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心外科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综合护理效果探讨论文_胡楠楠

ICU心外科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综合护理效果探讨论文_胡楠楠

(上海市胸科医院 上海 203000)

【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对ICU心外科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ICU 收治的56例心外科心脏骤停患者行分组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心肺复苏,按照入住ICU奇偶性将其分为对照组28例配合施以常规护理,试验组28例配合施以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复苏成功率比较,P>0.05,无差异统计学意义。试验组预后优良率为7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6%(P<0.05)。此外,试验组ICU入住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应用于ICU心外科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复苏过程中,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ICU;心脏骤停;心肺复苏;综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3-0222-02

心脏骤停可在短时间内对人体各器官造成非可逆性伤害,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研究提示,及时实施心肺复苏有助于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而在心肺复苏后,配合施以有效的护理措施则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尤为关键[1]。我院ICU配合心肺复苏对28例心脏停搏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3年1月-2016年6月我院ICU心外科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56例,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均符合《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2010年)[2]的心脏骤停诊断标准,且均在ICU内接受心肺复苏急救。根据入住ICU顺序的奇偶性将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40~82岁,平均(56.8±3.2)岁。对照组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42~80岁,平均(56.5±3.4)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接受心肺复苏常规护理,首先平置患者、清除气道异物,后于胸骨中下1/3段处施加手法按压、叩击以促进心率恢复、维持生命体征,同时建立静脉通路(同时开放中心静脉、肘静脉两条液路)、静注阿托品、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开放人工气道、连接呼吸机、做好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试验组 患者出现心脏骤停后立即安装呼吸机给氧、建立静脉通路、准备好相关药品(阿托品、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初步评估病情、采取心肺复苏常规护理措施(同对照组),并在心肺复苏结束后采取综合性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发生。具体包括(1)对脑部进行物理降温、实施早期脑复苏,如佩戴冰帽、冰敷等,旨在降低脑细胞耗氧量、控制代谢率,旨在降低心脏停搏、缺氧对脑组织造成的损伤、预防脑部后遗症;(2)清除痰液、保持呼吸畅通,由专人负责定期吸痰,并注意保证操作的无菌性、预防呼吸道感染出现;(3)做好尿量观察,当尿量<30mL/h时应注意预防肾脏衰竭出现。

1.3 观察指标

1.3.1复苏成功率、ICU入住时间 在心肺复苏后,若患者的瞳孔、面色、心电图等生命体征指标出现改善或恢复则为复苏成功;ICU入住时间指从患者入院后至转至ICU实施护理所用时间。

1.3.2预后优良率 在心肺复苏后对两组患者作随访观察1周,将预后状况分为优秀(患者痊愈、无后遗症及并发症)、良好(患者生命体征基本正常、出现轻微后遗症、留院观察)、尚可(患者存活,但伴随严重后遗症、难以自理)、较差(抢救无效死亡)四种,预后优良率=(优秀例数+良好例数)/n×%。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16.0软件,计数资料表示为比率(%),组间作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组间作t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复苏成功率

经心肺复苏,试验组28例复苏成功率为85.7%(24/28),对照组为71.4%(20/28),经比较,两组的复苏成功率间无差异统计意义(χ2=1.697,P=0.193),P>0.05。

2.2 对比两组ICU入住时间及预后

在ICU入住时间上,试验组为(4.7±1.8)min,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0.6±2.1)min,(t=-11.287,P=0.000),P<0.05。

抢救后随访1周,试验组预后优秀12例、预后良好10例、预后尚可4例、预后较差2例,预后优良率为78.6%(22/28),对照组预后优秀6例、预后良好9例、预后尚可8例、预后较差5例,预后优良率为53.6%(15/28),试验组预后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χ2=3.903,P=0.048),P<0.05。

3.讨论

心脏骤停可使各器官处于缺氧状态,即便复苏成功,患者也常常伴随后遗症、并发症。为了改善预后、提高复苏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在心肺复苏配以有效的护理措施十分必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我院对实施心肺复苏的患者配以综合性护理,预后优良率高达78.6%、ICU入住时间为(4.7±1.8)min,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这也表明,在患者发病后做好心肺复苏基础护理工作的基础上,在复苏后对患者实施早期脑复苏、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观察尿量等综合护理可有效改善心脏骤停患者的预后状况。

综上,将综合护理应用于ICU心外科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复苏过程中,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朴丽莎,黄海燕.行为护理干预在心脏骤停复苏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中旬版,2015,29(12):4411-4413.

[2]贺慧玲,李武武,王凯等.心脏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护理策略的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5,47(12):1526-1527.

[3]麦少玲.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护理干预探讨[J].黑龙江医药,2015,28(2):448-449.

论文作者:胡楠楠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0

标签:;  ;  ;  ;  ;  ;  ;  ;  

ICU心外科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综合护理效果探讨论文_胡楠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