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各类建筑工程的数量显著增加,建筑行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此同时,人们对于建筑工程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相关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质量检测方法,保证建筑安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是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重点环节,伴随科技水平的进步,检测方法逐渐升级,通过科学有效的检测,极大的提高了建筑的整体质量以及安全性,本文重点探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和具体应用,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应用
当前,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各地区建筑工程整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类新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建筑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持续提高。为保证建筑质量符合要求,需要采取合理的方法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进行检测,确保建筑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受到技术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我国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起步时间比较晚,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为此相关机构应当加强研究,积极学习先进技术,提高主体结构检测能力,带动建筑行业稳定健康发展。
一、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方法和基本流程
(一)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的基本流程
开展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需要深入建筑工程现场进行考查,收集被检测建筑工程的相关信息,明确检测目的和基本要求。依据现场调查的结果制定详细的检测方案,具体内容应当包括检测依据、检测人员、仪器设备、检测目的要求等,结合工程实际施工情况,确定合理的检测措施,保证检测进度。在完成上述工作后,需要进行现场检测,依据影响建筑结构可靠性的因素设计检测内容,主要包括化学性能和物理性能检测以及几何测量,对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确定最终检测的结果[1]。
(二)仪器检测法
仪器检测法主要是利用各类仪器设备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进行质量检测,将检测数据与标准数据进行对比,判断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是否达到标准要求。现阶段采用的检测仪器主要包括有损检测和无损检测两种类型,有损检测主要是利用标准化的检测流程,通过对主体结构加压的方法获取各个位置受力情况。无损检测是在不破坏主体结构的情况下,利用各种仪器对主体结构内部情况进行全面检测。
(三)外观检测法
外观检测法是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最先使用的方法,检测人员通过对主体结构外观的细致观察,实现初步检测。在实际检测过程中,需要观察建筑主体结构是否存在裂缝和损坏,测量外观尺寸,确保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同时,检测人员需要调查建筑材料的强度和稳定性,及时发现各类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方案,确保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稳定安全[2]。
(四)抗压强度检测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抗压强度对建筑整体的安全稳定具有重要影响,为此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抗压强度检测。目前,检测抗压强度的方法主要包括钻芯法以及回弹法。回弹法主要是利用特定的回弹仪器检测混凝土结构表面裂缝,利用仪器重锤接触的回弹数值和碳化程度判断抗压强度,该方法检测结果准确,不会对建筑结构造成破坏。钻芯法在检测过程中需要对建筑主体结构取样,通过对样品强度的检测判断建筑强度,该方法会对主体结构造成破坏,对建筑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测量结果比较准确[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的应用
(一)抗压强度以及外观尺寸检测
混凝土结构抗压强度直接决定了建筑安全性能,在检测过程中可以利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表面的回弹高度,混凝土结构的硬度与回弹高度之间成正比,以此来确定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同时可以准确计算出压缩强度极限数值。应用钻芯法的过程中需要避免混凝土结构表面遭受破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利用混凝土样品取代已经建设完成的混凝土结构进行检测[4]。外观与尺寸的检测需要测定截面尺寸、总轴线标高、外观尺寸,如发现混凝土结构表面存在凹坑、蜂窝、裂缝等,需要详细标准,告知相关人员及时处理,避免影响建筑结构安全稳定。
(二)钢筋和砌筑砂浆检测
影响混凝土结构承载能力的因素众多,其中钢筋的粘结位置、粘结方式、数量、质量等均会对建筑工程整体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在混凝土浇筑前期,需要利用目测法对钢筋质量进行检测,分析钢筋型号和直径等指标,完成浇筑后需要对钢筋变形情况进行分析,采用雷达探测器以及电磁传感器等进行检测,确保钢筋质量符合要求。砌筑砂浆的质量也是影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检测过程中可以采用贯入法、回弹法等方法。采用回弹法进行检测,需要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上加入一定的动量,以此来完成检测过程。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对动量无法完全吸收,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部分剩余的反弹动量能够被完全吸收,一段时间后,这种动量会脱离混凝土结构表面。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更为先进的超声回弹法得到广泛应用,该方法主要利用超声波在主体结构的传播计算硬度等参数,最终获取回弹数值[5]。
(三)钢结构检测
钢结构材质均匀、塑性好、韧性较强,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检测过程中,需要重点检测钢结构的质量、形变、性能等因素,确保钢结构的质量符合相关要求。现阶段,钢结构质量检测技术不够完善,实际检测效果有待提高,为此应当积极引进先进技术,确保钢结构质量达标[6]。
(四)建筑工程主体结构验收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验收需要严格依据相关标准开展,在施工结束后,技术人员需要深入工程现场进行实地考察,通过测量获取工程相关数据,并详细记录和分析,对工程质量做出客观的评价,同时需要对施工试验资料、见证试验资料、分部分项试验资料、隐蔽工程试验资料、施工试验资料、建筑材料试验报告进行详细分析,在分析结构后需要对资料妥善保存和整理,通过科学的验收方法明确工程质量情况,针对工程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确保建筑工程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结束语:
建筑工程质量关系到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和切身利益,为此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质量检测。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是建筑的核心部位,为保证主体结构的质量达到相关要求,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加强对钢筋、混凝土、建筑外观等的检测,利用先进的技术,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确保各类安全隐患能够及时发现,保证建筑安全,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焦洪祥.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相关规定在工程质量监督中的作用浅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9(08):117-118.
[2]顾丽峰.探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在工程实体质量监督中的作用[J].中外建筑,2018(10):196-198.
[3]潘卫东.建筑工程实体质量监督中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分析[J].智能城市,2018,4(16):59-60.
[4]潘雷.浅析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在工程质量监督中的作用[J].建材与装饰,2018(37):61.
[5]陈卫锋.房屋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质量通病及防治对策[J].低碳世界,2018(04):161-162.
[6]韩居彦.论住宅建筑地下室主体结构防水工程设计与施工分析[J].智能城市,2018,4(05):19-20.
论文作者:刘修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
标签:主体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结构论文; 质量论文; 建筑论文; 抗压强度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