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转基因抗癌棉育种的重大突破--经过3~5年的育种,每年可恢复6000万公斤的皮棉损失_棉花论文

我国转基因抗癌棉育种的重大突破--经过3~5年的育种,每年可恢复6000万公斤的皮棉损失_棉花论文

我国转基因“抗癌棉”育种获重大突破——经三至五年选育后,每年可挽回六千万公斤皮棉损失,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皮棉论文,转基因论文,五年论文,重大突破论文,三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8月26日,记者从我国最大的棉花杂交制种基地山东省惠民县获悉,由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齐俊生博士领衔的棉花抗黄萎病研究课题组,经过10年艰苦努力,成功将从海岛棉中分离获得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黄萎病基因At7导入陆地棉,培育出了高抗黄萎病的棉花株系。专家鉴定认为,该项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据悉,黄萎病是影响棉花产量、品质的最重要病害之一,被称为棉花的“癌症”。1935年从美国传入我国,目前发病面积达到全国棉田面积的一半以上。由于该病属于土传、维管束病害,化学防治难以奏效,发病后棉花亩减产30%~70%,甚至绝产,而且影响棉花品质。因此,培育抗黄萎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的主要方法,但目前全世界尚无该类高抗品种,多数栽培品种病情指数保持在30以上。齐俊生博士向记者介绍,经8月22日田间调查显示,导入At7抗病基因的植株发病变化率在22.58%~55.81%之间,病情指数控制在7.26~19.08之间。同时,抗及高抗黄萎病的株行表现出结铃性好、铃大等丰产特性。目前,这些株系属于转基因第3代,根据单基因遗传规律,这些株系中已存有单个抗病基因(At7)的纯合株系,为下一步选育出高抗黄萎病棉花品种打下了良好基础。

据中国农科院植保所马存教授介绍,病情指数在10以下被称为“高抗”,10~20之间称为“抗”,20~35之间称为“耐”。此项研究突破后,3~5年内即可选育出丰产、优质、病情指数在10以下的高抗转基因棉花新品种,每年可为国家挽回6000万公斤皮棉的损失。

联系电话:0351-4159175

标签:;  ;  ;  ;  

我国转基因抗癌棉育种的重大突破--经过3~5年的育种,每年可恢复6000万公斤的皮棉损失_棉花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