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路面开裂原因及防治措施谭五平论文_谭五平

公路隧道路面开裂原因及防治措施谭五平论文_谭五平

摘要:在路面建筑施工过程中,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可能让路面产生裂缝。建筑施工的参与者,一定要加强对各种因素的综合考虑,根据具体情况将理论与问题结合在一起,最大程度的将导致路面裂缝的产生原因作出提前考虑。本文针对某公路隧道路面病害情况,结合原设计、施工以及隧址区气象、地质、水文情况,综合分析隧道路面开裂原因,针对病害情况及原因提出处置措施,为类似隧道病害处治工程提供重要借鉴。

关键词:公路隧道;仰拱;病害;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公路交通建设加速了建设步伐,同时,人们对公路建设的安全性能、舒适程度等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公路路面质量是人们行车速度与舒适性最直接的体现,同时,对行车的安全性也有着诸多影响。然而,在公路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可能受到施工水平、自然因素,以及交通荷载等方面的综合影响,使得路面出现了裂缝,裂缝的出现给行车安全以及行车速度带来了极大程度的影响。

1工程概况

1.1概述

该隧道为小净距分离式隧道,右线全长为3695m,起止桩号为YK41+820.000—YK45+510.000,左线全长为3660m,起止桩号为ZK41+850.000—YK45+510.000。隧道建筑净宽为10.25m,(0.75m检修道+0.5m左C侧侧向宽度+2×3.75m行车道+0.75m右侧侧向宽度+0.75m检修道),净空限界高度5.0m。内轮廓考虑结构受力有利及便于施工,衬砌断面内轮廓采用三心圆方案。

1.2工程地质条件

1.2.1地形地貌

隧址区位于中低山岩溶峰丛地貌区区内最高标高在YK43+180.000,高854.3m,最低标高在隧道出口,高599.300m,相对高差255.2m。隧道进口端山坡坡度较陡,一般25°~35°,隧道出口端山坡坡度较缓,一般10°~25°,植被发育,水土保持较好。

1.2.2地质构造

项目区位于贵州东部NS向构造带、NNE向构造带和NE向构造带的交汇地区。由于地应力的长期作用,其构造形迹复杂多样,构造线大部分为NS向、NNE向及NE向,主要为雪峰期、燕山期地质构造形迹[1]。据勘察资料揭示在裂缝段附近有地质构造破碎带出现,在K44+530.000段高密度电法呈低阻斜向异常,推测为断裂构造或破碎带,受其影响岩石极破碎,岩质软;在K44+897.000处见小断层,产状走向北西,倾向南西,倾角70°;受其影响岩石极破碎,岩质软。而开裂段K44+680.000—K44+780.000位于2个构造破碎带间。

1.2.3地层岩性

围岩主要为中风化泥岩,裂隙较发育,岩石较破碎,自稳性较差。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和岩溶水,水量较大,地表水易顺裂隙下渗,雨季水量较大。

2隧道病害情况及其产生原因分析

2.1隧道病害情况

通车后经过2年半的运营,该隧道右线于2018年9月开始出现路面开裂、隆起,中间高两侧低,呈倒V字形,电缆沟边和二衬表面也出现开裂情况,已严重影响行车安全[2]。该路面裂缝起止桩号K44+680.000—K44+780.000,长度共计100m,平均缝宽7~8mm,最大缝宽2Cm。裂缝位于隧道仰拱中线一侧,为纵向裂缝;通过对现场仰拱取芯,芯样基本完整,填充混凝土部分未有破损;并未发现仰拱不密实情况,未发现仰拱内存在杂物浮渣等情况,回填质量良好。

2.2产生原因分析

根据现场调查,结合前期勘察资料、设计资料、施工情况及本次取芯情况进行分析,造成本次仰拱路面开裂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施工原因

通过对现场仰拱取芯,芯样基本完整,未有破损情况,仰拱厚度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地质原因

从地质构造上看,该段两侧存在2个断裂破碎带,岩体受地质构造影响严重,岩体较破碎松散;通过钻孔取芯发现基岩为泥岩,泥岩地质条件在我国分布较广,具有吸水急剧膨胀、产生泥化、软化以及脱水开裂、收缩变形等特性,是极软岩类的一种[3]。该段围岩为泥岩,遇水膨胀,围岩挤压在二衬背后产生水平推力,对隧道内电缆沟,水沟形成破坏,路面形成鼓包现象。

3)设计原因

根据隧道右线K44+810.000—K44+600.000段施工图纸反映,该段围岩最大埋深41m,围岩等级为IVj,初期支护形式为16工字钢,间距80Cm,二次衬砌为C30素混凝土,厚40Cm。该段为中风化泥岩,遇水软化,软化后承载力下降,设计图纸中初支有工字钢,仰拱未设置工字钢初支未封闭成环,二衬无钢筋,仰拱与拱墙连接处整体性不强,结构受力不合理,通过与隧道内其他段落施工支护参数进行对比,该段设计支护参数偏弱,未能对隧道整体形成有效支护,导致隧道两侧发生沉降,对隧道路面形成破坏[4]。综合分析,目前发生路面开裂的段落具有以下特点:围岩强度低,完整性差;另一方面受构造的影响地下水得到充足的补给,隧底泥岩遇水膨胀,发生变形并对路面施加压力;另一方面该段仰拱处未设置工字钢,二衬无钢筋,导致结构受力不合理。

3病害处置方案

3.1治理措施

根据隧道现场调查以及检测报告,参考国内外隧道路面开裂治理经验,对该隧道的病害段提出如下治理措施。总体施工流程按照半幅通车,半幅封闭施工的原则,首先封闭超车道,铣刨沥青路面,待清理完毕后,施做二衬边墙自进式锚杆,锚杆采用φ76自进式锚杆,纵向间距1.5m,长4m,外插角度约15°,注浆结束后施做路面自进式锚杆,该锚杆采用?51mm自进式锚杆,间距采用2m×2m梅花形布置,长4m。注浆结束后,恢复沥青路面。然后封闭行车道,行车道施工作业流程按照超车道施工作业流程进行[5]。待所有加固措施施工完成后,对因变形引起的二衬、电缆沟墙身裂缝进行处理恢复。

3.2施工方法

1)首先利用地质雷达扫描,确定初期支护工字钢位置,然后再确定钻孔位置,二衬边墙加固采用?76自进式锚杆,间距1.5m。采用履带式潜孔钻机直接钻孔,钻孔深度4m。2)待锚杆钻进完成后,焊接注浆阀,并利用锚固剂对孔口锚杆周围进行封堵。3)采用注浆机向锚杆孔内注浆,浆液为42.5级水泥浆,浆体水灰比为1∶1,注浆终压为0.5MPa。

3.3施工要点及技术要求

1)自进式锚杆钻孔位置为电缆沟边墙与二衬交界处,角度按照现场实际情况,以潜孔钻不抵边墙为准,角度约15°。2)待锚杆钻进安装后,利用锚固剂对孔口锚杆周围进行封堵,并且焊接注浆阀。

4公路隧道路面裂缝防治的建议

裂缝是隧道建设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一旦发生裂缝就会降低构建物的防渗能力,并影响其使用功能。出现裂缝不仅仅是施工方面的原因,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前期勘察不足,设计不合理造成的。

结束语

隧道投入运营后,一旦出现病害,整治成本高、难度大,施工与运营相互干扰。因此,隧道病害重在预防,提高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测水平和质量,根据隧道实际条件采用先进可靠的预防病害的设计,这是做好隧道病害防治的基础和关键。

参考文献

[1]段鲁林.探析高速公路路面裂缝及车辙的成因与防治[J].中华建设,2017(06):94-95.

[2]苏广顺.路面裂缝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控制方法[J].交通世界,2017(13):42-43.

[3]武岳.高速公路路面裂缝防护及施工技术[J].交通世界,2017(Z1):40+104.

[4]周睿,袁洋冰.高速公路路面裂缝的原因及防治[J].交通世界,2016(36):20-21.

[5]付兴华.高速公路路面施工中裂缝的规避措施[J].门窗,2016(12):90.

论文作者:谭五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20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7

标签:;  ;  ;  ;  ;  ;  ;  ;  

公路隧道路面开裂原因及防治措施谭五平论文_谭五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