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治疗肾囊肿56例论文_高波,罗云富,穆鹏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治疗肾囊肿56例论文_高波,罗云富,穆鹏

高波 罗云富 穆鹏

(云南省永胜县人民医院 云南 永胜 674200)

【摘要】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治疗的肾囊肿疗效。方法: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在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注入无水乙醇治疗肾囊肿56例。结果:56例肾囊肿均获得穿刺成功,术后随访1个月~2年,治愈率96%。结论: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注入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肾囊肿,方法简便易行、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可作为肾囊肿的首选微创治疗方法。

【关键词】 肾囊肿;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

【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5-0177-02

我院自2013年以来,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治疗肾囊肿,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56例,其中包括非肾盂旁囊肿42例,肾盂旁囊肿14例。男31例,女25例,年龄20~72岁。术前12例患者有症状(21.4%),常见的症状是腰部酸痛不适。术前均经B超,CT平扫和增强扫描,部分经MRI检查明确诊断,肾盂旁囊肿患者术前常规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进一步证实囊肿与肾盂或肾盏不通,血十八项、尿十项、血凝分析均在正常范围,肾功能正常。肾囊肿最小3.5cm×3.0cm,最大12.4cm×10.1cm。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飞利浦HD15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穿刺针为18G、长15~20cm的带芯。使用PUYI一次性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包。本组所用硬化剂全部为无水乙醇。患者取俯卧位,腰部垫高,取患者肋脊角为穿刺部位,先初步探测肾囊肿部位、大小及深度,选择囊肿最清晰、距体表最近且路径能避开周围脏器处作为穿刺点,做好标记,换上已消过毒的穿刺探头再次精确选定进针路径,测定深度和角度,用2%利多可因局麻后,在B超实时动态监视下,以便穿刺针能轻松顺利的进入靶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待穿刺针尖到达囊肿1/3~1/2处,拔出针芯,有囊液流出,置入导丝,用F8肾筋膜扩张棒套入斑马导丝稍作扩张,将F8中心静脉导管通过导丝置入肾囊肿,接上注射器,抽取少许囊液送化验及行蛋白凝固实验(取5ml囊液加入等量无水乙醇,立即浑浊呈乳白色为囊液,反之为尿液[1])。在B超监视下注入和抽吸生理盐水,证实导管置入囊肿后,将导管固定于皮肤,用注射器抽空囊肿内容物后,注入无水乙醇。注入乙醇量为抽出囊液量的1/10~1/5,反复冲洗30min后,见抽出液浑浊黏稠时,接引流袋持续开放引流,观察20分钟,有无不良反应。经皮肾囊肿导管留置3天,每天注入穿刺当天无水乙醇量冲洗30分钟后开放引流,到第四天观察无明显液体引出后拔出导管,留置导管期间,注意休息,避免过度活动,防止导管脱出及出血。

1.3 疗效标准

术后3个月~1年复查B超或CT囊肿消失为治愈,囊肿缩小原直径的1/2者为有效;囊肿直径缩小未达到1/2者为无效[1]。

2.结果

2.1 治疗结果

本组不同部位肾囊肿56例,其中包括非肾盂旁囊肿42例,肾盂旁囊肿14例。均采用置管多次无水乙醇硬化及引流法,有效率100%(56/56),治愈率96%(50/56)。抽出囊肿液均清亮,呈淡黄色。常规化验:蛋白微量白细胞(+)~(++),均为单纯性囊肿。

2.2 不良反应

56例肾囊肿患者,在实施置管多次无水乙醇硬化及引流治疗中均无并发症,不良反应也极轻微。部分患者在注入无水乙醇后出现腰部酸痛或酸胀。

3.讨论

肾囊肿是最常见的肾脏疾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生。肾囊肿起源于肾小管,囊壁内衬单层或立方上皮细胞,囊腔内为囊壁上皮分泌液[3]。肾囊肿患者大多数无明显症状,部分有腰部胀痛不适感。一般小于3.0cm的囊肿不必治疗,如患者有症状,且要求治疗时囊肿大小在4.0~6.0cm之间为最佳穿刺期。无水乙醇可使囊壁上皮细胞蛋白凝固变性,细胞破坏,使囊腔凝固、硬化、粘连、闭合,最后吸收消失。

结合文献分析,我们总结:(1)经典的肾囊肿穿刺是一次性穿刺抽液注入无水乙醇,有效率及治愈率较低,再穿刺手术率较高。我们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的方法,多次注入无水乙醇,与囊壁充分、多次接触,并持续、彻底引流,在不增加患者痛苦情况下,明显的提高了有效率和治愈率。同时中心静脉导管柔软性好,减少了穿刺针在囊肿停留时间,可避免在抽吸囊液和注入无水乙醇时穿刺针脱出,对穿,减少了对肾组织的损伤和出血。(2)穿刺前应充分了解B超、CT下肾脏解剖,设计理想的穿刺路径,选择距离囊肿最近,能避开血管,避开周围脏器的进针路线,术中再根据B超作一定微调,不仅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还能减少出血及损伤周围脏器风险。(3)我们采用的中心静脉导管包,用物齐全,无需其他器械,无需消毒,且使用方便。所配穿刺针在B超下显示较为清晰,可动态观察穿刺进针过程,穿刺成功率较高。所配置入导丝不但有指示刻度,还有一定支撑性,尖端越过穿刺针尖后自动盘曲在囊肿内不易脱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直径较细,对组织损伤较小,可盘曲在囊肿内,囊液引出囊壁回缩后也不会脱出,且固定,携带简单、方便。 (4)注入无水乙醇前先注入2%利多卡因并反复推注后抽出,再注入无水乙醇可避免或减轻疼痛[4]。

B超引导下肾囊肿穿刺置管操作简便,穿刺精确度高、并发症少,疗效显著,无需住院,穿刺术后恢复快,一般不影响工作、生活,而且费用低,患者乐于接受,是一种非常实用的非开放性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也是目前治疗肾囊肿的最佳方法。

【参考文献】

[1]刘书海,孙霞,刘文瑞等,超声引导肾囊肿穿刺两次硬化疗效的效果观察[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6,15(7):554-555.

[2]郭海芳,B超引导下穿刺治疗肾囊肿疗效分析[J].河北医学,2009.15(2):205.

[3]郑宁,章健全,陈佳斌等,改良法超声引导下无水酒精介入治疗肾囊肿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1):1977.

[4]王娟,王蕾等,B超引导下肾囊肿穿刺硬化治疗及疗效观察[J].海军医学杂志,2003,24(3):59.

论文作者:高波,罗云富,穆鹏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  ;  ;  ;  ;  ;  ;  ;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治疗肾囊肿56例论文_高波,罗云富,穆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