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科研为教师素养的提升助力论文_赵桂林

让教育科研为教师素养的提升助力论文_赵桂林

赵桂林 辽宁省朝阳县东大道乡中心小学 122000

近几年,学校教育在课改强风的吹卷下时时掀起奔涌的浪潮,各种新观念、新方法、新模式纷至沓来,在精神领域、实践层面影响着教学一线的老师们,对他们沿袭多年的教学观和学生观产生巨大的冲击,使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传统教学生活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嬗变,课堂由此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育由此回归人本、人性、人文的沃野。所以,教育科研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它是目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已成为了人们的普遍共识,开展好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已经成了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转变观念,从小处着手,做好课题的选择

科研兴校,理念先行。一直以来,不少教师的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认为“教育科研是专家的事情”“课题研究离我们太远,我们根本做不来”,因此对待课题研究总是“敬而远之”,把教科研作为额外负担,即使有教师心动了却茫然不知所措不会行动。

“思路决定出路,意识决定行为。”所以,在选择研究题目时,我们着眼于教育教学一线的突出问题,把学校和教师课题的研究内容与他们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直接相关联,把教育科研和老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与学校现有的条件相符或相近,避免教学和科研成为互不相关的“两张皮”。

如我们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之上,成功地申报了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与实践研究”,确定申报这一课题的原因:一是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二是依据农村孩子的阅读量不足的现状;三是语文教学新的教学形态群文阅读、主题阅读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四是家长也认识到阅读不但对所有学科的学习起到基础性作用,对孩子的发展更是长期甚至是终生的。

基于以上,可谓“天时、地利、人和”皆有,一个好的课题确立,为今后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立足校本,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学习科学的教育理论,并指导自己的实际教学,是走进教育科研的捷径。”教师是教科研的主体,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更是教科研的中坚力量。校本培训是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基础,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关键。我们采取了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其中,集中培训的时间主要安排在每月的教研日,再有就是每年的寒暑假。每个阶段,我们都会根据培训定重点定内容,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如上学期我们重点是针对青年教师培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分散培训主要以村小为单位,根据学科特点研究本学科的校本课题,小问题,小现象,坚持来源于课堂服务于课堂的原则,还经常进行一些读书活动,让每位教师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以读书活动促使培训的目的。

三、突出实效性,让教科研融入教师的日常工作之中

学校教育科研的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关注的是教师的发展。因此,学校的教科研工作要立足于本校的教育教学实际以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把科研过程看作教师、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以及教学的改革过程和新的教学理念的形成过程。

因此,我们致力于教、科研一体化,我校省级课题“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与实践研究”,我们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常规教研为载体,把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融入到教师的教学工作中。

具体做法:如每天晨读十分钟、课前三分钟小故事、每周一首优秀古诗词推荐、每月安排一次“同读一本书”交流课等。

通过日常的教学、教研和一系列有目的的活动推进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老师有了动力,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用研究成果反哺教学工作。

四、培养科研型教师,育好科研之花

教育科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学习。如何搞教科研,使自己成长为学者型教师,是多数教师颇感困惑的问题。读书思考,随手记之,则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所在。

读书与教育反思写作,它不仅是教师思考和创造的源泉,而且能尽快帮助教师步入学者型教师队伍中,甚至登上教科研的神圣殿堂。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反思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你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教师面对着一群鲜活的生命,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情,这些都是写作的素材;教师之间也可以交流讨论,进行教学反思;学校、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总结妙招,形成自己的经验积淀;教师每天读书、读报也可以获得很多心得体会,诸如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都是教育科研最丰富的素材。搞教育科研最难的是坚持,有些教师不是没有思想,而是懒于动笔。教育科研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把科研当成教育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样的研究不仅适合于农村学校的实践,又体现了“草根研究”的价值。冰心说过:“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把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鲜花弥漫。”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育科研是一项繁重的工作,它需要学校和教师遵循教育科研规律,脚踏实地深入下去,用自己的智慧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去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出成果。

论文作者:赵桂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  ;  ;  ;  ;  ;  ;  ;  

让教育科研为教师素养的提升助力论文_赵桂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