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_银行论文

论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_银行论文

试论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产负债论文,试论论文,国有商业银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资产负债管理是国家商业银行为实现自身经营目标和经营方针,而采取的一种管理方法。它是将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作为一个整体,根据市场变化,通过对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的共同调整与资产负债双方面的协调统一管理,达到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动态均衡,即在保持资金流动、安全的基础上,实现赢利最大化的理论体系和管理方法。它使银行在经营管理中全面考虑各种有利因素和制约条件,提高经营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拟通过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现状的分析,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初步设想。

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实施资产负债管理的状况

我国银行业长期实行的是资金计划管理,其管理的对象虽然也是资产和负债,但它割裂了资产和负债之间内在的联系,对存款和贷款施行两条线管理,造成存款与贷款在规模、结构和期限上的不对称,不符合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的协调管理要求。

从1994年起,各国有商业银行开始实行资产负债管理,但特有的内、外部因素又决定了资产负债管理的特殊性。它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国家的经验,而只能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实际,创造性地加以应用。截止目前,我国虽然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方法,但仍形成了一些带有规律性的做法。

1.资产负债总量管理。资产负债总量管理是资产负债管理的基础。在资产负债管理体系中,总量管理处于中心主导地位,决定着其他各项管理的状况。总量管理是实现货币总量控制基础,是我国宏观金融调控的中心内容。我国目前的资产负债总量管理,主要是依据“规模对称原理”进行的,即以资金来源制约资金运用,以保证它们在规模上的平衡和对称。总量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负债的总量平衡、资产的总量平衡和资产负债的总量平衡。

2.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对应管理。期限结构对应管理是依据结构对称原理进行的,主要侧重于流动性管理。但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目前对资产及负债业务期限的控制力不足,使该管理方法的实际应用受到了诸多限制。以致目前的管理仍处于分析性应用阶段,尚未进入实际控制阶段。通过对资产负债期限和结构的适当合理安排,既可以确保支付,又可以增强变现能力、减少支付准备、提高资产收益率,还可以满足信贷总规模控制的要求。

3.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为了适应金融体制改革,增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自1994年起,我国逐步对各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其主要指标包括:资本充足率、存贷款比例、中长期贷款比例、资产流动性比例、备付金比例、单个贷款比例、拆出资金比例、对股东贷款比例和贷款质量指标。

不难看出,目前我国的资产负债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和完善了行为自律和约束机制,抑制了信贷规模的无限制扩张,弱化了金融风险的内生倾向。同时还应承认,由于既定条件的约束,我国的资金负债管理尚处在起步阶段,并且这些简单的管理方法并未在日常业务中得到充分利用。因而,国外先进经验尚难以对国有商业银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发挥太大的作用。为使国外的先进经验与我国的实际尽快结合,从而促进国有商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有必要分析国有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特有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构造问题。

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外部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一)外部环境问题

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外部环境比较复杂,在此主要就以下几个方面略加分析。

1.经济体制改革的滞后。在新旧体制的转轨时期,国民经济未完全按照市场机制运作,各生产力要素的配置及政府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也并不是主要凭借市场机制来实施的。同时,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仍受着来自各级政府及内部个别领导的影响,还未完全纳入市场机制的范畴。

2.整个社会的信用水平低下。市场经济是以信用为纽带的经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都以信用为媒介,只要信用突然中止,一场危机就不可避免。而目前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仍然面临着较为严重的信用危机,具体表现为商业信用的混乱和金融信用的萎缩。因而,大量的商品交易只能依靠现金这一原始的交易手段;借款人、债务人履行还款和债务责任的意识淡薄,直接导致了银行的“惜贷”行为。可以说,目前这种信用水平,已成为阻碍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重要因素。

3.法律环境欠佳。广义的法律应该包括三个层次,即法律的条文、法律的执行和法律执行情况的监督。从我国的现实看,虽然近些年我国加强了立法、执法的力度,但不管在哪个层面上,与市场经济的要求都还有差距,尤其是在后两个层次上,需付出更大的努力。

4.外部监管方式亟需改善。近年来,我国已逐步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建立了资本充足充当制度、存款准备金制度、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并取消了贷款规模管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如何使监控效果进一步接近预期目标,则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对流动性和安全性的监管尤需加强。

5.商业银行资金来源渠道和资产运用范围的狭窄。中央银行再贴现、同业拆借市场的不发达,导致了“存款立行”等口号的流行。与此对应,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所经营的业务,基本还限制在传统的银行业务范围之内,以致银行业务发展的空间相对狭小,这无疑增加了银行的经营风险。

6.利率市场化程度不足,金融产品的价格不能体现其真实的价值。国有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和支出为贷款利息收入的存款利息支出,而利率尤其是利差是由人民银行规定的;银行的各种中间业务、表外业务一是受到限制,二是必须按照规定收费,银行没有定价的自主权。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银行难以按照市场供求情况及自身投入产出情况来确定自身的产品价格,也就无法产生靠增加业务量、业务品种、加强管理来增加盈利的积极性。

7.存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借款人及银行之间体现的格外突出。主要反映在借款人提供的情况不完整、尤其是不能完全真实反映客它的实际经营情况,这给银行的科学决策造成了困难。

(二)内部构造问题

1.缺乏科学、民主、准确的决策机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决策层,在受到政府影响的同时,还存在决策向个人关系和个人利益而非银行利益偏移的倾向,加上与之对应的考核、稽核制度的不健全,使一些决策严重违背了银行的利益。这种情况已成为阻碍国有商业银行实施全面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力量。

2.沉重的历史包袱。由于历史的原因,国有商业银行承担了国有企业主要的资金需求,近几年国有企业的大面积亏损,给国有商业银行造成了大量的不良资产。能否解决巨额不良资产的困扰,已经成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3.缺乏有效的风险内控机制。由于内控机制的不完善,造成了银行内部对自身风险控制的乏力,对银行经营的安全性形成了极大的威胁。这主要是因为: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对风险进行识别、度量的定量分析工具,使得从业人员对风险没有一个客观、准确的认识;在规章制度中,确有与实际不符的地方,即使是符合实际的规章制度,也存在着执行欠佳的情况;内部稽核缺少力度。

4.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选拔和再生产机制。银行业是人才密集型企业,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经营的成败。而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人事、分配、激励等机制是难以适应银行商业化改革对人力资源的要求的。

5.内部职责不够明晰。银行内部的各个部门应该有明确的分工,并严格确定其责任、义务,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这是避免由于银行内部原因产生业务差错的根本保证。

6.尚未建立一套内部授权和严格的业务审批制度。我国银行实行的是一级法人制,各部门和分支机构所开办的各种业务,都需由上级有关部门的书面批准,并在这个基础上加强审批制度。目前,各分支机构中存在着不少超授权的经营活动,这对上级政策的贯彻执行,对业务发展的规范有着极大的威胁。

7.电子化程度较低。这种较低的电子化程度,不可避免地造成:一方面由于缺乏高效、及时、准确的信息反馈渠道,而制约着银行及时发现问题和实行动态监管的能力;另一方面银行也难以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三)影响国有商业银行实行全面资产负债管理的深层次原因

1.在国家信用的支撑下,国有商业银行在流动性上的压力,要相对小于西方国家商业银行。而为了国家财政,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压力,却在一定程度上强于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加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现有的利润增长方式又主要依靠业务规模的扩张,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约束力要弱于来自外部的业务扩张的冲动。

2.国有商业银行在资产状况及流动性不佳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如此巨大的存款,所凭借的是国家信用,而不是完全基于银行自身的经营状况。同时,国家也要依靠银行来解决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如支持国企、承销国债、促进经济增长等。可以说,若不及时调整目前国家、银行、国企和个人之间的这种特殊关系,国有商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是难以顺利、有效进行的。

3.商业银行实施全面资产负债管理的动力,既不是完全来源于债权人的压力,也不是由银行管理层自发形成的,而是首先来自中央银行的监管,其次才是商业化发展的内外部要求。这就是大多数国有商业银行对资产负债管理采取被动适应,而不能主动创新的一个重要原因。

4.如果国有商业银行在近期内推行全面的资产负债管理,在多数国有企业将面临严重的后果,也将使银行遭受巨额的呆帐损失。

三、国有商业银行实行全面资产负债管理的初步设想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实行全面资产负债管理是历史的、逻辑的必然。只有实施全面的资产负债管理,才能加强商业银行内部对成本、收益、风险的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内控机制的作用,才能有效推动内部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才能形成较为科学、客观的决策机制,从而最终达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和谐统一。然而,在实施全面的资产负债管理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既应考虑到银行业务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所以该过程将是循序渐进、有计划、按步骤的进行,而不可能一蹴而就。

(一)创新和再造国有商业银行的外部环境

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外部环境的再造,以便于形成适合银行全面实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条件,促使商业银行增强实现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1.完善现有的利率管理体制。这主要是指:扩大目前利率的浮动范围,尤其要解决不按企业信誉状况区分利率水平的问题;扩大浮动利率的浮动范围;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2.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其中尤其要逐步大力发展、完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并使市场交易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消除不公平竞争,以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作用。

3.进一步完善法律环境。近几年,我国已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票据法》、《贷款通则》等一系列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然而在实施中的执行、监督情况,却难以令人满意。如果执法力度不大,监督乏力,不仅将阻碍国有商业银行全面实施资产负债管理,而且势必会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4.重建和完善社会信用制度。如果出现信用危机,其损失将是任何立法都难以挽救的。而重建和完善信用制度,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重建作为整个信用制度基础的商业信用;(2)恰当把握信用的界限。经济发展促进信用的扩大,而信用对经济发展又具有反作用。如果信用超过应有的界限,将会导致泡沫经济;(3 )要凭借法律武器来规范信用行为;(4)发展金融工具。金融工具是信用的载体, 没有发达的金融工具,信用制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5.尽快解决不良资产问题。为此,要严格按照新的贷款分类方法,对银行的所有授信业务进行分类;要改变目前的呆帐准备金制度,即根据新的分类,按照不同类型的授信业务分别提取呆帐准备金;要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以使其放掉包袱,轻装上阵。

6.加强中央银行的监管力度,改善监控手段。这主要指实现由合规监管向风险监管转变;由现场监督检查向非现场监督检查转变;由被动监管向主动监管转变;针对不同的监管对象,实行专业性监管。

7.建立社会配套体系,增加企业信息的透明度。为此要致力于完善会计、审计、资产评估制度及信息披露制度。

(二)改变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依靠上述外部环境创新和再造的支撑,改进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目前的管理模式和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内部运行机制,为实现资产负债综合管理做好内部的准备。

1.完善决策管理机制。明确国家所有和法人经营之间的关系,科学地建立起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信贷管理委员会等经营决策和协调部门,并制定有效的议事规则,以确保业务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和准确性。

2.建立强有力的风险内控机制。科学合理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是银行得以安全经营的根本保证。建立这一体制应从以下几人方面着手:建立客观、公正不受监管对象制约的稽核体制;加强业务风险的事前控制,强化业务部门的自我约束能力;加强考核、加大处罚力度;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3.明晰内部职责,建立一套内部授权和严格的业务审批制度。

4.加快电子化进程。近年来,虽然我国银行业逐步加快了电子化的进程,但与发达国家银行相比、与客户的需求相比、与银行的预定的目标相比,都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我们设想,在目前情况下,国有商业银行的电子化应主要向以下两个方面发展:(1 )建立客户综合服务网络。在目前已有的ATM基础上,加快网络建设, 首先实现各商业银行全国的服务系统联网,进而形成全国多家银行参加的“联盟”,充分发挥各个银行网络的功能,并达到信息共享、服务交流,最终达到提高银行的服务水平,增强竞争力的;(2)加强内部网络建设, 实现内部管理电子化。以减少内耗,改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5.改革人事制度。建立人才的培养、选拔机制。造就一批既有较高道德水准、又具有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管理知识的从业人员。

6.调整信贷结构,增加消费信贷的比重。我国经济已呈现出明显由卖放市场向买放市场转变的特征,银行一定要重视这个转变,并据以调整自身的信贷结构。因此应由主要支持社会供给能力的增长,转变为逐步增加对有效需求的信贷支持。

7.提高服务水平,改变收入构成和增长方式。国有商业银行应凭借自身的良好的信誉和强大的信息、资金、人才等优势,大力拓展中间业务,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道路。

8.积极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适时推出和运用科学、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综合管理水平。

(三)变革产权制度,解决实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深层问题

要通过产权制度变革,逐步解决影响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深层次问题。如前文所述,在国有商业银行目前的产权情况下,上述问题的产生是再所难免的。这充分反映了一个事实,即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已滞后于其他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因此,为了进一步深化银行业的改革,必须变革国有商业银行现有的产权制度。为此,首等先要调整政府、国有商业银行、国有企业和个人间的社会和生产关系,使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同时,要切实使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朝着更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发展,并以此作为推动实行全面资产负债管理的根本动力;此外,要在国家控股的前提下,对有条件的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革,并形成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代表公众利益的组织,以有效监督、考核管理者的经营管理状况和业绩,确实促进内控机制的形成和发挥真正的效力。

标签:;  ;  ;  ;  ;  ;  ;  ;  

论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