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环境工程污水处理的主要技术论文_蒙彩凤

铁汉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511400

摘要:本文首先从水体污染程度、污水处理量级、污水处理成本三个角度入手,分析了环境工程污水处理的技术应用要点;其后,围绕物理处理技术、超滤膜处理技术、光催化处理技术、等离子体处理技术等方面,研究了环境工程污水处理的主要技术类型。

关键词:环境工程;水污染;过滤技术

引言:现阶段,基于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工业产业的运行发展,水资源的污染来源、污染表现越来越多样化,不但不利于生态环境的稳定运行,同时也对人们的用水安全埋下了极大威胁。在此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环境工程污水处理的主要技术进行讨论探析。

1.环境工程污水处理的技术应用要点

做好污水处理工作,既是保护城市水环境、降低工业产业发展影响的必要任务,也是强化污染水体循环能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下,人们对环境工程中污水处理质量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促进了污水处理技术体系的多元化、科学化形成。现阶段,由于污水处理技术的可选择类型较多,相关人员在实践应用当中,应充分考虑到以下几点因素:

第一,水体的污染程度。一方面,要基于水体的污染类型做出考虑,若为性质稳定、危害较小的生活污水,可使用消毒、沉淀等常规方法。若为成分复杂、毒害性强的工业废水,则需要根据具体的化工污染、重金属污染等情况,选择出针对性的技术工艺。另一方面,要基于水体的污染浓度做出考虑,若悬浮杂质浓度较低、水体相对澄澈,可选用活性矿物吸附、超滤膜处理等手段。反之,则需要采取流程化、系统化的处理方式,综合运用过滤、沉淀、催化等多种技术(如图1);第二,污水的处理量级。在污染水体的体积、范围相对较大时,应优先选择负荷能力强、处理领域广的技术类型。同时,若污水存在较高的流动性,还应在处理节点构建出调节池、过滤池等缓冲系统,以确保将水污染的影响控制在一定限度内;第三,污水的处理成本。格栅过滤、光催化处理等污水处理技术的投入成本存在很大差异。在实际工作中,相关单位及人员应结合自身的经济条件、处理预期,在保证污水处理达标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性价比高的技术类型,并对污水处理系统建成后的运行、维护成本做出预先考虑[1]。

图1 流程化的污水处理技术系统

2 环境工程污水处理的主要技术类型

2.1 物理处理技术

所谓“物理处理技术”,即以物理作用为基础,通过分离、沉淀、吸附、回收等手段,实现污水中污染物质的去除。在物理处理技术的实施过程中,污水及其内部杂质的化学性质并不会发生改变。现阶段,环境工程污水处理中常用的物理处理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2.1.1过滤技术

这一技术主要利用筛网、格栅、纱布等介质对水体中悬浮杂质的截留作用,实现污水水质的提升。在环境工程的污水处理实践中,过滤技术通常作为预处理手段出现,通过污水中杂质的有效回收,为后续的沉淀、抽水等其他处理环节减轻负荷。筛网、格栅等过滤介质的应用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孔径间隙的大小。以格栅为例,格栅可按照间隙大小分成细格栅(3mm至10mm)、中格栅(10mm至40mm)、粗格栅(50mm至100mm)等多个类型。同时,在进行选型应用时,可根据槽体尺寸、栅渣量等条件,选择出适宜间隙的格栅材料:若每m3污水的需求栅渣量在0.05m3以上时,应选择间隙在16mm以下的细、中格栅;若每m3污水的需求栅渣量在0.05m3至0.1m3时,则应选择间隙在16mm至25mm的中格栅;若每m3污水的需求栅渣量在0.01m3至0.03m3时,则可选择间隙在30mm至60mm的中、粗格栅。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栅渣量,降低污水中悬浮杂质的含量,还可同时在水流通道中设置出两道以上、间隙差异的格栅,能达到更加理想的污水预处理效果。

2.1.2吸附技术

吸附技术主要借助活性炭、硅藻土、膨润土等矿物质的物理特性,实现污水中微粒杂质的吸附回收,这一技术在镉、镍等重金属污染水处理中可表现出较强的应用效果。同时,用于杂质吸附的矿物质本身具有无毒无害的物质属性,因此在进行水质净化的同时,还能避免二次污染的情况出现,切实强化环境工程污水处理的质量。

2.1.3沉淀技术

在污水中,各类悬浮杂质与水体本身的密度存在差异,因此可在重力作用下得到有效分离,沉淀技术便由此产生。在当前,沉淀技术还可细化分为自然沉降、絮凝沉降、区域沉降以及压缩沉淀四类。其中,自然沉降仅在水体本身的重力与流动阻力下完成,沉降速度较慢且效果易波动,往往需要耗费较长的处理时间。同时,若以沉淀池为空间进行自然沉降,还可将其视为区域沉降;絮凝沉降主要以聚丙烯酷胶、聚合硫酸铝等絮凝剂为工具,使污水中的絮凝剂胶体与悬浮杂质凝聚混合,形成自重较大的絮状体。其后,再经由重力作用沉降至水体下方,进而达到改善上层污水质量的目的;压缩沉淀以沉淀池为主要场地,通过污水中悬浮物质的相互挤压、接触,实现上、下层悬浮颗粒的分离与压缩,从而将下层颗粒排挤至沉淀池底部的污泥斗中,实施进一步的沉降与分解[2]。

2.2超滤膜处理技术

超滤膜处理技术主要通过0.1MPa至0.5MPa压力的推动作用,实现污水中杂质的分离析出,从而达到理想化的过滤效果。在实际的技术应用中,超滤膜处理技术不仅具备传统物理过滤技术的功能,还可进行极细微悬浮成分的拦截,因此在低浓度、轻污染的污水处理中也能发挥强效作用。除此之外,对于以印染厂还原蒸箱废水为代表的高温染色污水,应用聚砜酰胺超滤膜材料进行技术处理,可无需经过加酸中和、降温加工等环节,从而在提高环境工程污水处理效率的同时,显著降低污水处理的投入成本与技术难度。

2.3光催化处理技术

光催化技术是环境工程领域中近年兴起的新技术类型,其主要以二氧化钛、氧化锌等光敏剂为材料基础,在专业紫外线设备的照射作用下,生成稳定性强、氧活性高的自由电子,从而对污水中的部分杂质进行催化分解,最终将其转化为无机盐、二氧化碳、水等无害物质,进而降低水体的污染程度。同时,由于光催化处理技术作用于悬浮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因此可促成污水的循环利用,提升水资源的节约能力。

2.4等离子体处理技术

这一技术主要是通过放电手段,在污水中生成带电的等离子体,进而与有机污染物接触发生氧化效应,实现污染物的充分降解。与其他污水处理技术相比,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可在13℃以下的污水环境中发挥良好作用,甚至在水温接近0℃时仍能达到理想效果。这一技术显著强化了环境工程污水处理的普遍性,且可基于专业设备完成远程一键控制,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总结:综上所述,在污水问题日益严峻的时代背景下,环境工程领域从未停止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实践,从而形成了包含活性矿物吸附技术、格栅过滤技术、光催化技术等多种技术类型的污水处理技术体系。在未来工作当中,相关人员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实际条件,做好污水处理技术的科学选用。

参考文献:

[1]马红艳.环境工程污水处理措施及新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19(11):238+240+242.

[2]许丽.环境工程污水处理的主要技术分析[J].节能,2019,38(02):97-98.

论文作者:蒙彩凤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  ;  ;  ;  ;  ;  ;  ;  

试析环境工程污水处理的主要技术论文_蒙彩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