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新思路论文

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新思路

颜佳,刘刚兵,袁红,李赟鹏

摘要: 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的逻辑起点和终点理应是通过一系列策略的实施后能够促进城乡幼儿园更加有质量,城乡师资队伍建设更加有质量,城乡区域的家长对幼儿园的满意度更高,城乡幼儿的全面发展更有质量,而非是同一化。基于城乡学前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出了“行政驱动一体化、办园理念一体化、课程建设一体化、园长领导力一体化”四个方面的实践策略,以更好促进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 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内涵发展;策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推动学前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不仅有助于促进儿童接受公平的教育,获得健康发展,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可以在儿童教育过程中实现社会文化价值观的重建,推动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在社会文化中扎根、生长[1]。随着农村幼儿园硬件条件的明显改善,城乡学前教育差异更多体现在内涵的发展上,而研究者往往偏向于城市幼儿园要向乡村幼儿园多输入优质资源,以促进乡村幼儿园发展,但忽略了乡村幼儿园自身所具有的而且是不可替代的优势,如独特历史、人文、社会资源,以及乡村儿童来自于生活的经验。因此,实现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理应充分体现城市、乡村分别在促进学前教育发展中的历史使命,理应充分发挥城市、乡村在促进学前教育发展中的主动性、自创性,进而更好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实现一体化。

一、城乡学前教育“关键一体化”的逻辑思考

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就是把城市和乡村的学前教育看作是一个整体规划来建设,使农村幼儿在教育环境、教育资源、教育质量、教育年限、身心发展等各个方面与城市幼儿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形成以城市为中心、小城镇为基础,城乡互为依托,互利互惠、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学前教育关系,使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2]。不论是教育环境,还是教育资源,抑或是整体规划,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的逻辑起点和终点理应是通过一系列策略的实施后能够促进城乡幼儿园更加有质量,城乡师资队伍建设更加有质量,城乡区域的家长对幼儿园的满意度更高,城乡幼儿的全面发展更有质量,而非是同一化。城乡一体化过程本质是一种系统相变过程,使城乡系统构成要素的空间状态、功能发生相应变化,具有自创性、自生长性、自适应性、自相似性的自组织特点[3]。因此,城乡学前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一体化自然成为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中的 “关键一体化”,要充分发挥城乡幼儿园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多渠道挖掘幼儿园现有的资源优势,最大化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效能,以促进“关键一体化”的实现。

二、实现城乡学前教育内涵式发展一体化的理性回应

(一)城乡学前教育具有同等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外延式发展是一种宏观的政府行为、政策行为,而内涵式发展则是微观的学校行为、教师行为,政府的投资效果如何,最终还是要看学校的利用如何,就这种意义上讲,内涵式发展已成为现时代促进教育均衡的新趋向[4]。内涵式发展应当呼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诉求,这样更能符合当代社会对学校教育的需求[5]。因此,城乡学前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一体化回应的是在办园理念、管理理念、科学保教上的一体化,应充分尊重和认可城乡幼儿园分别在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上的同等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同等重要性是指城乡学前教育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带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不可替代性是指城乡学前教育在其发挥重要性过程中,所选定的保教内容和保教方法是无法完全一致的,换言之,城市学前教育和乡村学前教育在质量提升中各有适宜的发展路径。正如美国城市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所说:“城与乡,不能截然分开;城与乡,同等重要;城与乡,应当有机结合在一起,如果问城市与乡村哪一个更重要的话,应当说自然环境比人工环境更重要。”[6]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方向应该是城市与乡村互相吸收先进和健康的、摒弃落后和病态的一种双向演进[7]

定义 6 (1) Hom-Jordan李代数T的理想是子空间I,使得[I,T]⊆I。(2) 理想I称为交换理想,若满足[T,I]=0。

随后,医院管理层拍板,把上述预约服务扩大到门诊患者,并且进一步把服务量较大的内镜检查、核医学检查等项目纳入集中预约管理。在再次运行稳定之后,医院又逐步纳入相对零散的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等检查项目。

(二)城乡学前教育内涵式发展具有双向路径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直流式截止阀的结构形式与运动状态,为接下来的流场分析提供模型,首先对于我们所设计直流式截止阀进行三维建模,构成一个完整的阀体结构。所建立的直通式截止阀模型如图1。

图1 城乡学前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双向路径结构模型

三、基于城乡学前教育内涵式发展一体化的实践策略

(一)行政驱动的一体化

论坛中,上海、成都、深圳、温州等八个地区的教育主管领导还分别就该地区在办学体制方面的创新经验同大家进行了分享。会议最后,原深圳大学校长章必功为本次论坛做了精彩点评。

人在不断的激励和强化中成长会更快,同样,幼儿园也需要行政不断的正向驱动。当能够综合城乡幼儿园急需的平台,进而建立“行政驱动愿景”(见图2),以最有效的力度来支持幼儿园发展时,城乡幼儿园瞄准“质量靶心”进行的“你追我赶”态势就会蔚然成风,更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具体而言,师资培训和联动教研能让城乡幼儿园教师在职后专业素养提升方面得到均等机会;课题申报能让城乡幼儿园教师(或幼儿园)在提高研究力方面得到均等机会; 评优晋级能让城乡幼儿园教师(或幼儿园)在对工作认可方面得到均等机会;资源共享能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搭建保教资源互动和共享平台,让城乡幼儿园教师(或幼儿园)在优质资源的获取方面得到均等机会。

图2 行政驱动愿景一体化的结构模型

(二)办园理念的一体化

办园理念的一体化是实现内涵式一体化发展的前提。理念的形成并非是为了适应某种功利化而标识出来的,而是园所从内心真正催生出来的。办园理念的一体化体现在城乡幼儿园对国家教育政策、幼儿园所属的地域文化、本地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需求等解读方面(见图3)。换言之,办园理念的一体化强调城乡幼儿园在办园方向上是科学的(不一定是最先进的),而非强调城乡幼儿园所确定的办园理念是完全一样的,并非强调所确定的办园目标是完全一样的。

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内涵发展一体化包括外部促进一体化和内部管理一体化,前者主要是指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能够结合实际提供给城乡幼儿园、幼儿园教师同等的评优指标、培训机会、教科研申报和发展平台,以为幼儿园内涵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外部支撑;后者主要是幼儿园结合学前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在进行“办一所什么样的幼儿园”“怎样办好一所幼儿园”“培养什么样的教师”“怎样培养好教师”“培养什么幼儿”“怎样培养幼儿”等促进科学办园方面的发展规划、园所管理、队伍建设、保教开展等方面的理念、行动,以为幼儿园内涵式发展提供关键性的内部输入。因此,强有力的外部支撑和关键性的内部输入应相互结合,共同促进城乡学前教育的发展应遵循“五个发展规律”,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学前教育发展规律,幼儿园发展规律,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教师成长发展规律,真正办出有质量而公平的学前教育(见图1)。

行政驱动一体化是指政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机构为城乡幼儿园发展提供均等的发展平台,以激励幼儿园提高保教质量。主要包括师资队伍的培训、科研课题的申报、评优晋级的申报、优质资源的共享、联动教研的推进等能够影响到幼儿园软件提升的内容。这样的结果,对于幼儿园而言,乡村幼儿园不会因得不到外力支持而产生“被隔离”的感觉,城市幼儿园也不会因国家在大力支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背景下而产生“被疏远”的感觉。

办园理念是幼儿园的灵魂,对幼儿园的长远发展起着引领作用,决定着幼儿园的办园方向和教育质量[8]。办园理念涉及“办一所什么样的幼儿园”和“怎样办好幼儿园”问题,体现了幼儿园对学前教育价值本位的认识,是幼儿园建立园所共同愿景的核心,是激励全园教职工为之实现教育理想的基石。因此,城乡幼儿园的办园理念要体现一体化,只有理念上不落后,行动上才会不滞后。

图3 办园理念一体化的结构模型

(三)课程建设的一体化

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载体,也是学校建设发展的关键点,在学校内涵式发展中,学校课程优化是“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体现[9]。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学前教育自身所具有教育特点,在国内尚未有一套统一的、标准的课程,这对于幼儿园来说是个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机遇,即城乡幼儿园可分别结合自身实际去选择课程内容载体,去与幼儿互动,以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这与国家提出的“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10]的需求是高度吻合的。从这个角度上讲,城乡的每所幼儿园进行的课程都是具有“园本化味道”的,进行园本课程的开发应理解其特点,明晰其开发的条件,处理好开发过程中的关键问题[11]

图4 课程建设一体化的结构模型

做到(或实现)课程建设的一体化应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课程理念上要一体化,二是课程架构上要一体化,三是课程行动上要一体化(见图4)。首先,高校、教科研部门、名园合力提炼出幼儿园进行课程建设时需要坚持的课程理念(宏观),并能解释清楚为什么要坚持这样的课程理念,幼儿园在思考课程理念时可从哪些维度进行思考,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等等,当把这些问题厘清说透时,城乡幼儿园就能以此作为参考,结合实际,比较科学地确定课程理念。其次,高校、教科研部门、名园合力总结出幼儿园进行课程建设的框架有哪些,可分别从哪些维度去进行架构,维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当把这些问题厘清说透时,城乡幼儿园就会以此为载体,结合实际进行思考,架构出的课程框架就是比较科学的,能有力地提高课程质量。最后,课程行动可采取“同课互用、异课互鉴”方式进行,课程质量低的幼儿园可采用相同度较高的课程为载体,直接复制(或转换)现有幼儿园的优质课程资源;课程质量高的幼儿园可选择相同度较低的课程为载体,直接衍生出新的课程资源,在其过程中,衍生课程资源相互借鉴衍生的优秀经验。

(四)园长领导力的一体化

园长领导力是园长凭借其综合素质对教职工及以幼儿和家长为主的利益相关者施加影响,引领其共同确立并实现幼儿园组织目标,促进幼儿发展的能力。[12]政策引领能不能消化入园,办园理念能不能落地生根,课程建设能不能开花结果,都关键取决于园长的领导力。园长必须具有较高的领导力水平,才能将幼儿园建成为具有自主发展能力的组织,在教育变革中实现保教质量的整体、持续提升[13]。因此,城乡幼儿园能不能真正实现内涵式一体化发展,并不取决于幼儿园是处在城市还是乡村,关键在于幼儿园园长是否有领导力。

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一体化应抓住对城乡幼儿园园长的遴选、培训、考核,不断激励园长通过“专项培训+跟岗锻炼+自我研修”方式提升自我[14]。幼儿园园长领导力可划分为价值领导力(规划幼儿园发展和营造育人文化)、教学领导力(领导保育教育和引领教师成长)、组织领导力(优化内部管理和调适外部环境)、人际领导力(进行团队建设和沟通协调)。幼儿园园长领导力并非是“一锅粥”式的领导力,要求城乡幼儿园园长在各个方面都是一模一样,而是结合实际,在“应有本领”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园长职能的认识,结合时代、园所的特点,进而升华自我在幼儿园、学前教育领域甚至教育领域的独特魅力,以促进幼儿园品质发展。一是以《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为核心,对标自查,缺什么补什么,结合实际,制订自身专业发展规划,提升自我素养;二是剖析自身的特点,建立“园长研修共同体”,不断锤炼自身的教育思想及管理优势,塑造自我的教育智慧;三是内外兼修,跳出区域看区域,跳出学前教育看学前教育,极力吸取“专业高钙”和“非专业蔬菜”,最大程度地提升自我综合能力,最大效能地发挥出自身的专业领导力。

参考文献:

[1]苗雪红.城乡一体化学前教育体系构建的相关思考[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24(06):24-27.

[2]于月萍.区域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理论及战略研究[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2:257.

[3]刘展宏,梁伟,李丛蔚.城乡系统的特性分析及其发展目标[J].济南: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8,(01):60-63.

[4]范国睿,李树峰.内涵发展: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趋向[J].上海教育科研,2007,(07):14-17.

[5]冯骏,陈建华.学校内涵发展的意蕴与路径探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6,(06):23-26+31.

[6][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与前景[M].倪文彦,宋峻岭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383.

[7]杨荣南,张雪莲.城乡一体化若干问题初探[J].热带地理,1998,(01):12-17.

[8]丁翎.办园理念与幼儿园的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11,(04):67-69.

[9]冯骏,陈建华.学校内涵发展的意蕴与路径探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6,(06):23-26+31.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出版社,2001.

[11]陈时见,严仲连.论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开发[J].学前教育研究,2001,(02):27-29.

[12]续进.幼儿园园长领导力提升策略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6.

[13]刘霖芳,柳海民.教育变革背景下幼儿园园长领导力的现状及提升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5,(02):81-86.

[14]续进.幼儿园园长领导力提升策略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6.

中图分类号: G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4289(2019)11-0003-04

基金项目: 2017年度成都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CY2017Y37)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成都610068;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局,成都610100)

标签:;  ;  ;  ;  ;  ;  

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新思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