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与发展方向_服务贸易论文

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与发展方向_服务贸易论文

我国服务贸易现状与发展方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方向论文,现状论文,我国论文,贸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现状

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我国服务贸易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就出口而言,以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为例,自1979年以来,我国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金额以每年15.1%的速度递增,截止到1993年底,我国已同世界上158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签订承包劳务合同4万多项,合同总金额为324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95亿美元,派出劳务人数74万人次;对外承包与劳务合作事业的发展既为国家创造了外汇收入,缓解就业压力同时又推动了运输、保险和金融等其他服务出口行业的发展。旅游业是第二大出口创汇服务业。旅游服务1988年外汇收入达22.47亿美元,1991年到中国内地旅游的外国游人已达3000万人次,超过了历史上最多的1988年。近年来我国旅游业步步高,去年到中国内地旅游人数高达4368.5万人次,外汇收入达73.23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950亿元人民币。中国在世界旅游界的排名已由1985年的第12位跃升到1993年的第8位。其他服务项目,如金融服务(包括保险服务)、广告、咨询、海运等也取得很大发展。但是总体水平上看,我国的服务贸易和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相比尚有很大的差距。GATT的一组统计资料显示:1989年世界上国际服务贸易处领先地位的40个国家中,中国服务出口排名第27位,进口排名第32位。直至1987年中国的私人服务出口和进口仅占全世界总量的0.9%和0.5%,分别处于第19位和20位(1990年又下降到第27位),而同期韩国的这两个比例却已高达1.7%和1.1%。目前中国服务贸易额也仅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1%,与商品贸易相比,我国服务贸易明显滞后。1982年到1987年间我国商品出口以每年10.5%的速度递增,而服务出口的年增长率却只有9.8%,而且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地位。1993年我国经常项目中的非贸易收支出现24.2亿美元逆差。

服务业是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虽然一国的服务业不都全部进入国际服务贸易,但整个国家的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对该国的服务贸易有很大影响。根据GATT80年代末发表的一个统计:世界上134个低收入国家中,服务业产值占其GNP的比重为31%;48个中等收入国家中,服务业产值占GNP比重为50%;22个高收入国家与地区中,服务业产值占GNP的比重达60%以上。而我国服务业目前的产值仅占GNP的28%,比80年代末世界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还低。

二、发展方向

服务贸易的发展前景主要取决于国内服务业的发展。根据目前情况分析,90年代我国服务业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这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1.要实现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加快发展服务业

综观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三次产业的发展规律一般都遵循这样的排列顺序:一二三、二一三、二三一、三二一,这表明一个国家经济越发达,服务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就越大。如今,发达国家三次产业已经达到三二一阶段,服务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0%以上,而我国三次产业的发展还处在二一三阶段,服务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还不及30%。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过低,与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不相协调,势必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生极大的制约作用。90年代我国经济增长的目标要达到年均8-9%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以优化产业结构、增进经济效益、提高产品质量为前提。当前,交通、能源、重要原材料和资金等都供给不足,是经济快速发展的突出矛盾。服务业的大部分行业耗能低,投入产出率高,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将降低国民经济发展的能源、物资、投资等弹性系数,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增长的结构,实现少投入、高产出的增长在一、二、三产业比较协调发展。

2.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先决条件。

要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转换国有化企业经营机制是根本环节,实行股份制是这一环节的重要方式。此外,要求建立健全市场体制和与市场体制相适应的社会机制,包括金融、保险、财政以及新的会计核算制度等等。加速发展服务业对各类市场体系的建立、发展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同时要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体制,使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深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以及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等,都要求加速发展服务业。

3.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发展服务业提出新的要求。

加快服务业发展,对于改善各项“软”、“硬”投资环境、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经济贸易制度,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对于满足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需要和扩大就业门路等方面,都是有着重要的作用。

4.推进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要求服务业迅速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电讯等新技术广泛的采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有利于实现中间环节的使用者和终了环节的消费者在质量、数量和时间等方面对服务的特殊需求,因此发展服务业是现代化管理和信息时代的客观要求。

总之,加速发展我国服务业是关系到全局的重大任务已成为人们的共识。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在党的十四大上,江泽民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要大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兴起。这个论断精辟地阐明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客观趋势,指明了服务业在现代化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由于中央和政府都十分重视服务业发展,一些具体措施和政策已相继出台,这将使我国服务业发展出现一个新局面。作为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行业,它们是:(一)投资少、收效快、效益好、就业容量大、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关系密切的行业;(二)与科技进步相关的新兴行业;(三)农村的第三产业,主要是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行业,为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服务的行业;(四)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业。

90年代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目标是:争取用15年左右或更长一些时间,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统一市场体系、城乡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的体系。

——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发展商品市场、金融市场、技术市场、房地产市场、劳务市场、信息市场、实现各种生产要素交换市场化;建设比较完备的流通基础设施,拥有现代化的技术装备、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合理运用各类市场运行的多种交易方式;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分割、行业垄断,形成地方性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分层发展、相互贯通、货畅其流的统一大市场;建立法制健全、规则统一、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开放市场格局。

——建立比较健全的城乡社会化结合服务体系。发展交通、通信、市政公用、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科技、信息、咨询和农村综合服务等开放型、多层次、多功能的社会服务业。形成比较健全的市场中介和市场服务。逐步实现大部分事业型单位转向经营型、企业化管理,形成自我发展的动力机制。逐步改变目前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封闭式自我服务的状况,实现大部分生产服务、生活服务的社会化。

——建立新型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国家、集体、个人三方合理负担的、覆盖全体职工的城市养老保险制度、行业保险制度,以及适应农村特点的农村各项保险制度。发展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事业。

90年代中国服务业的发展速度要高于第一、第二产业。90年代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9%,服务业将达到11%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到2000年可达到35-38%,比1990年提高7-10%。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劳动者总人数的比例到2000年将达到30%或更多,高于1990年的12%以上。

在积极发展国民服务业的同时,今后国家政策也将鼓励扩大服务业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将赋予有条件的商业、物资企业进出口自主权、赋予有条件的外贸企业国内销售权,实现国内国际市场的统筹经营,将积极扩大有条件的服务业企业直接对外经营的权限和范围,促进生产与市场的直接结合;鼓励信息、咨询、工程设计等行业大力开拓对外业务。总之在加速发展我国服务业的同时,也要抓住时机利用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时期,更广泛地加强国际合作,加速发展我国的服务贸易,不断扩大我国在国际服务市场上的份额。

标签:;  ;  

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与发展方向_服务贸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