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布里联合编目系统的产生与发展--瑞典图书馆_图书馆论文

LIBRIS——瑞典图书馆联合编目系统的产生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瑞典论文,编目论文,生与论文,图书馆论文,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G250.71

瑞典全国计算机化图书馆信息系统(ComputerizedLibrary Information System for Sweden,LIBRIS)也是瑞典图书馆的联合编目系统(the UnionCatalogueof the Swedish libraries),包括编目、检索和馆际互借等功能。LIBRIS系统由皇家图书馆负责管理和维护,主要面向大学和研究图书馆,瑞典的文献目录和瑞典图书馆的外文文献联合目录就是由这一系统产生的。LIBRIS不仅促进编目工作和为图书馆提供文献编目的方式,还通过馆际互借等有效的工作,促进全国图书馆系统的协作。

LIBRIS数据库大约包括600多万条文献记录,约180个图书馆的馆藏目录可以在这个数据库中找到,用户除瑞典的图书馆外,还包括北欧其它国家和地区。LIBRIS数据库所涵盖的文献类型有图书、期刊以及一些文章、地图、电子资源等。文种有瑞典文和外文,瑞典资料包括:18世纪的瑞典文献(5万条记录);1886年以来绝大多数的出版物;1976年以来的出版物;即将出版的瑞典文献。外文资料包括:1945年以来瑞典图书馆采集的外文文献;丹麦、芬兰和挪威约90个研究图书馆的期刊;1996年以来芬兰的全国书目文献。

1 LIBRIS产生的背景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瑞典图书馆界在进行信息管理时遇到重重困难,主要原因是:科学出版物迅速增长,出现了许多新学科。从宏观上,学科倾向于综合与交叉;在微观上,学科越分越细,新的学科不断涌现。因此,瑞典的研究图书馆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主要是引进先进的办公技术,美国开发的书目文献数据库中的医学数据库,随后又引进了科学与技术方面的数据库。书目文献数据库开始在瑞典使用,皇家工学院图书馆和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图书馆分别建立了信息中心。1964年,瑞典大学和皇家图书馆委托一个委员会研究将瑞典研究图书馆计算机化的可能性。1969年,该委员会递交了最后的报告,报告讨论了研制全国图书馆网络系统的可行性。1970年,瑞典政府委托瑞典行政开发署——SAFAD(Swedish Agency for Administration Development)研制瑞典研究图书馆图书信息网络系统。在随后的几年中,SAFAD与瑞典研究图书馆学会和瑞典全国计算机硬件生产商密切合作,开发和设计了瑞典计算机化图书馆信息系统LIBRIS。

2 LIBRIS的发展阶段

2.1 设计阶段(1970~1973年)

LIBRIS是作为瑞典图书馆联机集成化系统设计的,最初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减少外文资料原始编目的工作量,因此,其首要目标是产生一个联机合作编目系统。在引进试验阶段,皇家图书馆、琳雪平()大学图书馆、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图书馆、皇家工学院图书馆和乌普撒拉大学图书馆成为LIBRIS网络的第一批成员。

编目格式的统一化是分散式数据输入的先决条件。为了有效地进行联机合作编目,皇家图书馆修正了瑞典的传统编目规则,制定了新的编目规则。在瑞典,自1886年以来,皇家图书馆的书目文献学会一直在编辑瑞典的联合目录,其资料是由不同的科学图书馆将其各自的外文资料编目后,转给书目文献学会的。而LIBRIS系统要求第一个购买某出版物的图书馆把有关的书目信息输入到中央数据库,这些最初的编目资料可以被其它购买该出版物的图书馆获得和利用;LIBRIS还从美国国会图书馆和其它外国书目文献中心订购了机读书目磁带,因LIBRIS系统的编目格式主要是MARC/BNB格式,所以约70%的外文文献的描述性编目资料可以在MARC磁带上获得。

2.2 完成阶段(1974~1979年)

LIBRIS的起始点是联机合作编目,但设计者的最终目标是试图让该系统满足所有图书馆员的要求,试图把图书馆所有传统的日常工作,如采访、编目、连续出版物控制、图书流通都集中到一个单一系统中。当实施新的编目规则和新的数据格式正式被启用之时,系统其它部分的实质性工作也开始进行。相继有10个图书馆安装了具有编程功能的新型终端,70年代后期,又有20多个图书馆连接到网络上,中央计算机每天工作8小时,它拥有近几年采购的书目数据,系统达到设计的初衷。LIBRIS的研制成功减少了编目的重复性工作。

在研制过程中,LIBRIS项目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为了建立一个统一的共享编目系统,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其余常规工作和计划被迫放弃,最后终于研制成联合编目系统(LIBRIS)。

在70年代早期,LIBRIS系统、网络及其联机技术的应用是非常现代化的,具有先导性。该系统被作为一个北欧图书馆系统在市场上出售,曾经被斯堪的那维亚国家认为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北欧系统。

2.3 使用阶段(1980年之后)

80年代以来,系统开始正常运行,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开发和完善。例如,最初的检索只能通过作者和题名的途径,后来逐步开发了其它检索途径(如主题、分类代码等);1988年又开发了馆际互借(ILL)模块并投入运行。大约有1000个瑞典和北欧的研究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使用该模块。近年来,95%的馆际互借请求都是通过LIBRIS实现的,只有5%通过普通邮件、传真和电子邮件实现。

LIBRIS系统自70年代运行以来,一直是以IBM大型计算机为支持环境的;90年代以来,这一技术支持系统逐步显示出其薄弱性。1996年皇家图书馆获得了政府的资金,专门用于把LIBRIS转化为现代技术环境下的国家级信息资源中心、全国书目文献和馆际互借服务中心。皇家图书馆LIBRIS部门决定,使用市场上现有的成熟技术,包括软件和硬件,首先购买了独立的检索与数据库系统——Dataware的SUN/SEARCH系统,并于1997年3月安装了Web检索设备。1998年5月,皇家图书馆在网上向全世界的计算机供应商招标,要求LIBRIS系统提供书目文献数据库、编目模块、Web、OPAC、Web Z39.50路径等,其中编目模块要求能输入如BNB、LC、OCLC、Deusche Bibliothek、Bibl.Nationale de France和瑞典区域数据库提供的MARC等格式的数据,且在LIBRIS中编目或更新的数据能输出到LIBRIS成员馆的区域计算机系统中。经过全面评估,德国的HORIZON系统被认为最符合地区和国家编目的要求,是一个较为成熟的系统。1998年12月,皇家图书馆与德国供应商Dynix GmbH签署了购买HORIZON图书馆系统的合同。1998年1月皇家图书馆又向馆际互借系统的软件供应商招标,要求新的馆际互借模块能比目前使用的模块具有更多的可操作功能,它直接对用户服务,并在馆际互借请求的标准格式、联合编目系统与区域计算机系统的标准界面、馆际互借管理系统等方面有所改进。新系统的主要目标是在UNIX平台上进行编目、馆际互借、输入输出MARC数据、管理等等。同时,LIBRIS与瑞典出版商之间也开始了将MARC或"jpg"格式的数据输入到LIBRIS的编目记录中的合作。

瑞典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共享经历了手工操作、传统的信息网络、开放的信息网络3个阶段。新的LIBRIS系统的成功运行,标志着瑞典在资源共享方面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标签:;  ;  ;  

利布里联合编目系统的产生与发展--瑞典图书馆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