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儿童交际能力的培养_幼儿园论文

论儿童交际能力的培养_幼儿园论文

论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幼儿论文,能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幼儿交往是促进幼儿社会化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幼儿社会化不可缺少的途径。正如一位美国儿童学专家所指出的:“一个人与同事、家人及熟悉的人们如何相处,往往取决于他童年是如何与其他小朋友相处的。”因此,幼儿的交往问题越来越引起心理学家的重视。在幼儿时期能否培养起初步的交往意识,对其今后参与社会、参与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从家庭、社会、幼儿园期望的同一性看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对于一个人来说,社会、学校(幼儿园)和家庭是三个不可分割的交往环境。当一个孩子来到世上,做父母的无不希望孩子能尽快立足于社会、适应于社会;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幼儿进行频繁的人际交往,这种交往对幼儿势必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在我国幼儿被誉为“祖国的花朵”,对于这些“花朵”社会的要求是让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实现这一要求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幼儿适应社会化的发展。因此,从三者的期望值看,应该是同一的,这种同一性决定了当前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必要性。

1.从不同素质差异性看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迫切性

当今社会的幼儿,早期教育面临着三种因素的影响。一是环境因素(地理位置)。居住的条件,邻里之间的关系,均是影响幼儿交往的客观外部条件;二是智商因素。实践证明:一名发育正常、智商高的幼儿与身体不健康、智商偏低的幼儿之间的因素不大相同,这是影响幼儿交往的主观因素;三是家庭因素。现代家庭独生子女比例很大,这一状况为幼儿早期教育、智力开发、能力培养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为弥补环境、智商和家庭教育中三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幼儿园应加强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2.从幼儿心理的可塑性看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可能性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三岁后想交朋友,这个时期尽管他们的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兴奋和抑制能力较差,但他们所萌发的社会性欲望是相当强烈的,如果在这个时期注意及时引导,及早的对幼儿进行交往意识教育,培养幼儿初步的交往能力是可能的。总而言之,在交往中他们会寻求交往成功带来的乐趣。与此相反,心理亚健康的幼儿,总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封闭”起来,不让别人了解自己,对别人的痛苦和欢乐也漠不关心或以刻薄、挑剔、怀疑、嫉妒的态度对待伙伴。一般的说,心理健康的幼儿都能同伙伴友好相处,有一定的自控能力,能适应各种各样的集体生活和环境。

二、正确引导、系统灌输是交往常规培养的首要条件

幼儿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因此,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友好交往教育时,就要把启发引导作为经常性的方法贯穿始终。从教育实践看,幼儿踏进幼儿园,教师就应该带他们去认识、熟悉周围的环境,在游戏中学习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的交往,自然而生动地进行着个体的社会化的过程。教师可根据幼儿的个体特点引导他们友好相处,可通过大家一起玩,让幼儿真切的体会到同伴间友好交往的情趣,这样幼儿可从内心萌发一种交往的欲望。与此同时,组织幼儿走向社会广泛接触各行各业的人们,进行横向、纵向的交往。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没有兄弟姐妹与其交往、与其争吵、竞争,所以缺少冲突的体验,也就缺乏对自我的认识,也不知自己存在的价值。因此说,幼儿在交往中成人的正确引导、系统灌输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前提条件。

三、角色游戏是促进幼儿交往的有效形式

角色游戏能很好地发展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也能体现幼儿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同时将那些胆小懦弱的幼儿带动起来参与活动,克服了胆小不爱活动的弱点。可以说:角色游戏对幼儿交往意识的形成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也可以说是幼儿交往能力培养增大递进值最有效的方法。

四、观察、家园沟通是幼儿交往能力培养值得注意的问题

幼儿每时每刻都处于交往中,他们在交往中的表现千姿百态,要指导必先观察对症下药,这样不至于影响幼儿交往的意识,限制幼儿的正常交往。但对于幼儿破坏交往的行为我们如何对待呢?这就提出了适时限制的问题。在活动中发现,也有因小事而争吵的现象,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先让幼儿争吵再介入解决。幼儿间争吵不是处于对别人的敌对情感所表现出的攻击性行为,而是对自己意见过于自信或主张不协调。他们越是好朋友争吵的机会就越多,但在争吵中幼儿学会了如何坚持自己意见,持什么态度接受别人的意见。运用上述方法的同时,家长同幼儿园要注意沟通,这是幼儿社会化的具体要求。孤僻的孩子常常是被动交往,而主动交往的总是那些性格开朗的孩子,幼儿的性格直接影响交往能力。因此,幼儿园、家庭要为幼儿创造宽松的交往环境,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标签:;  ;  ;  ;  

论儿童交际能力的培养_幼儿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