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与人情化的融合探讨论文_苏震

学校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与人情化的融合探讨论文_苏震

华诚博远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52

摘要:建筑作为一种客观的巨大的造型存在,一种人们生活中不可须臾或缺的空间环境,它必然成为与人的情感关系最密切的审美对象之一。几乎每一个人都要对建筑进行审美关照。学校作为人类综合性教育的最主要场所,以它在城市所处空间中的设置密度来说,它的建筑与空间环境的“美”与人性化与否既关系到城市整体规划与景观的效果,另一方面也与学校承载的教育责任实现效率有密切联系。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学校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与人情化的融合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学校建筑设计;建筑美学;人情化;融合

1、前言

中国传统建筑工程是一部“土木写就的史书”,凝聚了我们成千上万华夏子民的文化基因,是我们民族精魂的物化形态。它既迥异于西方传统建筑,又与现代建筑不同日而语,在理性与浪漫的交织中不断发展着,以其独有的特色和美学意蕴在古老而悠远的东方大地上映射出浩瀚雄伟的光辉。我国学校建筑的美学应用及人情化设计仍然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而将二者融合的设计思维也刚刚逐步成型。笔者近期完成的鄂尔多斯体育职业中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2、项目概况

本项目是依托鄂尔多斯体育中心发展建造的职业体育中学。旨在为鄂尔多斯培养高端体育人才。项目位于鄂尔多斯康巴什区经七路以东,纬三东街以北,距鄂尔多斯市体育中心仅800m,西距东康高速路1.7km,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建筑面积8700M2,地上4层。

3、学校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与人情化的融合

3.1设计理念

整体性考虑的原则,因为体校本身建筑体量不大,但是紧邻巨大体量的体育中心,我们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坚持与整个片区设计相协调的原则,对项目用地进行反复分析论证,决定化零为整,通过弧形的造型与周边体育中心对话。研究体育学校教学任务、管理模式和景观环境各要素,从满足学校的教学要求出发,将教学楼在弧形方向上层层跌落,以造型上的层次与动感体现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并创造出了大量的屋顶平台作为交流场地,使该项目成为具有国际化、前瞻性、地域化的新型学校。弧形的体型与体育中心产生了共鸣体现了建筑美学的思考,逐层退台的交往空间则创造了大量人情化的空间,成为了学生的第二课堂。虽然是弧形的造型,但是因为要和体育中心相呼应,取的半径非常之大,所以每个房间基本还是矩形空间,保证了使用效率。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本项目是一个限价限面积的双限设计。学校在第一期建设中只有主教学楼及必要的配套设施,并不能完全满足学校的所有教学任务。所以必须更加合理精心设计,保持学生日常学习训练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用人性化的设计手法,合理进行功能安排与结合。打造美好环境的同时,通过集约功能,达到便捷交通,降低成本的目的。

共享节约的原则,学校因为紧邻体育中心,所有体育设施及场地应有尽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本着共享节约的原则,体校内部只保留必需的活动场地。所有训练场地设施利用原有体育中心的现有资源。

3.2建筑美学与人情化的融合

主楼地上四层,1、2层南向设置普通教室,1-3层的西侧和北侧为特殊教室及老师办公室,4层为老师的集中办公区。北侧作为学校二期发展的建设用地。建筑单体方案设计上,教学楼首层分普通教学区及共享教学区,两区在首层完全分开,在2层~4层通过连廊连接,中间形成的门洞设计为教学楼的形象入口。每层分为两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设两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满足人员疏散要求,房间距两个疏散出口之间距离及袋行走道的距离满足规范要求,建筑周边道路及场地满足消防扑救要求;首层端头为半地下的公共礼堂,在讲台的侧墙上设置落地窗,从半地下的礼堂内部能看见外部的天空,敞亮通透的感觉犹然而生。旁边1层大空间作为健身房、体育器材室、体育休息室、管理室使用。整面墙壁设置落地的镜子,反映窗外的景色,提升训练的环境质量。对于公共走廊则在不同的方向设置落地窗,集中资金打造公共空间的品质。

建筑单体在功能上并不复杂,但形式上却很丰富,为保证整体性,建筑用多种扇形体量的组合,形成了一种既简单统一又丰富多变的形象。校园总体规划要面向未来有所突破,但又要立足传统,吸收传统元素、辅以现代手段,营造新学园。典雅优美的建筑造型,多元化的空间层次,是校园艺术性的要素体现,使整个校园充满“人文、教育、交流”的学术氛围。并且着重将人情化与建筑美学有效融合,体现在教室之外的学校教育延伸空间。高效而紧凑的节省了校园的场地空间。赋予校园完整的空间环境,变化的空间形态。把学生活动的每个场地的大小,形状,高度等细化构思。其次在空间的各个环境中体现学生的活力,把抽象的形态作为构思的起点。整个校园形成有机的变化,有韵律的节奏。

设计中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法体现时代特征,造型及色彩的运用,各种不同质感的穿插和运用,建筑体量的变化,精细的细部构造无不渗透了强烈的现代感。单体建筑艺术塑造具有标志性,为校园增加了新的风景。根据现代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我们在设计中体现了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环境。在这些空间设计中又特别注意到层次的多样性和空间上的不确定性、可变性。学校应该体现文化的层次和格调,作为学生学习的场所应该具有文化色彩,在每层的主导色调选择上,根据不同的功能内容选择了橙、红、黄、蓝作为每层不同的主色调。这样只要看到色彩就知道到了哪一层。文化感不但要求建筑典雅而且功能上必须满足使用上的功能多样和多元的需要,如在各层都提供多种室内外空间供学生学习,交流,运动,休息甚至是动手试验。

实际上校园环境规划与其他环境规划一样,景观设计要从一开始就参加进来,强调人情化设计让建筑融于环境,环境协调建筑。评价一所学校的好坏重要标准是它能否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教师及求学者提供读书、小聚,以及各种活动场所、设施,并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及提高美学修养。可见校园良好的室外空间环境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建筑的精髓是以人为本的文化价值。我们的设计也是把人的体验感受放在第一位,是从人的需求出发来设计,能够使建筑符合它的需求,而不是建筑师空想一个模型套进建筑里,这是两种思维方向。建筑材料和空间分割都是满足人需求的手段,让功能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通畅,我们要建设新一代“花园学校”“园林学校”寄学于风景之中,寓情于园林之间,建筑要体现绿色,要有机组织空间布局,充分利用自然、人文与人工要素,达到生态文化与效益的统一。

人情化、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不是由一场设计运动,或一个设计团体提出的,它是人在设计这个世界时一直追求的目标。人是一种爱想象、爱情绪化、善变、情感丰富的动物,所以希望所生活的无论是人造的还是自然的环境都让人舒适,充满温情,甚至充满感动。法国设计师菲利普?斯塔克说:人性化的根本衡量标准就是“关爱”。设计师应该具备一颗爱人之心。

康奈尔大学《1985年校园规划指导准则》中有这样一段话:“十分重要的一点是:希望进入康奈尔大学学生承认,在他们选择康奈尔大学诸多理由中,校园环境是仅次于学术上杰出声誉的第二位理由”。不少学生和家长择校时不光会考虑学校声誉及师资力量,也越来越重视校园环境,好的校园环境离不开建筑单体而孤立存在,就像我们所提到的斯坦福、康奈尔等学校,其实不光让人想起那静谧的大草坪,必然还有那古朴的建筑、颜色、让人流连忘返的柱廊等元素。这些元素共同构成校园室外空间环境,因此校园环境与校园建筑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矛盾双方。建筑的形式、规模、功能还必须与环境因素取得协调。在校园建筑设计时一定要尊重原有环境空间,不能破坏整体性,这也是建筑人情化的设计手法。校园建筑区别于其他艺术的特点就是它具有实用性、人情化,作为室外环境外部空间同样具有实用性、人情化,才能满足人的精神需求。

4、结语

总之我们在学校建筑及空间设计中建筑美学与人情化的融合方面还有很大的探讨空间,我们发现任何一项有价值的设计无不体现美学与人性化,未来的学校建筑设计也必将会把建筑美学和人性化结合的越来越紧,越来越全面,这样的建筑设计才会更加富有生机。

参考文献:

[1]刘一光,康宁.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及其当代转型[J].艺术百家,2007(1):206.

[2]陈万求,郭令西.人类栖居:传统建筑伦理[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3).

论文作者:苏震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1

标签:;  ;  ;  ;  ;  ;  ;  ;  

学校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与人情化的融合探讨论文_苏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