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深圳市半年报告的总体分析与监管建议_委托理财论文

2004年深圳市半年报告的总体分析与监管建议_委托理财论文

深市2004年半年报总体分析及监管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深市论文,半年报论文,总体论文,建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4年半年报

上市公司总体情况

总体来看,深市上市公司2004年半年度报告呈现以下特点:

一、上市公司业绩保持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2004年半年报深市上市公司业绩大幅回升主要得益于整个宏观经济的高速增长,大盘蓝筹公司的业绩增长,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费用的有效控制。2004年半年度,深市公司实现平均净利润4749.71万元,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12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64%,加权每股净资产为2.59元,与2003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30.21%.20.22%、19.09%、0.94%。

已披露半年度报告的505家深市公司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为92516万元,平均主营业务利润为16662万元,平均净利润为4750万元,分别比2003年同期增长38.49%、29.66%和30.21%,这表明主营业务的快速增长是深市2004年上半年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

二、深证100指数公司已成深市的中流砥柱

深证100指数上市公司作为深圳证券市场的中坚力量,在2004年半年度报告中表现出良好的业绩。2004年上半年度深证100指数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总额为2541.58亿元,主营业务利润总额为484.43亿元。净利润总额为174.23亿元,分别占深市同类指标总额的54.40%、57.57%和72.64%;深证100指数公司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为25.42亿元,平均主营业务利润为4.84亿元,平均净利润为1.74亿元,分别是深市上市公司平均值的2.75倍、2.91倍和3.67倍,这说明深证100指数公司已经成为深市业绩的主要贡献者。

三、上市公司偏爱高送转的分配方式

半年报显示,共有15家上市公司推出2004年半年度分红派息和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占已披露半年报公司的2.9%。其中,有14家公司拟送红股或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占拟分配公司的比例达到93.3%。从送转比例看,除丰原生化每10股送红股2股,派现金0.5元(含税)外,其余公司的送转比例都在每10股送转3股以上。其中7家公司送转比例为每10股送5股以上,南方汇通、万向钱潮推出每10股转增10股的分配预案。

四、半年报审计的公司数量有所下降

已披露半年度报告的505家深市公司中,仅有53家公司进行了半年报审计。比2003年同期的63家下降了10家。其中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45份,无保留意见带强调事项段审计报告3份,保留意见审计报告3份(包括2家带强调事项段的保留意见),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2份。一般来讲,只有中期分配的公司或下半年需要再融资的公司才需要半年报审计,由于今年中期分配公司家数为14家,与去年的16家差别不大,因此,半年报审计公司数量下降可能预示着下半年再融资的公司数量减少。

五、上市公司的经营环境正在逐步趋紧

尽管2004年上半年深市上市公司业绩有了较大的增长,但主营业务成本增长速度快于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在利润总额中所占比例略有降低;上市公司平均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由2003年同期的每股0.13元下降为每股0.08元,下降幅度为32.13%,说明深市上市公司通过经营活动获取现金的能力有所减弱;平均每家计提的八项计提金额也由2003年同期的一113万元上升为379万元,其中平均每家上市公司计提的坏账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上升幅度最大,这表明上市公司的经营环境正在逐步趋紧。

六、紧缩的宏观政策对业绩影响有可能在下半年逐渐显现

国家在2004年开始实施银根紧缩的宏观政策,但2004年半年报中深市上市公司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的金额不降反升;从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来看,2004年半年报借款所收到现金的平均值增长22.22%,高于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平均值15.70%的增幅,说明紧缩银根的宏观政策并未在深市上市公司2004年半年报中充分体现。产生这一现象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上市公司目前大多是国内务行业的优质公司和龙头企业,而紧缩银根的政策往往对中小型的民营企业产生的影响比较大;第二,由于紧缩银根的宏观政策刚实施不久,因此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政策效应才能完全显现。但是,从2004年第一季度和半年度报告的数据对比看,第二季度平均净利润和平均每股收益均小于第一季度。因此,预计随着国家宏观紧缩政策的实施,其影响在下半年会逐渐显现,下半年净利润增长速度将放缓。

2004年半年报

披露存在的问题

随着上市公司披露准则和要求的不断完善,2004年半年报进一步扩充了披露内容,增加了前十名流通股股东持股情况、控股股东及其子公司占用公司资金的总体情况、上市公司向控股股东及其子公司销售产品的关联交易总金额、上市公司违规担保情况、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发生额和余额等重要内容的披露,披露的信息更全面、透明,同时,相关内容采取了表格化的披露形式,使有关信息更加简明、突出,增强了可读性,使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运作、经营情况有了更详细和深入的了解。但从2004年半年度报告的披露工作看,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研究和改善:

一、半年报披露的“补丁”现象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截止2004年9月30日,47家公司对半年报进行了补充或更正,占上市公司数量的9.3%。其中33家进行更正,14家做了补充,更正公告中涉及更正财务数据或其他数据的占所有补丁公告的50%以上,反映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在准确性方面存在问题。分析表明,2004年半年报补充和更正公告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未按规定计提两金。一些上市公司在制定2004年半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时,未按照《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的规定,在提取法定公积金和法定公益金后,再对2004年半年实现的利润进行分配。大部分分配的公司因未计提两金而刊登了补充公告。

2.未正确计算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个别公司对某类存货计提了跌价准备,本期予以出售,并将相关跌价准备予以转回,未作非经常性损益扣除。由于半年报不需审计,一些公司在计算扣除项目时比较随意或故意遗漏来粉饰财务业绩。

3.遗漏关联方关系。关联购销及关联方占用等情况。一些上市公司通过弱化、隐瞒或藏匿关联关系等多种方式规避现行法规和监管中对关联交易的限制和约束。

4.数据更正中财务数据更正占大多数。主要包括现金流量表计算、非经常性损益的计算、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引用数据等方面的问题。

二、委托理财基本要素披露不全

2004年半年报强化了委托理财情况的披露要求,但仅有32家公司作了相关披露,其中只有12家公司全面披露了受托方的基本情况、收益的确定方式、投资范围等必要的信息。有些上市公司一直将委托理财作为表外资产,待受托方丧失偿还能力时才进行披露。

三、部分公司变更会计估计、会计政策和会计差错更正披露不充分

在38家进行变更和更正事项披露的公司中,有26家公司(占2004年中期变更及更正公司的68%)在披露变更事项时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会计估计、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要求,这些公司除了存在工作粗心的原因外,还存在公司故意不愿意详细披露、希图蒙混过关的侥幸心态。

四、部分公司未按规定在中期计提减值准备

本次半年报上市公司计提减值准备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在半年报中根本不计提减值准备,另一种情况是未严格执行会计政策规定计提的比例,存在漏计、少计、误计、甚至不计提的现象。

2004年上半年上市公司

存在的其他问题

一、部分公司关联方资金占用比较严重

2004年上半年.深市505家上市公司中共有225家上市公司存在向关联方提供资金的现象,占上市公司总数的44.55%。本报告期上市公司向关联方提供资金的发生额高达288亿元,期末占用余额368亿元。

ST族公司(含*ST)合计提供资金余额为119.32亿元,占全体上市公司关联方资金占用余额的32.37%,而且大部分为非经营性、占用时间普遍较长且占用余额一直高居不下,成为ST一族重组和扭亏的重大障碍。

排名前20名公司提供资金的发生额和余额合计分别占到全体上市公司相关指标的73.27%和53.31%,也即是全体上市公司中3.96%的公司向关联方提供资金的发生额占到全体上市公司关联方占用总发生额的73.27%,相关余额占到总余额的53.31%。可见上市公司的关联方资金占用体现出高集中度特点。

二、逾期担保大幅增长,个别公司对外担保情况仍然严重

深市505家上市公司中涉及担保的公司311家,担保总额达420亿元,其中上市公司违规担保总额为131亿元,比年初的109.04亿元上升了20.10%。逾期担保余额为113亿元,比年初的72亿元增长了57.62%。大部分违规担保集中在10家公司,占到违规担保总额的71.57%。排名前十位公司提供关联担保余额占到全体上市公司关联担保总额的65.3%。违规担保金额排名前十位的公司中有70%是ST或者*ST一族。其中*ST中科的对外担保余额已高达58.9亿元,占2004年中期净资产的616%.公司的风险情况堪忧。ST托普担保发生额合计20.66十乙元,为净资产的4.61倍,其中违规担保总额16.08亿元,占担保总额的77.82%。由于担保、借款纠纷涉及诉讼,公司计提65650.15万元预计负债,占担保发生额的31.78%。

三、部分公司委托理财损失严重

深市上市公司2004年半年报显示,505家上市公司中有32家公司涉及委托理财,本期新增委托理财金额74500万元,本期收回委托理财94966.52万元,期末委托理财余额为179213.48万元,逾期未收回的委托理财本金和收益累计额为41011.3万元。

上述32家委托理财公司中只有8家公司有收益,共计1069万元;有5家公司因为委托理财计提12431万元的减值准备;其余公司均无收益。2004年上半年,德隆系下几个证券公司、闽发、汉唐、大连证券等问题券商给委托方带来了巨额亏损与潜在的风险。如天山股份,因委托金新信托、恒信证券、德恒证券等公司的委托理财无法收回而计提减值准备9091万元,导致其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728%。

四、诉讼仲裁风险有所增加。

在已经披露半年度报告的505家上市公司中,共有144家公司披露诉讼仲裁事项,公司涉讼比例为28.51%。这144家公司涉讼金额共69亿元,比2003年增加13%。平均每家涉讼金额比2003年增加22%,达到了4791万元。144家涉讼公司计提的预计负债为30亿元,占涉讼金额的43%。

监管建议

结合上述问题的分析报告围绕半年报均衡披露、披露内容和形式、委托理财等方面提出以下监管建议:

一、关于半年报均衡披露

由于现在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中包括了两个季度报告,对于信息披露规范的公司而言,半年报和年报的可预测性大大增加了,建议将半年报的财务信息部分编制成为与季度报告相似的公司业绩简报形式,同时对于准则所要求的内容进行某种程度的压缩。例如,不再要求编制半年报摘要,半年报正文采用统一格式表格化填报,直接登载在指定报纸上;在压缩半年报正文的披露内容方面,可以减去原第六节“重要事项”的披露,原第二节“公司基本情况”可以只披露与最近的年度报告相比有变化的部分。

如果半年报的内容上做了删减,为提高半年报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建议将半年报披露期由两个月缩短为45天。

二、对会计差错更正的披露

按照《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9号——财务信息的更正及相关披露》第二、三条的规定,公司已公开披露的定期报告中存在差错,经董事会决定更正的情形应当以重大事项临时报告的方式及时披露更正后的财务信息。但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公司仅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追溯调整,而没有履行临时报告的披露义务。建议应明确存在的会计差错更正的披露标准,即监管人员应按照什么标准要求公司按照证监会19号文的要求进行更正,如公司不履行临时报告披露义务时,监管部门可以要求公司责令改正。交易所也可以制定会计差错更正的临时公告格式指引,防止上市公司采取重大会计差错更正逃避监管。

三、计提减值准备

针对在半年报未计提减值准备的现象,建议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上市公司对半年报报告应计提减值准备的理解,或者以定期报告工作指引的形式进行强调和说明。

四、减少补丁,提高定期报告披露质量

鉴于半年报补丁公告显示涉及财务数据或其他数据错误的更正的次数都是最多的,可以说是上市公司最乐于选择的项目,而对“监事会报告”、“董事、监事、高管和员工情况”项目上市公司很少进行更正,建议尽快制定补丁公告披露格式指引,明确规定董事会应该对补丁公告的内容进行解释并公开道歉。其次,补丁公告的理由应充分,更正或补充的部分与原来报告之间的差别应予以揭示,并作出解释。

同时增加一些对定期报告补丁的惩罚性条款,做到事前警示,事后坚决查处,特别是针对那些做出大幅修改或者补充的补丁公告,事后审核时更要严肃处理,以取信于市场。

五、关于委托理财

1.强化对委托理财行为的信息披露。在委托理财行为发生时要求公司全面披露收益的确定方式、投资范围、受托方的基本情况(包括资质、主要财务指标)等主要条款,并披露董事会选择受托方的理由及风险评价,以及独立董事的单独意见;在定期报告(包含季度报告)中及时披露委托理财的进展情况、收益情况;在委托理财到期时须披露收回情况,并与协议约定收益进行对比分析,说明差异的原因。

2.完善相关法规。针对受托机构鱼龙混杂的局面,建议对受托人的资格应加以明确。

3.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强化董事的责任。

六,关于业绩预测

1.为解决业绩预计精确性与及时性的两难困境,建议兼顾两方,业绩预计允许区间限制,不需特别精确;限定预计时间,深交所在《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4年半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中规定公司应当在2004年7月15前进行预计,建议还更严格些,因为6月30日后的预计实际上是历史的反映,而不是预计。

2.增加“盈亏变化”的披露标准,在对业绩增减比例预计的同时,还可直接对利润数值(区间)进行预计,这样既有相对数,又有绝对数的列示,更容易被人理解。

3.尽快推出业绩预计披露的格式指引,在指引中应突出更改预计的原因。

4.加强业绩预计自愿性披露的监管,防止公司为配合股价而选择性进行信息披露。

标签:;  ;  ;  ;  

2004年深圳市半年报告的总体分析与监管建议_委托理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