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K和LASIK治疗近视术后角膜地形图与临床效果关系的分析

PRK和LASIK治疗近视术后角膜地形图与临床效果关系的分析

生晖[1]2002年在《PRK和LASIK治疗近视术后角膜地形图与临床效果关系的分析》文中认为目的: 分析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术后角膜表面形态、偏中心切削及角膜屈光力与临床效果的关系。方法:对术前屈光度为-3.00~-10.00D,平均为(-6.08±1.21)D的患者,76例(150只眼)行PRK,75例(150只眼)行LASIK,分为PRK组和LASIK组。术后1、3、6、12个月行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1.PRK和LASIK术后角膜地形图形态分为平滑型、半圆型、钥匙孔型,肾型、中央岛型和不规则型6种类型。LASIK术后未见中央岛型。术后1、3、6、12个月平滑型所占比例在PRK组分别为48.0%、60.0%、66.7%和66.7%,在LASIK组分别为80.0%、90.0%、90.0%和90.0%。LASIK组平滑型明显多于PRK组(P<0.01)。术后1、3、6、12个月,两组中各种类型角膜地形图所占比例的差异均有非常显着意义(P<0.001)。术后3个月以后,两组中各种类型所占比例基本稳定。两组中角膜地形图均有逐渐变平滑的趋势。2.中央岛型和不规则型术后UCVA较术前BCVA下降≥2行的比例最高,平滑型最低。PRK组术后UCVA较术前BCVA下降≥2行的比例高于LASIK组(P<0.05)。3.偏中心距离≤0.5mm者,在PRK组占95.3%,在LASIK组占94.7%。偏中心方位位于鼻上象限者,在 论文:PRK和MIK治疗近视术后角膜地形图与临床效果关系的分析 PRK组占61.30,在LASIK组占68.0o一 两组术后偏中心距离及 方位的差异无显着意义(P>0.05人 偏中心距离 o 0.50 mm 者, 术后 UCVA较术前 BCVA下降 3 2行的比例高于偏中心距离 < 0.smm者(P<0.001)。4.LASIK组 SlinK值的变化量小子 PRK 组(P<0刀1),术后不同时间SlinK值变化的差异有显着意义 0 <0.05\ 结论:l.PRK组和LASIK组术后角膜地形图形态分为 平滑型、半圆型、钥匙孔型、肾型、中央岛型和不规则型6种类 型,以平滑型居多,LASIK术后未见中央岛型。术后3个月以后, 两组中各种类型所占比例基本稳定。两组角膜地形图均有逐渐变 平滑的趋势。LASIK组平滑型多于PRK组,差异有显着意义。2. 两组术后UCVA较术前BCVA下降32行者,其角膜地形图多数 为中央岛型和不规则型,术后不同时间,LASIK组UCVA较术前 BCVA下降32行的比例低于PRK组,差异有显着意义。3.两组 术后偏中心距离及方位不随时问推移而改变,与PRK和LASIK 的手术方式无关。偏中心距离 o 0 50 mm 时,可导致术后视力恢 复不良。4.两组术后不同时间,SlinK值变化的差异有显着意义, LASIK术后SlinK值的波动小于PRK术后,差异有显着意义。SlinK 值变化的是预测屈光回退的一个重要指标。

佚名[2]2004年在《眼视光学》文中研究说明S1-01波前像差的应用基础吕帆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S1-02波前像差矫正与人眼视觉质量关系的探讨王雁天津眼科医院眼科研究所屈光手术中心

曹晓莉[3]2009年在《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术后远期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屈光不正是眼科最常见的病症,是全社会的医学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准分子激光研究的不断深入,屈光手术正在健康和快速的发展。经过十多年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性手术的概念和临床效果已被广泛接受。但是,它仍存在不少的问题或缺陷,其中视觉质量和视光学方面的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我们通过对行PRK和LASIK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以进一步了解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远期疗效。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PRK和LASIK治疗近视及散光术后10年以上视力、屈光度、并发症以及视觉质量的情况,从而评价两种切削方式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996年11月-1998年4月行PRK手术的116例患者(219眼)及行LASIK手术的39人(70眼)。行PRK手术患者按术前等值球镜度分为3组,A组:-1.00~-3.00D,53眼,B组:-3.125~-6.00D,125眼,C组:-6.125~-16.00D,41眼;行LASIK手术患者按术前等值球镜度分为3组: D组:-3.00~-6.00D,17眼,E组:-6.125~-10.00D,33眼,F组:-10.125~-20.00D,20眼,术后随访10-12年,观察并记录视力、屈光度、并发症以及视觉质量的情况。结果:(1) PRK组:术后10-12年裸眼视力≥0.5者, A、B、C组分别为100 %、100%、90.24%;术后10-12年裸眼视力≥1.0者, A、B、C组分别为84.91 %、80.80 %、26.83%;术后10-12年屈光度在预定矫正度±1. 00D以内者, A、B、C组依次为92.45%,74.4%,31.71%;术后10-12年最佳矫正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A、B、C组依次98.11%、98.4%、92. 2 %;PRK手术术后综合满意度为90.52%。(2) LASIK组:术后10-12年裸眼视力≥0.5者,D、E、F组分别为100 %、84.77%、60.7%;术后10-12年裸眼视力≥1.0者, D、E两组分别为70.59%、21.21%,术后10-12年屈光度在预定矫正度±1. 00D以内者, D、E、F组分别为88.24%、72.73%、40%;术后10-12年最佳矫正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D、E、F组依次为100%、93.94%、75 %;LASIK手术术后综合满意度为87.18%。(3)两组患者无一例出现1级以上角膜上皮下雾状浑浊(Haze)、继发性圆锥角膜、角膜扩张和视网膜脱离。结论PRK和LASIK是治疗近视安全有效的方法,其预测性及稳定性与近视度呈负相关,LASIK治疗高度近视时近期疗效明显,但远期疗效与PRK差异无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RK较LASIK术后患者视觉质量及满意度好。两种手术均远期有效。

李铮[4]2009年在《角膜地形图对近视散光的测量及在LASIK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讨论角膜地形图(corneal topography)对近视散光的测量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ut keratom ileusis,LASIK)术前术后角膜地形图与散瞳验光测得的近视散光的差异,并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散光的疗效。方法:选择接受LASIK治疗近视散光并复查6个月资料完整的103例(200只眼)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测量LASIK术前及术后1m,3m,6m的近视散光状态及视力,应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的统计学方法,研究角膜地形图记录的角膜地形图形态、角膜屈光度、角膜散光度(以△SimK为角膜散光度,以K1所在的轴为散光轴位)变化值;散瞳后应用全自动电脑验光仪结合带状光检影及试镜,确定球镜度数、柱镜度数和轴位。所有数据用SAS8.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裸眼视力平均为0.11±0.09,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平均为1.12±0.13。术前散瞳验光测得近视散光度平均为(-1.16±0.46)D,应用角膜地形图测得近视散光度即模拟角膜计度数△SimK的等效值(SimK的最大屈光度与其垂直90°径线上的屈光度的平均值),平均为(-1.01±0.57)D。2组散光度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t=4.75,P<0.01)。术前散瞳验光测得散光轴位平均为(93.87±71.52)°,应用角膜地形图测得散光轴位(以K1所在的轴为散光轴位)平均为(93.59±66.91)°,2组散光轴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P>0.05)。术前近视散光轴向以循规性为主,循规性散光者占71%,逆规性散光者占11.5%,斜轴性散光者占17.5%;18~28岁循规性散光者占72.1%,29~38岁循规性散光者占70.0%,39~49岁循规性散光者占66.7%。男性循规性散光占71.3%,女性循规性散光占70.8%。术后6m患者裸眼视力与预期矫正视力符合率不同度数组均在97%以上。术后1m散瞳验光测得近视散光度平均为(-0.60±0.27)D,应用角膜地形图测得近视散光度平均为(-0.58±0.39)D。术后3m散瞳验光测得近视散光度平均为(-0.61±0.34)D,应用角膜地形图测得近视散光度平均为(-0.59±0.41)D。术后6m散瞳验光测得近视散光度平均为(-0.59±0.25)D,应用角膜地形图测得近视散光度平均为(-0.57±0.37)D。术后1m、3m与术后6m应用检影验光所测得的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3m与术后6m应用角膜地形图所测得的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近视散光度下降值平均为(0.46±0.52)D,术后3m近视散光度下降值平均为(0.39±0.47)D,术后6m近视散光度下降值平均为(0.51±0.49)D,术后近视散光与术前相比,不同度数组下降比率分别为83.0%,82.9%,82.8%。术后1m散瞳验光测得近视散光轴位为平均(92.53±46.08)°,应用角膜地形图测得近视散光轴位为平均(90.92±56.94)°。术后3m散瞳验光测得近视散光轴位平均为(92.58±46.10)°,应用角膜地形图测得近视散光轴位为平均(91.13±57.01)°。术后6m散瞳验光测得近视散光轴位平均为(92.51±46.06)°,应用角膜地形图测得近视散光轴位平均为(90.83±56.67)°。术后1m、3m与术后6m应用检影验光所测得的术后散光轴位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3m与术后6m应用角膜地形图所测得的术后散光轴位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前后角膜地形图△SimK变化值(X)与临床散光度变化值(Y)具有相关性(r=0.56,P<0.01);回归分析方程式为:(?)=0.006+0.486X(P<0.01)。结论:(1)近视散光以循规性近视散光为主。LASIK术前角膜地形图仪和散瞳验光记录的近视散光度有差异性,近视散光轴位无显着性差异。(2)随年龄增长,循规性近视散光的比例有所降低,非循规性近视散光的比例有所增加。近视散光的分布与性别无明显相关性。(3)手术前后角膜地形图△SimK变化值(X)与临床近视散光度变化值(Y)的直线回归方程式:Y=0.006+0.486X,r=0.56,P<0.01,提示两者呈正相关。(4)角膜地形图引导的LASIK手术矫正近视散光术后效果稳定。(5)通过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可以详细了解LASIK术前、术后角膜表面形态及屈光参数,在测量近视散光及设计屈光性手术治疗近视散光时有指导意义。

赵金荣[5]2016年在《飞秒LASIK及ICL矫正近视视觉质量研究》文中指出一、不同屈光度数近视飞秒LASIK术后早期视觉质量的评估目的:分析不同度数近视飞秒LASIK手术前后视觉质量。方法:选择接受飞秒LASIK手术近视患者118人分为超高度近视、高度近视、中度近视及低度近视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d、lw、1m、3m、6m检查UCVA、BCVA、SE、波前像差、OQAS视觉质量参数,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四组术后视力及屈光改变均是安全和有效的。2.四组散射指数OSI在术后早期均增高,近视度数越高OSI升高越明显。3.术后6m中低度近视组MTF_(cutoff)、OV100%、OV20%较术前升高(P<0.05),SR与术前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度近视组MTF_(cutoff)较术前增高(P<0.05),SR、OV100%、OV20%、OV9%无明显差异(P>0.05),超高度近视组除MTF不变外,其他参数均较术前降低(P<0.05)。4.术后6m OSI、MTF_(cutoff)、SR、OV100%、OV20%、OV9%与SE及切削深度相关(P<0.05)。5.四组术后HOAs、球差、和彗差均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6m HOAs、球差在高度和超高度近视组较中低度近视组高(P<0.05),彗差、叁叶草像差在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术后6m HOAs、球差与术后视力、OSI、MTF及SR相关,彗差与术前SE及术前散光度数相关。结论:1.飞秒LASIK矫正近视是安全有效的。2.术后6月视觉质量参数中低度近视好于高度及超高度近视。散射指数OSI能较早反应屈光手术后视觉质量改变。3.OQAS参数与波前像差在评估屈光手术后视觉质量时存在相关性。二、ICL植入术和飞秒LASIK矫治高度及超高度近视视觉质量分析目的:评估高度及超高度近视ICL植入术和飞秒LASIK手术前后的视觉质量。方法:选择行IC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14人(14眼)及超高度近视20人(20眼),行飞秒LASIK术的高度近视15人(15眼)及超高度近视人19人(19眼)于术前,术后1w、1m、3m、6m检查UCVA、BCVA、SE、波前像差、OQAS视觉质量参数,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术后6m四组UCVA、BC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ICL组术后BCVA均好过飞秒LASIK组(P<0.05)。四组术后等效球镜度数明显降低(P<0.05)。2.ICL植入两组术后6m MTF_(cutoff)、SR、OV100%、OV20%、OV9%较术前提高(P<0.05),OSI无明显改变(P>0.05),LASIK组术后OSI均较术前增高(P<0.05),高度近视术后MTF_(cutoff)较术前增高(P<0.05),SR、OV100%、OV20%、OV9%无变化。超高度近视除MTF_(cutoff)外其他参数较术前降低(P<0.05)。3.高度近视术后6m ICL组MTF_(cutoff)与LASIK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OQAS参数较LASIK组好(P<0.05)。超高度近视ICL组术后OQAS参数均较LASIK组好(P<0.05)。4.ICL两组术后MTF_(cutoff)、SR、OV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近视组OSI较超高度近视组低,OV100%、OV20%较高(P<0.05)。LASIK术后6m高度近视组OQAS参数均较超高度近视组好(P<0.05)。5.高度、超高度近视ICL术后HOAs、球差、彗差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ASIK组较术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叁叶草像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ICL组术后6m HOAs、球差均较飞秒LASIK低(P<0.05)。7.高度近视及超高度近视ICL术后波前像差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ASIK术后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叁叶草像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四组术后均有良好的屈光效果和视觉质量。2.高度及超高度近视ICL植入术后6月客观视觉质量检查结果均优于飞秒LASIK。3.高度近视及超高度近视在IC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仅OSI、OV100%及OV20%有差异,飞秒LASIK术后6月高度近视组波前像差参数除叁叶草像差外其他各参数均优于超高度近视组(P<0.05)。叁、传统ICL及带孔型ICL矫正高度近视视觉质量的研究目的:对带孔型及传统型ICL手术的视觉质量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高度近视行传统型ICL植入术的患者11人(21眼)及行带孔型ICL植入术的12人(20眼),于手术前、术后6m检查UCVA、BCVA、SE、波前像差、OQAS视觉质量参数,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两组术后UCVA和BCVA均较术前增高(P<0.05),而术后UCVA及BCVA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术后6m SE、散光度数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6m两组散光度数飞秒LASIK较ICL植入组少(P>0.05)。3.两组术后6m视觉质量均较术前提高(P<0.05)。术后6m二者比较OQAS视觉质量参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两组矫正高度近视是安全有效的。2.两组术后6月OQAS视觉质量评估均较术前增高,术后6月两者间视觉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王冬梅[6]2007年在《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地形图变化与治疗效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应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仪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手术前后角膜形态进行分析,评估LASIK术后角膜形态改变与临床效果的联系。方法:对29例(58眼)高度近视(-6.00DS—-10.00 DS)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观察术前和术后1m、3m及6m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形态、模拟角膜曲率计度数(Sim K)等效值及其差值的改变。结果:术前角膜地形图显示对称非对称领结型较多,共38眼(65.51%);圆形椭圆形次之,共18眼(31.03%),其他型较少2眼(3.45%)。对称及不对称型地形图合并散光的几率较大。术后1m、3m、6m角膜地形图平滑形分别占82.76%、89.66%、93.10%,且相对稳定,其它形较少,无中央岛形成,切削形态随时间延长逐渐变规则。平滑型者术后视力较好,术后6m时2例患者UVCA较术前BCVA下降者为哑铃型地形图改变。术后1m、3m、6m裸眼视力≥1.0的百分比构成分别为100%、96.55%、93.1%。屈光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并且在术后6m基本稳定,术后模拟角膜计度数(Sim K等效值)及Sim K差值较术前明显降低,并随时间延长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术后3m-6m基本稳定。结论:高度近视LASIK术前后角膜地形图的检查和分析能清楚地显示角膜表面形态变化,有利于个体化实施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获得更完美的视功能。

郭宁, 陆文秀, 齐颖, 李志辉, 牛波[7]2000年在《PRK与LASIK治疗单纯性近视术后散光的分析》文中提出目的 探讨PRK与LASIK治疗单纯性近视术后产生散光的原因及变化规律。方法 对屈光度 -1 2 5D~ -8 0 0D的单纯性近视 3 85眼分别行PRK( 2 0 1眼 )及LASIK( 184眼 )手术 ,随访 1年。结果 PRK与LASIK术后散光度逐渐减小或消失。术后各时期平均散光度PRK组均大于LASIK组 ,1周、1、3月有显着性差异 (P <0 0 1) ,6、12月无显着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PRK术后产生散光主要与角膜的损伤修复反应有关 ,而LASIK主要与手术并发症有关。

陈曦[8]2013年在《近视激光术后眼表和泪膜的改变及其对人工泪液反应的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准分子角膜激光手术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矫正近视的方法。经过20年的发展,检查设备越来越先进、微型角膜板层刀越来越精良、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越来越精准和高效、医生对屈光手术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以及技术水平越来越纯熟,使得术后屈光度预测的准确性、优良的视力和视觉质量、手术的安全性以及术后角膜生物力学保持在安全范围都能得到保障。但仍有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那就是手术带来眼表和泪膜的改变造成或加重术前的干眼。干眼是指由于泪液的量或质的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眼表损害,从而导致眼部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干眼影响创口的愈合、影响角膜的成像质量、增加屈光回退的风险、引起术后不适症状并降低手术的满意度。因此,应该重视对术后干眼的研究和防治,在进行手术设计的时候,不但要考虑手术的安全性、可操作性、术后的视觉质量及患者的特殊要求,还要应考虑尽可能减少术后干眼。准分子激光术后的干眼为暂时性的轻中度干眼,处理术后干眼最直接的方法是使用人工泪液。人工泪液的种类繁多,由于在何种情况下使用何种人工泪液最合适目前尚无定论,故术后使用何种人工泪液尚取决于医生的习惯,随意性很大。根据术后干眼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人工泪液,会对术后干眼的治疗非常有意义。本研究将分叁个部分对目前各种主流术式后的角膜表面形态和泪膜改变进行研究,分析不同方式手术后各自干眼的状况,并讨论不同的人工泪液在治疗术后干眼时的反应特点,进而从干眼的角度指导术式的选择,以及根据不同的干眼状况来选择合适的人工泪液。第一部分不同手术方式术后眼表和泪膜的改变目的1.研究SBK、LASIK90、LASIK110及PRK四种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术后患者主觉症状、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及基础泪液分泌量的变化。2.研究角膜瓣蒂位置在颞上方时与角膜瓣蒂位置在鼻上方时患者主觉症状、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及基础泪液分泌量的差异。方法1.纳入2011年9月-2012年5月至我院眼视光中心自愿接受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或近视散光患者84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34例,年龄18~38岁,平均年龄(25.46±5.44)岁,等效球镜度-1.125~-9.375D,平均(-4.80±2.06)D。按手术方式分为SBK组、LASIK90组、LASIK110组及PRK组,每例受试者均纳入右眼进行研究,每组21眼。各组受试者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等效球镜度及切削量SBK组最大,其次是LASIK90组,最小是PR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受试者由同一医师按标准方式进行手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及术后3月顺序进行主觉症状问卷调查、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及基础泪液分泌量检查。2.提取84例受试者中行LASIK90术和LASIK110术的受试者共42例,右眼组成颞上蒂角膜瓣组,左眼组成鼻上蒂角膜瓣组,每组42眼。颞上蒂角膜瓣组的等效球镜度及切削量大于鼻上蒂角膜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及术后3月顺序进行主觉症状问卷调查、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及基础泪液分泌量检查。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采用Excel2007作折线图及簇状条图。结果1.四不同手术方式组的各项参数研究结果:1.1主觉症状评分的变化:从术前至术后3个月整体来看,各组术后主觉症状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F=0.405,P=0.750),不同时间点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239,P<0.001),手术方式与时间无交互效应(F=1.504,P=0.167)。四组主觉症状评分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一致。SBK组术后各时间点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及1月评分高于术后3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ASIK90组术后1月及3月的主觉症状评分均显着低于术前及术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ASIK110组术后3月主觉症状评分低于术后1周及1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K组术后1周主觉症状评分显着高于术前,术后1月及3月评分低于术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最明显的症状为眼疲劳感和视物模糊,最轻的症状为异物感和眼痛;术后最明显的症状为异物感、畏光和眼痛,最轻的症状为视物模糊、眼疲劳感和流泪。1.2泪膜稳定性变化:从术前至术后3月整体来看,各组术后泪膜破裂时间(BU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54,P=0.583),不同时间点BU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29,P=0.993),手术方式与时间无交互效应(F=0.996,P=0.444)。各组BUT值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不同,SBK组与PRK组变化趋势接近,LASIK90组与LASIK110组变化趋势接近。LASIK110组术后3月BUT值低于术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泪膜破裂位置不论是在术前还是术后各时间点,角膜下方是泪膜破裂最频繁的部位,角膜上方是最不易出现破裂点的部位。1.3角膜荧光素染色(CFS)变化:从术前至术后3月整体来看,各组术后CF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28,P=0.483),不同时间点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292,P<0.001),手术方式与时间有交互效应(F=3.946,P<0.001)。四组主觉症状评分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SBK组术后1周CFS评分高于术前,术后3月评分低于术前、术后1周及1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ASIK90组术后1周及术后1月CFS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ASIK110组术后各时间点CF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K组术后1周CFS评分高于术前,术后1月及3月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CFS以角膜下区最明显,角膜中区最轻;术后1周四组均为角膜中区最明显;术后1月及3月,两LASIK组仍为角膜中区最明显;术后3月SBK组角膜上区最明显,PRK组则是角膜下区最明显。1.4基础泪液分泌量(SIT)变化:从术前至术后3月整体来看,各组术后SIT值差异统计学意义(F=0.234,P=0.873),不同时间点SI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18,P=0.099),手术方式与时间无交互效应(F=0.357,P=0.954)。LASIK110组术后1周SIT值比术前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BK组、LASIK90组、LASIK110组的曲线变化趋势一致。PRK组在术前与术后共4个时间点上的SIT值接近,无明显变化。2.不同角膜瓣蒂位置组各项参数的研究结果:2.1泪膜稳定性的变化:从术前至术后3月整体来看,两组术后BU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71,P=0.790),不同时间点BU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22,P=0.012),手术方式与时间无交互效应(F=0.645,P=0.587)。颞上蒂组术后各时间点BUT值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鼻上蒂组术后1周BUT值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任何时间点,角膜下方是泪膜破裂点最频繁的部位。2.2CFS的变化:从术前至术后3月整体来看,两组术后CF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79,P=0.779),不同时间点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596,P<0.001),手术方式与时间无交互效应(F=0.629,P=0.578)。两组术后1周及术后1月CFS评分均高于术前,鼻上蒂角膜瓣组(OS组)术后3月评分低于术后1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SIT的变化:从术前至术后3月整体来看,两组术后SI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12,P=0.239),不同时间点SI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73,P=0.002),手术方式与时间无交互效应(F=0.028,P=0.994)。颞上蒂角膜瓣组及鼻上蒂角膜瓣组术后1周SIT值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曲线变化趋势一致。结论这四种手术方式相比各自的特点是:SBK术在后期对主觉症状影响最大;LASIK90术对主觉症状影响最小;LASIK110术对角膜上皮影响最小,但对早期泪膜稳定性和基础泪液分泌的影响最大;PRK术对基础泪液分泌的影响最小,但对早期主觉症状的影响最大。颞上蒂角膜瓣组早期泪膜稳定性优于鼻上蒂角膜瓣组。第二部分不同手术方式术后角膜前表面形态改变目的研究SBK、LASIK90、LASIK110及PRK组术后角膜前表面的不规则指数(CIM)、形态指数(SF)以及陡峭曲率和平坦曲率(K1和K2)的变化;同时分析这些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纳入2011年9月-2012年5月至我院眼视光中心自愿接受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进行球面切削的单纯近视患者共75眼,其中行SBK术18眼,平均角膜切削量为(84.31±14.83)μm;行LASIK90术12眼,平均角膜切削量为(69.91±23.81)gm;行LASIK110术23眼,平均角膜切削量为(69.13±20.14)μm;行PRK术22眼,平均角膜切削量为(55.26±15.79)μm。SBK组切削量大于PRK组及LASIK11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受试者由同一医师按标准方法完成手术,受试者在术前测量眼压,并在术前、术后1周、1月、3月接受角膜地形图检查,采集角膜地形相关参数进行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作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线性回归检验,采用Excel2007作折线图及散点图。结果1.CIM、SF、K1、K2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各组CIM值在术后1周较术前均升高;术后1月,除SBK组继续升高外,其余各组均降低;术后3月,PRK组继续小幅降低,其余各组维持平稳。各组SF值在术后1周较术前均降低;术后1月,略升高;术后3月,轻微升高。K1及K2值在术后1周各组与术前比较均下降;术后1月及3月几乎保持稳定。2.角膜前表面形态参数的相关关系:1)各组的△SF与△Kl和△K2,以及△Kl与△K2间均呈显着正相关;△SF、△K1及△K2均与切削量、切削量/角膜厚、切削量/基床厚均呈显着负相关;各组中仅LASIK110组的△CIM与切削量、切削量/角膜厚、切削量/基床厚均呈显着正相关;各组眼压与△CIM、△SF、△K1和△K2均无显着相关性。2)在切削量、削量/角膜厚、削量/基床厚这叁者中,各组均是切削量/角膜厚与分别ACIM、△SF、AK1或AK2的回归直线的自变量系数绝对值最大。3)术后切削量/角膜厚与△SF有显着线性回归关系,回归直线的自变量系数绝对值从大到小依次为SBK组、LASIK110组、PRK组、LASIK90组;切削量/角膜厚与AK有显着线性回归关系,回归直线的自变量系数绝对值从大到小依次为LASIK110组、PRK组、SBK组、LASIK90组;除LASIK110组外,其余叁组切削量/角膜厚与△CIM无显着线性回归关系。3.CIM值的变化:从术前至术后3月整体来看,各组术后CIM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22,P=0.107),不同时间点BU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118,P<0.001),手术方式与时间有交互效应(F=5.119,P<0.001)。PRK组CIM值术后各时间点均大于术前,但仅在术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月及3月CIM值小于术后1周,术后3月CIM值小于术后1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叁组在术后1周、术后1月及术后3月CIM值均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BK组术后3月CIM值大于术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ASIK110组术后1月CIM值小于术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SBK组外其余叁组术前至术后1月CIM值变化的曲线趋势一致。SBK组从术前到术后1月,CIM值连续升高,至术后3月略有降低。结论1. LASIK110术后角膜前表面不规则性与切削量呈线性相关。2.导致角膜前表面形态改变最明显的术式是SBK术,最轻微的是LASIK90术。3.导致角膜前表面曲率改变最明显的术式是LASIK110术,最轻微的是LASIK90术。第叁部分不同玻璃酸钠滴眼液对术后干眼的治疗反应目的研究含防腐剂苯扎氯铵与不含防腐剂的玻璃酸钠(SH)滴眼液,以及不同浓度的SH滴眼液对准分子激光近视术后眼表和泪膜改变的治疗反应。方法纳入2011年9月-2012年5月至我院眼视光中心自愿接受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或近视散光患者84例,按术后使用的SH眼液不同分为A组(0.1%*5ml SH,含防腐剂苯扎氯胺)、B组(0.1%*0.4ml SH,不含防腐剂)和C组(0.3%*0.4ml SH,不含防腐剂)叁组,每例均纳入右眼进行研究,每组28眼。叁组受试者的年龄、等效球镜度及切削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及术后3月顺序进行主觉症状、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及基础泪液分泌量检查。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采用Excel2007作折线图及簇状条图。结果1.主觉症状对人工泪液的治疗反应:从术前至术后3月整个时间段来看,术后各组主觉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20,P=0.403);不同时间点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591,P<0.001);SH滴眼液种类与时间无交互效应(F=0.934,P=0.458)。A组术前、术后1月及3月主觉症状评分均低于术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术后3月评分低于术前、术后1周及1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1月评分低于术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叁组曲线的变化趋势一致。在术后各时间点,B组眼痛较A组和C组轻微;B组和C组畏光较A组轻微。2.泪膜稳定性对人工泪液的治疗反应:从术前至术后3月整个时间段来看,术后各组BU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64,P=0.769);不同时间点的BU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29,P=0.993);SH滴眼液种类与时间无交互效应(F=I.204,P=0.305)。术后各时间点各组的BUT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B组在各时间点上的BUT值波动相对较大,曲线变化趋势相反;C组在各时间点上的BUT值波动较小。3.CFS对人工泪液的治疗反应:从术前至术后3月整个时间段来看,术后叁组CF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52,P=0.950);不同时间点的CF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409,P<0.001);SH滴眼液种类与时间无交互效应(F=0.866,P=0.521)。A组和B组术后1周评分高于术前、术后1月和3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术后1周及1月评分高于术前,术后3月评分低于术后1周及1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叁组曲线的变化趋势一致。A组在术后1周及1月,角膜上区的CFS最明显,术后3月则为角膜中区最明显;B组在术后1周及1月,角膜中区的CFS最明显,术后3月则为角膜下区最明显;C组在术后各时间点均为角膜中区CFS最明显。4.SIT对人工泪液的治疗反应:从术前至术后3月整个时间段来看,术后各组SI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28,P=0.973);不同时间点的SI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22,P=0.059);SH滴眼液种类与时间有交互效应(F=2.325,P=0.034)。A组在术后1周、1月及3月的SIT值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和C组变化趋势一致,B组变化平缓,趋势与另两组相反。结论1.术后主觉症状明显,且需使用人工泪液超过1月者宜选用0.1%或0.3%不含防腐剂的SH滴眼液;术后畏光明显的患者宜选用0.1%或0.3%不含防腐剂的SH滴眼液;术后眼痛明显的患者宜选用0.1%不含防腐剂的SH滴眼液。2.术后由于泪膜不稳定引起视力波动明显者宜选用0.3%不含防腐剂SH滴眼液。3.术后角膜荧光素染色明显的患者宜选用0.1%含或不含防腐剂的SH滴眼液。4.术前基础泪液分泌量少的患者,术后宜选用0.1%或0.3%不含防腐剂的SH滴眼液,0.1%者效果更好。

韩冬梅[9]2009年在《超薄瓣LASIK与LASEK治疗角膜相对较薄的高度近视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比较用MoriaM2型90刀头制作出超薄角膜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Ultra-thin flap LASIK)和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在治疗角膜相对较薄的高度近视时患者的自觉症状、满意度、眼压、并发症、预测性、安全性、角膜地形图和波前像差等。方法:随机选择如果使用常规刀头行LASIK治疗则剩余角膜基质床厚度<280um的50位高度近视患者分为两组。使用超薄角膜瓣LASIK治疗的患者设为A组:25人(50只眼);球镜度-6.00~-10.0D,平均-7.18D;柱镜度0~-2.00D,平均-0.84D。使用LASEK治疗的患者设为B组:25人(50只眼);球镜度-6.00~-10.00D,平均-7.15D;柱镜度0~-2.00D,平均-0.96D。两组各指标分别于治疗后1周、1、3、6、12个月检查并记录各项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A组术后疼痛及其他不适症状较轻,患者满意度较高,裸眼视力恢复较快。B组术后疼痛及其他不适症状较重,裸眼视力恢复较慢,且术后6个月后发生屈光回退的眼数较多。两组均未见影响视力的严重并发症,B组并发症主要为屈光回退和haze。两组术后眼压及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6个月时角膜地形图形态都以中央对称均匀型为最多。两组术后1周SimK等效值、SimK差值均较术前减小,差异有显着意义;但术后各期之间及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着意义。两组手术方式术后1周SAI及SRI值与术前相比,术后各期之间比较,两组之间术后各期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两组术后1周时各高阶像差和总高阶像差均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个月时各高阶及总高阶像差与术前比较,术后1、3、6及12个月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比较:在术后1周时B组的各高阶像差和总高阶像差均较A组的值大,且3、5、6、7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1、3、6及12个月比较,B组的各高阶像差和总高阶像差均较A组的值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安全性、角膜地形图及波前像差的各项指标比较中,超薄角膜瓣LASIK和LASEK无明显差异;在稳定性、恢复速度及舒适度的比较中,超薄角膜瓣LASIK优于LASEK。MoriaM2型90刀头适用范围广,应作为目前准分子角膜屈光手术医生行LASIK手术的首选。

闫媛媛[10]2009年在《LASIK与LASEK矫正近视的临床疗效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疗效观察,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siut keratomileusis,LASI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r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手术治疗不同程度近视的有效性、安全性与稳定性,用以探讨临床上屈光手术的术式选择。方法:将随机抽取的行LASIK手术的330名患者与行LASEK手术的306名患者分别分为低中度近视组与高度近视组,追踪观察12个月,应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的统计方法,对比研究两种术式不同度数组术后术眼疼痛程度、上皮恢复时间、术后14天、1、3、6、12个月的裸眼视力、残留屈光度、角膜地形图的情况,以及术后Haze、术后眼压的情况。选择以上患者为复查1年资料完整的病例且选取患者的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研究均对每个人随机选取一只眼。结果:1.低中度数组:LASIK手术后裸眼视力第14天为0.95±0.15,LASEK手术后裸眼视力第14天为0.80±0.24,手术后第14天两组间差异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手术后第1、3、6、12个月两组间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数组:LASIK手术后裸眼视力第14天、1个月分别为0.90±0.18、0.98±0.20,LASEK手术后裸眼视力第14天、1个月分别为0.67±0.22、0.79±0.18,手术后第14天、1个月两组间差异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手术后第3、6、12个月两组间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2.低中度数组:LASIK手术后等效球径值第14天、1个月分别为+0.28±0.86、+0.05±0.52,LASEK手术后等效球径值第14天、1个月分别为+0.96±0.76、+0.65±0.78,手术后第14天、1个月两组间差异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手术后第3、6、12个月两组间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数组:LASIK手术后等效球径值第14天、1、3个月分别为+0.58±0.26、+0.35±0.32、-0.38±0.56,LASEK手术后等效球径值第14天、1、3个月分别为+1.68±0.56、+1.12±0.38、+0.75±0.65,手术后第14天、1、3个月两组间差异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手术后第6、12个月两组间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3.角膜地形图形态百分比低中度数组LASIK术后3个月规则类地形图比例较LASEK术后多,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地形图形态百分比高度数组LASIK术后3个月规则类地形图比例较LASEK术后多,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309例LASIK组(93.6%)的患者术后第1天角膜上皮修复良好,21例(6.4%)的患者术后出现角膜瓣轻皱褶、局部轻度上皮植入或局部轻度层间角膜炎反应;LASEK组291例(95.1%)的患者术后第1天角膜上皮自周边向中央生长,自周边向中央新生的角膜上皮边界不清,289例(94.4%)的患者术后2~4天角膜上皮修复,17例(5.6%)的患者术后1周内愈合。5.302例LASIK组(91.5%)的患者术后无明显不适症状,28例(8.5%)的患者术后第1天有轻度流泪、疼痛、异物感等症状,持续4~12小时消失;LASEK组术后301(98.4%)的患者36~72小时内出现不同程度的流泪、疼痛等角膜刺激症状,5例(1.6%)的患者7天内出现角膜刺激症状。6.LASIK术后未出现角膜Haze情况;LASEK术后1、3、6、12个月角膜Haze记分分别为:0.11±0.08、0.52±0.46、0.54±0.57、0.33±0.24。7.中低度数组LASIK术后2例(1.0%)患者发生激素性高眼压;LASEK术后5例(4.9%)患者发生激素性高眼压。高度数组LASIK术后2例(1.6%)患者发生激素性高眼压;LASEK术后12例(5.9%)患者发生激素性高眼压。结论:1.LASIK、LASEK手术矫正近视,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虽然LASIK术后裸眼视力恢复较LASEK快,但两者术后远期裸眼视力、残留屈光度无显着差异,证明两种术式对近视的矫正均有良好的稳定性。2.LASIK术后与LASEK术后角膜的修复方式有所不同,LASEK术后角膜的修复时间较LASIK长,但其克服了LASIK因角膜瓣所带来的并发症,两者各有优劣。3.LASIK、LASEK手术矫正近视,术后角膜地形图规整度相似,早期LASIK手术患者角膜地形图较LASEK手术患者角膜地形图平整、规则,后期两者角膜地形图规整度无显着差异,证明两种术式对近视的矫正均有较好的安全性。4.LASEK术后角膜刺激症状,术后Haze及激素性高眼压与LASIK术后有明显差异。LASEK术后角膜刺激症状程度较LASIK重;LASEK较LASIK易产生激素性高眼压;LASIK术后无Haze的产生,LASEK术后不能完全避免Haze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PRK和LASIK治疗近视术后角膜地形图与临床效果关系的分析[D]. 生晖. 青岛大学. 2002

[2]. 眼视光学[C]. 佚名. 中华医学会第九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 2004

[3].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术后远期疗效观察[D]. 曹晓莉. 安徽医科大学. 2009

[4]. 角膜地形图对近视散光的测量及在LASIK中的应用[D]. 李铮. 郑州大学. 2009

[5]. 飞秒LASIK及ICL矫正近视视觉质量研究[D]. 赵金荣. 天津医科大学. 2016

[6]. 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地形图变化与治疗效果分析[D]. 王冬梅. 广西医科大学. 2007

[7]. PRK与LASIK治疗单纯性近视术后散光的分析[J]. 郭宁, 陆文秀, 齐颖, 李志辉, 牛波.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 2000

[8]. 近视激光术后眼表和泪膜的改变及其对人工泪液反应的对比研究[D]. 陈曦. 南方医科大学. 2013

[9]. 超薄瓣LASIK与LASEK治疗角膜相对较薄的高度近视的比较研究[D]. 韩冬梅. 南昌大学. 2009

[10]. LASIK与LASEK矫正近视的临床疗效比较[D]. 闫媛媛. 郑州大学. 2009

标签:;  ;  ;  ;  ;  ;  ;  ;  

PRK和LASIK治疗近视术后角膜地形图与临床效果关系的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