与经济的竞争;而高新技术已成为当今国际竞争的焦点,高新技术产业是未来国际经济竞争的主要力量。面对21世纪激烈竞争的前景,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都瞄准高科技产业,设计蓝图、制定规划,并从组织、立法和具体实施等众多方面提供有力保障。在21世纪,是否能够赢得高科技产业的竞争已成为发达国家能否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在发展高新技术及高新技术产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面对国际的竞争,我国政府相应提出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高技术产业发展计划(“火炬”计划)等高技术计划。这些计划的实施为我国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并积累了成功经验。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以其高效、迅猛的发展态势,引起世人关注。据国家科委“火炬”计划办公室发布的数据,1993年5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产值达447亿元,比1992年增长139%,总利税比1992年增长121%。1994年,1995年的总产值和总利税增长也都在50%以上。这两个数据都远远超过了同期全国工业总产值和总利税的增长幅度,反映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迅猛势头。另外,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的平均水平也远远高于全国工业企业的平均水平。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近年来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真正达到大规模生产水平的新兴产业还为数不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应起到的带动作用还体现不够。目前,我国高技术产业的产值只占工业总产值的8%左右,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占制造业产品出口的比重仅有6%左右,具有国际竞争能力,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的高技术产品还为数不多,尚未形成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支柱产业。分析和总结制约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因素,并努力消除这些制约因素,以使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有一个新的飞跃,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1 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投资制度是克服资金投入不足造成的制约

瓶颈,大力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

高新技术产业是一个高风险产业。对高科技企业来说,研究和开发一个新产品需要耗费很高的费用,但高科技产业也是一个高收益的产业。如果企业成功地开发了某项技术,而且顺利地实现了技术的商品化、产业化,那么企业有可能在短期内利用它对该项技术的垄断地位取得超额利润。可见,高科技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

高科技产业的崛起,必须以大量的资金投入为先导。据统计,在高科技企业里,科研、中试和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投资,并且投资规模递增,科研、中试和生产所需要的资金之比大致为1∶5~10∶70~100。目前,我国科技研究和开发的经费主要来源还是政府投入,并且相当一部分用于政府部门所属的研究与开发机构。由于资金渠道狭窄,加之目前企业对高技术投入需求紧迫性认识不足,畏惧风险的心理等因素,造成了对高技术投入的严重不足。由于资金来源不畅,资金投入不足已成为束缚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瓶颈。

当前,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资金来源有银行贷款(60%左右)和企业自筹(30%左右),国家拨款和地方投入仅占7%。这说明,在国家财政还有困难的情况,重点依靠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的路子不可取。从国外的经验来看,风险投资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的主要动力,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政策性补助,银行低息或无息贷款、风险公司的投资、企业创业者自筹的投资,以及各种资助、引进外资等。国外成败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证明:建立和积极鼓励风险投资制度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一个关键因素。

我国建立风险投资制度,几年前就已取得共识,但时至今日,一个健全、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还未建立起来。目前,我国风险投资的规模还很小。据1991年国家科委一课题组的调查,在科技成果转化中,风险投资占总投入资金的比例仅为2.3%。而1990年美国的风险投资资金已达330亿美元,1995年的风险投资资金高达400亿美元,其中70%投向了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美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基于我国的财力状况,如果缺乏风险资金的投入,很难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因而也难以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及其产业化。因此,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投资制度,解决风险资金是我国目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当务之急。

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投资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考虑。首先,要建立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的综合评价体系,以减少风险投资的风险程度,提高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可靠性。其次,要建立和健全投资和融资体制,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实现融资的市场化,形成卓有成效的风险投资运行机制,将投资风险及其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增强投资融资者的信心。最后,还要完善国内法规政策,加强管理,确保风险投资机制的健康运行。

2 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必须实现产业规模化和提高全要素

生产率,走内涵发展的道路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另一不足之处是规模化整体水平较低,大部分高技术产品还不能形成规模生产。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比较好的北京市来说,据对北京466种新技术产品生产规模调查,年产在10台套以下的产品有96种,占20.6%;年产在10—50台套的产品有59种,占12.7%。由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生产规模化整体水平低,不能发挥规模效益,也直接影响其生产效率,不少产品成本降不下来。虽然出现个联想、四通等一批实力较为雄厚的企业集团,但总体来看,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缺少水平高质量好的高新技术产品,缺乏国际市场竞争能力,这也成为制约和束缚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必须重视提高其全要素生产率,走内涵发展的道路。这对增强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除实行产业规模化,发挥规模效益外,还可以通过推行外向型的发展战略,推行产业政策、调整产业结构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此外,鼓励和促进适度激烈的竞争也是促成生产率提高的重要推动力。

通过产业规模化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可以增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这一点,基本上已被认同。如:北京市已明确提出“产业规模化”的口号。北京、广东、上海等地都把通过多种途径进一步扩大支柱产业的规模,发展一批拳头产品,组建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发挥规模效益,提高资本产业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作为今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

3 建立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宏观管理体制,实现高新

技术产业的国际化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适应世界经济变化和国外竞争环境

的客观要求

高新技术产业是一个国际化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必须适应世界格局的变化及国内外竞争环境的客观需要。

目前,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还远远没有进入国际市场。实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和融合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化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大多数企业家都是由单纯的科研型一下子投身于市场经济的洪流中,缺乏经营管理和市场应变能力。再加上思想观念以及国内外各种复杂的因素,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和产权制度等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另外,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管理体制也很不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环境尚未形成,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特点的高新技术产业还未纳入国家产业政策体系,财政、金融和税收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所有这些也都严重制约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壮大和快速发展。

几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也涌现出一批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但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要直接参与国际竞争,还需要逐步熟悉国际市场规律,全面掌握国际贸易规范和惯例,需要使企业的经营管理符合规范,提高企业的市场操作能力。政府要加快综合改革开放步伐,使管理体制和国际市场靠拢、接轨,要使高新技术企业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基础上有机会直接参与国际高科技市场的竞争,推动国内外两个市场的衔接,建设适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政策环境。

总之,在世纪之交的今天,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为此,需要努力协调有关部门制定相应政策,消除各种制约因素,创造一个适合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力争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使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迈上一个新台阶。

标签:;  ;  ;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与思考_全要素生产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