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乡村旅游区景观整体规划设计方法论文_李晨曦,张一丁

浅议乡村旅游区景观整体规划设计方法论文_李晨曦,张一丁

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 陕西西安 710003

摘要:改革开放以在快速发展转型中,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改善乡村环境、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国内,由于面临起步晚、认识局限等现实问题,乡村旅游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遭遇诸多困扰。本文通过分析乡村旅游区、旅游区的景观构成,并结合乡村旅游区发展现状,针对乡村景观整体规划进行设计方法与设计重点的总结,希望能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一定指导。

关键词:乡村旅游区;景观规划;整体规划;规划设计

1 背景意义

1.1乡村旅游区

乡村旅游区是指乡村地域环境内,依托乡土景观资源建立的,能够开展旅游活动的区域。乡村旅游的活动场所是乡村社区,旅游资源主要是乡村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其特点在于乡村的特色与旅游景点二者的有机结合。其目标市场是对当地的地域环境、生活生产方式以及商业服务设施的体验。这种体验是融观赏、考察、学习、娱乐、购物、度假为一体的一种生态旅游形式[1]。

目前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型式下,具有生态特点与乡土气息的乡村旅游区已成为当前旅游活动的重要目的地。这不仅符合中国人传统思想中对于回归自然的诉求,还与国家对乡村发展的关注密不可分。随着“新农村”、“城乡统筹”的推进,全国各地都掀起了乡村旅游的热潮。

1.2旅游区景观构成

按性质分,乡村旅游区的景观构成大致分为自然环境、物质环境及人文社会环境。每一种景观都具有自身的特色。

(1)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等要素,是乡村旅游区景观的最基本要素,具有地带性分异规律。在自然环境基础上,才能通过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创造了其他乡村景观。其他景观的设置都应该考虑到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协调,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不同的自然环境都具有各自的景观特色:如高山地带的山、石、树景;江南水乡的水景;丘陵地带的梯田……在其他景观的规划设计中更应考虑与这些因素的综合协调。

自然环境对不同的乡村旅游区景观有不同的制约,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制约力度: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等因素都有可能作为乡村当地最主要的制约因素。于是出现了农业的类型、农作物分布规律、民居式样等乡村区域内的其他环境属性,都具有明显的地域特性。

(2)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是指游客在乡村旅游区中的亲身体验。在体验中观察到的具体事物,如建筑、农林作物、交通工具等。对这些物质进行不同方式的排列组合,产生出了不同特征的乡村旅游区景观。区域内的建筑环境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等共同作用的产物,可以从型式材料、功能布局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自然条件和经济生活等。

(3)人文社会环境

乡村旅游区景观的人文社会环境往往是无形的,包括人们思想观念、民族风俗、政治观点等。人文社会环境反应当地的人文景观的氛围,游客通过欣赏景观形象特征,品味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能够达到情景交融,并产生对于当地的理解与对话。景观规划设计中对于人文社会环境应准确把握,通过适当的景,应情的景来营造特定的心理效果。

1.3整体景观规划设计

整体景观的规划设计是把乡村景观分布不集中、景观元素不典型的旅游区域内景观进行综合统筹,以增加景观可达性。景观规划设计对整合景观特色资源,提升乡村旅游区吸引力;对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效果,满足游客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2乡村旅游区景观特点

乡村生态旅游区景观来自于质朴的乡村,与城市景观相比有一定的差别,具有以下特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生产性与乡土特色

乡村的居民多是以生产为主的人员。其景观特征是农田、果园、菜地为主要特征,农产品为主要吸引物,具有生产性与经济性。另外,由于景观形态多含原生态朴实的乡土气息,成为乡村旅游区的另一大亮点。

2.2 市场性与旅游产品

旅游业的发展使得市场在旅游景观的设计方面为主导,经济效益为决定的理念。旅游产品也是依托乡村自然环境进行开发的观光体验、休闲度假等慢生活。这为乡村旅游区的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思路。

3现状问题

现在的乡村旅游缺乏旅游设施,游憩活动单一。游客的活动区域仅限于沿山附近的旅游景点及其农家乐。大量的游客宝贵的时间就仅限于泡茶、吃饭、搓麻将等活动局限于一定场地的相对静态活动。

乡村旅游区的空间布局盲目,交通组织混乱,景区常常出现拥堵现象。步行游线的设计往往缺乏通达性,没有合理组织,不便于游客的探索。

乡村旅游区内景观的整体形象单一,缺乏特色。人们对于不同区域内的景观有不同的需求,在造型方面亦是如此。同时景观形象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盲目崇拜城市,逐渐失去个性,地域性失去根基,移植来的类似“国际式”做法在乡镇大行其道。

4乡村旅游区景观整体规划方法

乡村旅游区各功能场所及服务设施的整体布局,景观形象、环境氛围的整体优化是景观整体规划层面的重点。

4.1发展旅游与改善环境相结合,提升景观环境氛围

优化区域内整体的景观环境,可以着力在产业结构、卫生、视觉、听觉等能给人感官带来影响的层面考虑。突出干净整洁、宁静安逸的自然景观,减少垃圾、噪音及工业对乡村的影响,减少人工景观,创造窗明几净、天人合一的休闲旅游环境。

4.2娱乐环境多样化

娱乐环境不应限于农家乐周边的棋牌会所,随着乡村旅游的开发,酒店、茶馆、温泉疗养等业态相继出现。对于娱乐环境的开发,笔者认为应因地制宜,通过市场需求分析,以农家宅院为依托,逐步增强食、宿、娱等服务。

4.3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

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主要指购物点、场所体验、厕所、标识、灯具、垃圾站等设施。购物点及体验场所都是旅游景观的吸引点与经济的增长点,其布置可以与乡村的特性相结合,采取作坊、赶集等形式,同时实现景区特色的优化与景区经济的增长。其他配套服务设施的规模与数量应综合考虑,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灵活布置。

4.4合理组织道路交通系统

道路交通系统份车行道、步行道及其他辅路。车行道为旅游区带来游客,应主要在功能与疏散上考虑,避免拥堵,达到便捷。步行系统是乡村旅游区内串联景点的重要流线,应重点营造层次丰富、曲径通幽、各具特色的趣味性。其他辅路级停车场都是功能与造型相结合考虑。

4.5 优化景观空间形态

景观的空间形态优化包括对居住农宅、生产空间、及旅游小品的排列组合、造型优化。群体景观中单体具有重复、类似、叠加、结合、层次等关系,具有整体性和秩序性。造型可以采用母题法,进行有韵律的渐变,也可以通过协调构成整体的元素的某些维度内的相似性,进行统一的调和。形态应考虑远、中、近观赏点的设置,以及在设置的观赏点中相应得到的视觉形象。其中尺度、轮廓线、层次性与可识别性的把握是设计重点。

参考文献:

[1] 夏源,《乡村旅游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成都市郫县农科村为例》,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6.

[2] 温全平,戴纯菲,《安徽乡村生态旅游区景观规划方法探讨研究》,北方园艺,2016/02.

[3] 于丽,《乡村旅游景观的规划设计研究》,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2014.

[4] 庹玲,《乡村旅游景观叙事性设计策略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3.

[5] 张明;黄翔,《风景区与旅游区规划的对比研究》,《规划师》论丛,2011/07.

作者简介:

李晨曦,男,1984.11,兰州交通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毕业,现于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工作。

张一丁,男,1989.0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毕业,现于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工作。

论文作者:李晨曦,张一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5

标签:;  ;  ;  ;  ;  ;  ;  ;  

浅议乡村旅游区景观整体规划设计方法论文_李晨曦,张一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