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干预对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影响分析论文_陈清阳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山东 菏泽 274000)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药学干预对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取随机分组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药学干预后,在对患者进行重要注射剂治疗,对两组的使用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94%)高于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74%),两组差异较为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X2=8.7417;观察组的用药合理性各指标均由于对照组,两组差异较为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结论:药学干预对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具有显著的效果,并且能够提升治疗的有效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药学干预;中药注射剂;用药合理性;影响

【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3-0305-02

中医学作为中药注射剂重要的理论基础,对其使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注射剂能够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将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从而形成混悬液或者是无菌溶液,并对人体进行使用注射。重要注射剂一般具有见效快、应用方便等特点[1],目前,已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广泛应用,但在对其应用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做法,导致药物的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受到影响,为了提升其疗效以及安全性,此次研究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药学干预重要注射剂的合理使用进行研究,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取随机分组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24~78岁,均龄(53.29±2.64)岁。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25~81岁,均龄(53.34±2.67)岁.所有患者均对此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两组可比。

1.2 采取的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中药注射剂治疗;观察组患者先给予药学干预,在进行中药注射剂治疗,药学干预的主要方法如下:首先,对相关的医护人员进行全面培训[2],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方法、适应症、配伍禁忌、用量、联合用药以及注射频率等基础内容;其次,对药品进行加强检测,在对患者用药的过程中,应该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密切观察,若患者存在不良反应,应分析其原因,并通过有效的方法使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得以有效缓解;再次,完善管理制度[3],对合理用药的安全性以及重要性进行了解,并通过管理制度促进医护人员合理用药;最后,对药品采购进行有效管理,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以及价格进行定期统计,从而保证药品的供应量。

1.3 观察指标

本此观察的指标为治疗的总体有效率、用药和理性的各项指标(用量、使用方法、适应症、联合用药、配伍禁忌)。临床治疗效果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可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三级。其中,显效表现为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中药注射剂的治疗作用显著;有效表现为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中药注射剂的治疗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无效表现为患者在治疗前后均未发生任何变化或是出现加重的迹象。总体有效率为显效与有效例数之和除以总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本院所使用的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获得的已知数据完成相应的统计学分析,通过(x-±s)表示其计量资料,并以t进行检验,通过率(%)表示其计数资料,并以χ2进行检验,当差异明显时,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的对比

如表1所示,观察组通过对患者进行药学干预,致使观察组治疗的总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两组差异较为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χ2=8.7417。

3.讨论

临床中,中药注射剂为常用药物,其能够对患者治疗方案的形成进行促进,目前,中药注射剂的的优势和疗效已经在临床中得到验证,并取得众多医护人员的一致推荐[4],但在对其进行使用的过程中,滥用、不规范使用此类药物的现象也经常发生,从而致使一些不良反应频发,使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使患者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5],因此,在对重要注射剂进行使用之前,应该充分考虑对其使用的合理性以及安全性。药学干预能够有效促进使用的合理性及安全性,并能够使药物使用的规范性得以体现[6]。除此之外,由于有些中药注射剂的成分中含有某些名贵药材,因此,其成本便比较高,若通过常规方式对其使用,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药品浪费,同时还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通过药学干预能够降低药物资源的浪费,使得药物能够通过合理应用实现中药注射剂的整体使用价值。并且通过药学干预能够使患者的治疗费用减少,使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经济压力,使患者能够保持一个稳定、健康的心态去迎接治疗。相关研究人员[7]通过对药学干预的作用进行研究表明,通过药学干预能够使治疗费用减少将近一半,并且还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所以在对中药注射剂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做好药学干预是中药注射剂得以有效应用的前提,因此,药学干预所发挥的作用较为突出。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在使用中药注射剂之前进行药学干预后,其总体有效率为94%,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为74%,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较为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并且观察组在用药合理性方面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较为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段艳芝[5]等研究人员也曾对这一方面曾做过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通过药学干预的总有效率为98.7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8.75%,两组差异明显,这与此次研究结果相一致,可见其作用及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药学干预对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具有显著的效果,不仅能够提升治疗的有效率,还能够使治疗的费用以及住院费用得以降低,从而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所以药学干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潘继勋.药学干预对促进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的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36):192-193.

[2]廖宇.开展药学干预对提高临床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的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5):243-244.

[3]魏莉,杜柏荣,闫萍.药学干预对合理使用心血管类中药注射剂的意义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22):148-149.

[4]李晟琰,苏秋平,李连茂.药学干预对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影响分析[J].中国药房,2016,27(23):3298-3300.

[5]李莉,胡媛媛,梁颖红.药学干预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方面的作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8):175-176.

[6]刘树明,胡志平,刘豪,等.药学干预在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中的作用[J].西部中医药,2018,31(2):79-81.

[7]马向东.药学干预在促进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的作用探析[J].当代医学,2017,23(3):12-14.

[8]段艳芝,闫宁.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药学干预方式与影响分析[J].医药卫生:全文版,2017,17(1):172-172.

作者简介:陈清阳(1991.4.22-),男,汉族,籍贯:山东曹县,本科,助教,研究方向:药学.

论文作者:陈清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8月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

标签:;  ;  ;  ;  ;  ;  ;  ;  

药学干预对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影响分析论文_陈清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