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世界观形成的哲学探讨_世界观论文

青年世界观形成的哲学探讨_世界观论文

青年世界观形成的哲学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界观论文,哲学论文,青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青年世界观形成的哲学探讨》是山东省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由山东医科大学和共青团山东省委员会具体承办。本课题以“青年思想政治状况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经济学院、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和济南联合大学六所院校的2100名学生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调查”表2100份,收回2000份,其中有效问卷1899份,有效率为94.95 %。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本课题以调查数据为依据,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从哲学世界观的高度,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对青年世界观形成规律做了深入探讨,得出了科学而有实际意义的结论,并给出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处于目前国内同类研究的前沿水平,获得鉴定委员会专家的好评并通过了鉴定。本课题负责人为杨玉廷、赵树丛,研究人员有王文英、纪政文、张代芹、彭子良、陈晓阳、袁魁昌、束怀符。

本课题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青年世界观形成问题研究的意义”,执笔人:王文英、张代芹、杨玉廷;第二部分“青年的思想特点及其世界观形成和变化规律”,执笔人:纪政文、袁魁昌、杨玉廷;第三部分“提高青年思想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执笔人:张代芹、陈晓阳、纪政文、杨玉廷。

本刊分三期连续刊发本课题研究成果。

一、青年世界观形成问题研究的意义

(一)青年世界观形成问题研究的战略意义

当代青年是跨世纪的一代,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巩固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都离不开青年一代的奉献、创造。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因此,党和国家把培养跨世纪人才问题提高到重要战略地位,并作出相应布署。

培养跨世纪人才是一项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系统工程。在这一宏伟战略任务实施过程中,党和国家特别强调要加强对青年世界观的教育。所谓世界观,是指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观点。它直接关系到人们是用什么样的观点和方法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指导人生的大问题。同时也是关系到青年向着什么方向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世界观的一部分,是一定的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表现。人生观包括人生评价、人生目的、人生态度等基本内容。理想观、幸福观、生死观、荣辱观和苦乐观等,都是人生观的具体展开和体现。而人生价值观,即如何理解人生的真谛、评价人生的意义,怎样看待和实现人生的价值则是人生观的基础。因而,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者的关系来看,抓住了世界观的教育,就抓住了指导人生的根本。

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它是一定立场、观点、方法的总和;既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观点,又是指导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人们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世界观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科学活动息息相关,并事关成败。诸多优秀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从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都切身体会到并明确揭示出人们提高世界观和方法论修养的重要性。著名物理学家普朗克指出:“研究人员的世界观将永远决定着他的工作方向。”〔1 〕而道尔顿则形象地将世界观喻为在科学这一无边无际的海洋中想要达到彼岸唯一需要配备的“准确的罗盘”。爱因斯坦则从自己几十年的科学理论活动中体会到,理论思维、逻辑推导对于理论体系的建立是不可少的,它是建立科学理论体系的“脚手架”。〔2〕总之, 作为方法论的哲学思考和思路,世界观在科学研究中影响着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过程。

世界观有自发与自觉之分和科学与非科学之别。正如童第周指出的:“没有一个科学家,没有他的哲学主导思想。”〔3 〕在科学研究的各个环节中,科学家和发明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一定哲学思想,即世界观、方法论的支配。我国当代青年肩负着“科教兴国”的历史重任,因而加强世界观的教育,使他们自觉地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乃当务之急。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是科技人员的指导思想,也是从事各行各业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它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当代青年作为跨世纪的一代,是社会主义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世界观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二)青年世界观形成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青年时期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社会大变动时期又是人们观念更新和各种世界观碰撞的最活跃时期。青年人思想特有的敏感性和多变性,反映了他们思想上的不够成熟和较大的可塑性。而当前,国际上东欧剧变、前苏联解体等引起国际格局的巨大变化,带来意识形态上的震惊与困惑;国内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带来深刻的思想变革和观念更新。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具有一般商品经济的双重效应,既具有促进经济繁荣和发展的积极作用,又具有诱发和刺激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处于体制转型时期,各项经济规范和法制制度尚未完全确立,权力金钱化、社会无序化和分配不公等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不可避免地在青年世界观选择和形成过程中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从“问卷调查”来看,在“你对当前青年世界观特点的看法”的回答中,67.2%的人是“处于思考、探索的世界观选择时期”,29.6%的人认为这一看法有“合理因素”。同时“问卷”也显示,由于在大学生中坚持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团组织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有组织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总的思想状况是好的和比较好的,是积极向上的。从对各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趋向看,57.9%的人表示“信奉马列主义”,34.5%的人认为它“有合理因素”。63.5%的人认为当代青年“树立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的世界观”,31.0%的人认为“有合理因素”。78.2%的人表示“位卑未敢忘忧国”,56.7%的人把“为祖国贡献”坚定地放在自己奋斗目标的第一位。53.3%的人认为“人生最大的幸福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40.5%的人认为这种看法“有合理因素”。72.4%的人认为“人的价值在于贡献和索取的统一”,24.6%的人认为“有合理因素”。在对有关重大的政治问题和社会历史发展趋势方面的回答中,48.7%的人认为苏联和东欧剧变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蜕变”,24.8%的人认为这种看法“有合理因素”,71.9%的人认为“倒退是暂时的,历史发展规律是不可阻挡的”,20.2%的人认为这种观点“有合理因素”。在回答“你对我国改革开放的看法”时,79.7%的人认为是“强国之路”,18.1%的人认为这种看法“有合理因素”,78.4%的人认为“困难诸多,充满信心”,20.2%的人认为这种看法有合理因素。

但是,不可否认,在社会大变动时期,青年在世界观的选择和形成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前面所述的一些错误思潮和负面思想的影响。“问卷”的回答显示,有32.8%的人“信奉实用主义”,还有48.3%的认为“有合理因素”。有20.1%的人认为“现实生活中人的本性都是自私的”,还有49.4%的人认为这种看法“有合理因素”。17%的人认为“人人都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有51.6%的人认为“有合理因素”。7.1 %的人认为当代青年“处于金钱万能的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中”,35.4%的人认为这一估计“有合理因素”。这里必须指出的是,青年在思考、探索世界观过程中,处于矛盾动摇或彷徨状态者亦不乏其人。在“你对当前青年思想状况的评价”的回答中,25.3%的人认为是“矛盾迷惘”,52.9%的人认为这一评价“有合理因素”;18%的人认为是“跟着感觉走”,而51.4%的人认为这种评价“有合理因素”。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对一些敏感问题,回答有“合理因素”的比例较大,且有部分人干脆不予回答。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青年的矛盾思想状态。据此,我们认为,他们确在困惑彷徨,但并未放弃追求。正如“问卷”回答所显示的,64.9%的人认为他们正处于“探索思考”状况之中。因而当务之急是要引导青年正确地认识社会存在和社会现象,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在合理地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确立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从而帮助他们从理论、理想和现实的反差中,从知和行的矛盾中解脱出来,经受住改革开放大潮的考验。因此,加强革命的世界观教育,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就更具有现实意义。

(三)青年世界观形成问题研究的迫切性和深远意义

社会主义事业在国际上遇到了挫折,我们面对着反社会主义的“和平演变”的战略攻势,意识形态上的激烈斗争。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在他的1988年出版的《1999:不战而胜》一书中,根据他一生政治、外交生涯的经验为美国和西方描绘了一幅中长期的战略蓝图。书中明确指出,在他所提出的将威慑、竞争和谈判相结合的综合性政策中,“意识形态是我们争夺的根源”〔4〕, 其目的是“在他们的制度中促进和平演变”〔5〕。 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兹·布热津斯在他的《大失败——二十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一书中,也明确提出,要通过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用“没有硝烟”、“不流血的”战争将社会主义国家重新纳入国际资本主义体系。并断言,共产主义已被动摇和否定,这“不仅是政治风格和信仰的改变,而且是基本哲学和世界观的改变”〔6〕,是“从哲学上反对共产主义的根本前提”〔7〕,这样,他就将“和平演变”的战略进一步地系统化、理论化,并将它提到了哲学世界观的高度。对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的警惕。问卷显示,绝大多数青年对此持正确的观点,但同时也显示,有6.2 %的人认为“东欧和前苏联的剧变”“是对民主过程的推进”,31.5%的人认为这种看法“有合理因素”,同时有17%的人不予回答。此外,11.7%的人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各有利弊,无优劣之分”,33.5%的人认为这一看法“有合理因素”,19%的人不予回答。还有3.9 %的人认为“搞资本主义强大得更快”,19%的人认为这种看法“有合理因素”,23%的人未予回答。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历史观的观点,深入探讨在当前国际和国内的新形势下,青年世界观形成的特点及其变化和发展的规律,加强和提高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某些可操作的方法,帮助青年在对各种思潮的比较、鉴别中自觉地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革命的人生观、价值观。(未完,待续)

注释:

〔1〕〔2〕〔3〕《科学人才修养十二讲》,红旗出版社1984 年版,第268、291、296页。

〔4〕〔5〕《1999:不战而胜》,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年版, 第96、145页。

〔6〕〔7〕《大失败》,军事科学出版社,第224、15页。

标签:;  

青年世界观形成的哲学探讨_世界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