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机器人手术方式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2例围手术期的护理论文_崔芳芳

改良机器人手术方式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2例围手术期的护理论文_崔芳芳

崔芳芳

(陕西省西安市西京医院心血管外科 陕西 西安 710032)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改良“达芬奇”(da VinciS)机器人手术系统行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或房间隔缺损修补+三尖瓣成形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术前进行心理护理,解除患者恐惧、焦虑、做好术前准备,改善心功能,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实施优质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未出现并发症,恢复良好。结论:积极的心里护理、术前准备,精细的术后护理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关键词】 改良机器人;房间隔缺损;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5-0286-02

机器人心脏手术是一种全新的外科手术方法,因手术创伤小、定位准确、操作精细得以逐步开展,但手术时间长、耗材花费大、普及难度高。我科结合多年全腔镜心脏手术经验和技术优势,进一步改良了国际上通行的机器人心脏手术技术,利用全腔镜心脏手术完成体外循环的建立,同时对胸壁切口数量和位置进行调整,极大地缩短手术时间。我院2013年7月至2013年10月使用改良“达芬奇”(da VinciS)机器人,在体外循环下为22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行修补术或房间隔缺损修补+三尖瓣成形术,现将22例患者的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共22例。女16例,男6例;年龄评均(36.5+5.8)岁。房间隔缺损直径为2.5~4.1cm,平均(3.8+1.3)cm,左向右分流,2例伴有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2例伴有右侧胸膜腔部分粘连。体质量40~62kg,平均(51.2+9.8)kg。术前心脏彩超诊断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上腔型3例、下腔型10例、混合型3例、筛孔状或多发型4例、2例伴有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所有患者术前各项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右侧股动脉、股静脉无病变。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正常。

1.2 手术方法

均行改良“达芬奇”(da VinciS)机器人手术系统行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或房间隔缺损修补+三尖瓣成形术。患者仰卧位,右侧胸壁垫高20~30度,右上肢抬高并固定手与头侧。右胸壁作3个1.0~2.0cm孔,通过切口保护套进胸。于右侧腹股沟做2.0cm纵切口,分离股动脉、静脉。动静脉转流,单肺通气后,于右隔神经前至少3cm做心包切开,右侧心包边缘缝2针涤纶线分别牵引到第2、3孔。右心耳缝1牵引线,自胸腔镜孔引出,向下牵拉右心耳,以显露主动脉根部缝合包,插腔镜专用冷灌针入升主动脉,特制的长阻断钳经第2孔阻断升主动脉,冷晶体停液顺行灌注。切开右心房2cm并悬吊固定,心脏停跳满意后,连接机器人手术系统,术者于“da VinciS”全机器人系统操控台前,探查心内结构,控制机械臂直接或心包补片修补房缺。20例采用直接缝合技术,2例采用牛心包补片修补房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三尖瓣中量反流者行部分节段DeVega法成形。

1.3 结果

机械通气时间(5.8+1.6)h,,ICU监护时间平均1~2天,术后住院时间(5.6+1.4)d。术后并发症2例,1例因腹股沟切开液化,与该患者曾介入手术失败后该机器人手术,股动脉切开反复使用有关。1例皮下气肿,胸带加压包扎治愈。

2.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改良“达芬奇”(da VinciS)机器人手术系统为一项新的微创尖端技术,患者及家属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存在较大的顾虑。手术方案确定后,医护人员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该手术的相关知识、手术过程,并告知该手术的优势创伤小、愈合快、住院时间短、不影响美观、减少部分医疗费用。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疑虑,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接受手术治疗,对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2.1.2术前准备 积极完善术前各项实验室检查,心脏彩超、心电图、胸部X光片、肺功能、血气分析等检查。根据病情给予强心利尿药;注意保暖,防止感冒、肺部感染等。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提高手术耐受力。手术前一天给患者进行备皮、配血,术前禁食12h、禁饮4h,术前晚20:00进行清洁灌肠,以排空肠道积便积气。护士协助家属准备患者入ICU的生活用品。

2.2 术后护理

2.2.1循环系统的监护 改良“达芬奇”(da VinciS)机器人手术系统虽然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对于心脏来说仍然是一个重创,患者入ICU后全麻未清醒给予监测生命体征、中心静脉压、桡动脉血压,进行血气分析,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术后早期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微量泵缓慢注入支持循环,增加心肌收缩力,防止心衰。

2.2.2呼吸系统的护理 患者入ICU后全麻未清醒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根据血气分析值调整呼吸参数,保证供氧,防止二氧化碳蓄积。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拔出气管插管改为面罩吸氧,并注意患者的呼吸变化,指导有效咳嗽、咳痰、使用肺功能锻炼器促进肺部功能的恢复,预防肺部感染,该组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平均(5.8±1.6)h。

2.2.3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保持心包纵膈引流管的通畅,确保管道无脱落、扭曲、受压,定时给予挤压防止堵塞,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质等,防止出血。该组患者的胸腔引流量为50~300ml,平均(150±32)ml,平均1~2d拔出胸腔引流管。

2.2.4肢体的护理 改良“达芬奇”(da VinciS)机器人手术系统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在下肢插管进行体外循环,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的下肢血运情况,肢体有无肿胀等,另外手术时右上肢外展下垂,术后可能会有不适,应尽早让患者活动,术后清醒就活动四肢并进行关节活动。

2.2.5 疼痛护理 改良“达芬奇”(da VinciS)机器人手术系统虽然是微创手术,但是也会出现手术切口的疼痛,特别是女性患者,在护理过程中责任护士应同情、安慰和鼓励患者,告诉其疼痛原因和克制疼痛的方法。使其消除思想顾虑,增强战胜疼痛的信心,可与患者进行轻松愉快的谈话或能引起患者注意的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娱乐活动,把集中在疼痛上的注意力分散和转移至其他方面。对于心因性疼痛,可采取言语诱导、安慰强化、感觉体验最后使患者发展成自我暗示。

3.小结

通过对22例改良“达芬奇”(da VinciS)机器人手术系统的护理实践,我们发现的术前注重心理护理,积极完善各项术前检查,了解患者自身情况对术后的康复有着重要作用。术后加强循环、呼吸系统的护理,做好引流管、疼痛的护理,鼓励患者尽早下地活动,可促进各系统的恢复,缩短患者康复的进程减少并发的发生。

论文作者:崔芳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3

标签:;  ;  ;  ;  ;  ;  ;  ;  

改良机器人手术方式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2例围手术期的护理论文_崔芳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