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建设国际城市指标的选择_城市选择论文

深圳建设国际性城市的指标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深圳论文,国际性论文,指标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国际性城市评判标准

1、现代化是国际性城市的必要条件

为满足国际性城市的功能外向化、国际化的要求,国际性城市首先应达到现代化城市的标准,现代化是城市国际化的必要条件。

城市现代化应包括城市经济现代化、城市建设现代化、社会发展现代化、科技发展现代化以及城市管理现代化,具体内容如下:

(1)城市经济现代化。城市居民人均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产业结构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第三产业发达的城市。

(2)城市建设现代化。现代化城市应是一座规划布局合理、各类建筑设施水平较高的城市,拥有高效能的基础设施、大流量的快速立体交通电信网络、高质量的居住条件和生态环境、完备的公用事业和防灾应变系统。

(3)社会发展现代化。高效率、法制化的城市管理系统;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完善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系统。

(4)市民素质现代化。城市居民具有较高的素质、强烈的开放意识、极强的文化兼容能力。

(5)科技发展现代化。具有较高的科技发展水平;科技投入和产出的能力强,吸纳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较强。

美国斯坦福大学莫克尔斯认为国际性城市首先应是现代化城市,他制定了现代化的10项标准(详见表1),由于此标准简明易行,所以应用较为广泛。

2、城市建设“国际化”

(1)交通电信和信息网络国际化

国际性城市作为本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结合部,必须拥有通达性很强的国际机场和港口、定期国际航班、联系世界各地的电信和计算机联网等现代化信息网络。

(2)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优美的城市风貌

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文化、教育设施及国际性科技文化交流中心。有独特的城市文化、优美的城市风貌和自然景观,以及丰富多样的休闲、娱乐设施吸引国外旅游者,从而形成国际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和旅游中心。

(3)居住环境生态化

生态环境优美几乎是所有国际性城市的共同特征,也是现代城市共同追求的目标之一。如柏林首创的“生态城市”、巴黎推行的“绿色之爱”、“日本提出的让地球重新绿起来的“日本未来100年计划”等等,可以说,当前一个全球性的“生态化”浪潮正融入城市国际化浪潮之中。这种浪潮其指向就是要建设国际“花园城市”,即城市作为人工环境,它与自然环境之间是处在一种完善的融洽与协调之中。

(4)城市布局分散化

当前,随着与新技术革命相适应的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逐步转变,国际性城市在规模扩张上表现出了不同以往的分散化特征。大批城市居民及经济组织离开了城市原有的中心而向周围扩散,从而形成市中心人口递减而郊区人口递增的“郊区化”、“逆城市化”运动。

3、经济社会“国际化”

(1)评判国际性城市“国际化”程度的主要经济指标有:

——城市的进出口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它说明城市经济国际化的程度、国际商务交往发展水平和外资利用情况;

——城市在海外设立的公司所创利润占该市出口总额创利之比。它说明以一座城市向国外投资的情况;

——城市内驻的跨国公司的子公司以及本国为基地的跨国公司母公司的数量及经营情况。这种母、子公司的机构越多,城市经济的国际化程度越高,对世界经济的支配地位越强;

——跨国银行指数。包括外国银行对本市金融活动的参与程度,国内银行对外国金融活动的参与程度;

——第三产业国际化程度。包括公共服务业、信息业的国际化水平、接待国际旅游的能力等;

——交通通讯国际化程度。包括国际电信设施及利用率,交通线路与国际接轨情况,海陆空国际航班数量,进出港国际客货吞吐能力。

(2)评判国际性城市“国际化”程度的主要社会指标有:

——市民的国际化教育程度。主要指市民,包括中小学生对国际事务的了解、关心及参与程度;

——管理服务机构的国际化程度。主要指政府办事人员包括第三产业服务人员的国际知识、外语水平及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主要指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的状况、能力;

——承办国际会议,国际文体活动的能力与数量;

——侨居的外国人数量、世界上许多国际化城市都接待许多长期和短期的外国移民;

——外语环境指数。一般指城市人口中能操外语人数所占比例、外语出版物数量,在新闻媒体中使用外语情况,以及城市街头路标、商店招牌、广告、交通指示图、名胜古迹和风景旅游点的解说词等用双语、多语标明的程度。

二、深圳发展为国际性城市的指标选择

由于国际性城市的定量指标本身具有“模糊性”,而且国际性城市的类型、特征及标准也在不断变化之中。这样对深圳发展国际性城市所应具有的指标体系,只能参与国内外学者的一些初议指标,结合深圳的实际进行综合。

根据国际性城市的评判标准及深圳市的现状水平和发展目标,深圳建设国际性城市的指标选择见表2。深圳发展成国际性城市的指标标准确定主要参考与深圳目标模式相当的香港、新加坡的一些指标,但是,深圳与香港、新加坡的发展条件不同,在总体目标基本相同的前提下,具体目标就需根据深圳的实际与发展可能来确定。其选择的主要原则是:环境目标向新加坡靠拢;城市运行效率目标向香港倾斜。

注:△为90年代的香港指标;*为90年代新加坡指标;其余为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现代化城市指标;√表明现状已达标准;×表明现状未达标准。

从以上国际性城市的指标体系与深圳现状(1997)的对比可以看出:深圳现状与国际性城市的差距还相当大。深圳的国际化程度还相当低,主要表现在对国际资金的融通能力弱,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等作为国际性城市的主要标志方面还刚起步;第三产业的国际化程度亦不高,表现在公共服务业、信息业的国际化水平较低;国际电信设施少,利用率低,国际交通线路亦少。

从国际化程度的社会方面比较,则目前深圳在接受国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社会环境条件,以及对国外的影响力方面既无法与传统国际性城市相提并论,与香港、新加坡等新兴国际性城市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

标签:;  

深圳建设国际城市指标的选择_城市选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