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喀斯特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_喀斯特论文

贵州喀斯特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喀斯特论文,贵州论文,旅游资源论文,生态环境论文,开发利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编号:1003—6636(2000)02 —0040 —05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一、贵州喀斯特旅游资源的分布与特征

贵州喀斯特地貌是云贵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喀斯特地区分布面积达12.88万K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73%,高于云南(10.66 万KM[2]),广西(8.95万KM[2]),四川(8.78万KM[2]),居全国首位。

1、贵州喀斯特地貌景观分布

按贵州喀斯特地貌景观分布,全省共分为以黔中区为重点,黔北、黔南、黔西南、黔西和黔东各具特色的六大板区。黔中区位于长江及珠江的分水岭地带,也是贵州最主要的溶原—峰林地貌景观区,以贵阳至安顺的黄金旅游西线最为突出。该区的瀑布、溶洞、暗河规模大,具有显著旅游价值的喀斯特景观比比皆是。黔北喀斯特发育特征较复杂,地下比地上发育强,以槽谷、丘峰、溶洞、伏流为主。黔南地处斜坡地带,喀斯特发育特征与桂林地区相近,峰林、峰丛密集,溶洼幽深,暗河、伏流发育良好。独山南部麻尾一带的岩溶峰林可与桂林附近完美的峰林媲美,堪称贵州一绝。黔西南区则峰林林立,溶洼相间,瀑布成群。别具一格的黔西区则大展丘峰一溶盆之景观,著名的草海景区颇具规模。黔东西则是喀斯特发育最弱的地区,地貌景观较为分散。

2、贵州喀斯特地貌景观的特性

贵州喀斯特地貌景观资源丰富,分布广泛,这些旅游资源具有以下属性:

(1)不可再生性。喀斯特景观资源形成需要漫长岁月, 形成时间短则几万年,长则几十万年,形成机理复杂,特别是那些发育较完整、规模大的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景观资源尤为如此。因此,一旦人为毁损破坏,无法再生。

(2)多元价值性。喀斯特旅游资源具有多元价值属性, 如旅游价值、考古价值、科研教学价值、美学价值、生态平衡价值,其中有些景观资源更是集多重价值于一体。因而在开发利用其资源时,要科学地进行价值类型评估。

(3)环境系统的复杂性。贵州喀斯特景观资源环境复杂多变, 是一个耗散系统,物质、能量、信息之间不断产生互馈作用,以求得动态平衡。同时,它又是生物和地球化学动力因素及其时间和空间的演化结果,其客观系统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构成。水圈包括地表和地下水、泉、湖、瀑布、滴水等;岩石圈有喀斯特峡谷、溶洞等;生物圈包括植被、森林、各类动植物等。因此,喀斯特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时,切忌破坏这种系统的平衡。

(4)喀斯特景观系统环境的脆弱性。 喀斯特岩溶景观环境脆弱,具体表现是:土层“粘、瘦、薄”,蓄水率低,生境干旱,植被薄弱;植被往往具有旱生性和岩石性,许多喜酸性和喜钙植物如杜鹃、山茶、仙人掌等极易生长。该类景观资源系统往往呈现“三低”状态,即低环境容量、低承载力和低灾害承受力。而且土地石漠化倾向严重。贵州每年流失表土1亿吨;土地侵蚀面积达7.6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28.4%;每年石漠化面积约900KM[2]。

二、贵州喀斯特地区旅游资源的构成与分类

贵州是喀斯特风景资源富集的地区。可称为一个天然巨大的岩溶公园。喀斯特天然旅游资源为“双层结构,五景合一”的综合体,即分为地面层、地下层和山石类,洞穴类、水体类、植物类和动物类五大景观资源。宏观景型和微观景型、造景景观相结合,各大类型景观资源互相渗透,彼此交融,各有侧重,构成了奇特的喀斯特旅游景观体系,见图1。贵州喀斯特景观资源主要是岩溶山景、岩溶洞景和岩溶水景。 其余两类(植物类和动物类)景观独立成景的条件有限,像百里杜鹃那样的风景名胜区不是很多,更多的是作为衬景、背景和配景出现。

图1 贵州喀斯特旅游景观资源系统分类

喀斯特地貌景观是旅游资源的重要基础,而且只有那些具有观赏价值的地貌类型或造型景观,才能成为具有旅游价值的资源。

1、岩溶山景。由喀斯特山岳、峰林、石林等组成, 高山岩溶景观通常与峡谷、溪河、瀑布、森林植被等景观配套。其中岩溶峰林,形态挺拔,造型婀娜多姿,富有美学含义。贵州岩溶峡谷风光有雄险、奇、幽之特点,尤其是两岸崖壁陡峭、高峰对峙、河道狭窄曲折,风景美不胜收。如国家级的阳河风景名胜区,兴义与马岭河峡谷风景名胜及开阳峡谷公园,均为岩溶峡谷的典型景观,也都是峡谷、石峰、溶洞景的组合,而且这样的景观资源相当部分处于未开发的状况,开发潜力很、瀑布一系列岩溶风大。

2、岩溶洞景。岩溶洞景有神秘性、奇异性和惊险性。 贵州喀斯特洞穴丰富,景型复杂。贵州有旅游价值的溶洞约3000多个,仅安顺、平坝一带就有上千个。岩溶洞穴生存于碳酸盐岩面积发育的峰丛洼地、溶丘洼地和岩溶高山等地区,贵州溶洞具有长、大、深的特点,不仅量多,而且分布广泛,形态复杂;无论是溶蚀型还是沉积型,洞内都充满栩栩如生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幔等,千姿百态,天然奇妙。

贵州岩溶地区的长洞穴分布主要在黔中、黔南等地区,其中织金打鸡洞和龙宫切为长洞穴,具有相当高的旅游价值(见表1)。

表1贵州长洞穴及其分布状况(部分)

序号 名称位置

长度(M) 资料来源

1

白水洞系统 江口县

22450

水文地质报告

G-49-1

2

多缤洞系统 修文-息烽县 17200

杨汉奎

3

碧云洞 盘县 6500

名胜辞典

4

打鸡洞(织金洞) 织金县5400

何才华

5

神仙洞 独山县4965

李景阳

6

龙宫安顺市4500

梅正星

序号

备注

2 属多缤洞风景区

4 洞最高57m最宽135m共4层属国家级风景名胜

6 洞最高58m,最宽36m属国家级风景名胜

同时,从贵州喀斯特溶洞的成因类型上看,仅水溶洞就有暗河型、伏流型、穿洞型,顺河潜流型,渗流水洞型。在垂直分布上往往呈多属性,水流与洞穴浅深迂回,缓急无常。这些上规模和类型复杂的洞穴不仅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而且还有较高的科学考察和教学研究的价值。贵州的洞穴资源以景观资源为主,但也有一些洞穴是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化石埋藏地,还有的洞穴属于古文化遗址,具有一定的考古价值和科研价值(见表2)。

表2贵州部分古人类化石和古文化状况

时代

人类化石 文化期 地点 发行年代

更新世 猿人阶段 旧石器时代 贵州黔西 1965

早期中期

观音洞

晚更新 早期智人 旧石器时代 贵州水城硝龙洞;

1972

世早期 中期

贵州桐梓岩灰洞

晚更新 晚期智人 旧石器时代 贵州普定穿洞,

世晚期 晚期

贵州兴义猫锚洞1974

贵州普定白岩脚洞,1978

贵州桐梓马鞍山洞

时代 古人类化石文化遗址

更新世

石制品约4千件

晚更新牙齿1个 石制品56件

世早期牙齿2个 打击石器12件

晚更新头骨、下颌骨、 石制品及大量骨石器

世晚期牙齿、人类化1121件,骨器14件,用

石7件

火遗址,石制品1000多件

骨石器157件,骨器等

3、岩溶水景。贵州岩溶地区以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主, 受水文地质条件影响,难以形成大面积的喀斯特潜水,径流往往明暗交叉,排泄关系和水动力条件复杂。

岩溶湖。著名的有贵州草海,面积25KM[2]。 是我省重要的生态环境自然保护区。其他以水景为主体的岩溶湖有国家级的红枫湖风景名胜区、省级的贵阳百花湖风景名胜区等。这类资源以人工湖为主体,星罗棋布,与其他景观资源搭配,开发潜力也很大。

岩溶河与瀑布群。贵州岩溶河及其瀑布是最重要的旅游景观资源,以水景为主或重要内容的国家级风景区中就有著名的黄果树、龙宫、阳河、马岭河峡谷,荔波樟江等,占省内国家级景区的87%;在省级风景名胜区中,也有一批如贵阳花溪、鲁布格、贞丰三岔河、大枝江风景名胜区等。其他等级和未开发的类似景观也很多。仅瀑布贵州就有上千座,地下河有1076条,长度大于40KM[2]的有3条,10至40KM的共62条,这在西南各省中尤为突出。

除外,还有一批岩溶泉,仅温泉就90余个,大多为天然温泉,其中具有医疗价值的温泉达40余处,水质富含氡、锶、硫化氢等,可防治各种疾病,具有一定的旅游疗养价值和经济开发价值,但目前除息烽温泉等开发较好外,很多未能很好开发。

三、贵州喀斯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1、有利条件

(1)资源内涵丰富、景观独特,开发潜力大。

贵州喀斯特资源一是得天独厚,二是开发价值高,三是开发潜力很大,四是景观资源优势符合国内外旅游消费市场的需求。壮观的江河峡谷,优美、原始的岩溶地貌景观和植被生态系统,多层神秘的洞穴世界和鬼斧神工的钟乳石,地上地下飞瀑、天生桥、古文化遗址、再加上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民族建筑和民俗风情,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独具贵州特色的喀斯特旅游景观系统,成为我国和世界旅游资源富集的地区之一,展现出诱人的开发前景。

(2)宏观战略发展思路得以合理定位和定向。

贵州省委和省政府在《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贵州的旅游业为“重点培育的新的后续性支柱产业”,并明确了旅游业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同时,制订了“贵州省旅游发展规划”,对市场、资源开发政策环境进行科学分析,一些地(市)县也编制了规划,这些举措都为贵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3)实现了贵州旅游业“事业型”向“产业型”和“市场型” 的转变,初步形成了资源特色的全方位开发的多层次的名胜区体系。贵州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达8处,占全国总数的6.7%;省级的风景名胜区24处;面积约6122KM[2],占全省总面积的3.5%,其中以喀斯特景观为主体。在资源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已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骨干和重点的国家级、省级、县(市)对风景区相结合的贵州风景名胜区体系。

(4)初步形成了以黔中区为依托、 以贵阳为中心的点线面结合的幅射型旅游开放格局。过去贵州旅游景观区域布局以“一点两线”为主体,西线以自然风光为主,民族风情为辅;东线则相反。现已形成以贵阳为中心增加了北线、东北线,西南线、东南线和中西线等,景观资源组合更合理、更丰富,甚至通过跨省组合,扩大了旅游幅射面,形成了以贵阳为中心的多层次、多元景观资源合理配置的点线面结合的旅游景观格局。

(5)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更加改善,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为深入开发喀斯特旅游资源创造了更加优越的条件。首先是旅游交通网络建设取得重大发展,初步形成了一个以贵阳为中心的航空、铁路、公路为骨干的旅游通道网。随着龙洞堡4D级大型机场的竣工,航线航班锐增;贵黄路、贵遵路(高等级公路)已全线贯通;铁路开通了由贵阳至昆明的“花溪号”、贵阳至六盘水的“黄果树”号、贵阳至玉屏的“阳河”号、贵阳至麻尾的“小七孔”号、贵阳至遵义的“遵义”号旅游列车,这些交通线路的开通为下一步贵州旅游资源的深层开发利用和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加优越的条件。其他如电讯、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发展,为改善贵州省的旅游环境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2、不利因素

贵州喀斯特地区旅游景观资源除了该系统及环境的脆弱性、低环境容量、低承载力和低灾害承受力等因素外,还有以下一些不利因素。

(1)生态环境劣化,严重影响了景观资源的旅游价值与环境。

在喀斯特景观的分布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弱化趋势明显。再加上不适当的坡改梯、毁林开荒、乱采乱伐,围湖造田(如草海),以及对景观资源的无度开发,造成森林植被大面积缩小,水土流失相当严重。尤其是森林的破坏(掠夺性砍伐),导致岩溶地区生态系统由森林向藤本草丛及裸岩方向逆向演化。现贵州的裸石和半裸石山已达1.3万KM[2],占全省面积的7.5%,水土流失的面积近4万KM2, 这严重影响了贵州岩溶地区生态系统的平衡,并对景观资源及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2)工业污染与景观损坏也影响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多年来,由于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乡镇企业、五小工业以及采掘、冶炼、化工、建材等工业的无序发展造成环境严重污染。此污染不仅影响地表面,而且对地下水造成污染,有的直接损坏景观资源。对旅游资源的不当开发利用,使物质、能量、生态失衡,一些岩溶景观开放后,产生高变异性。如弱质性喀斯特溶洞,开发利用和保护设施不当使沉积物发生剥落、断裂;有些中低能量的洞穴,丰富的钙质沉积形态物因承受的干扰值过高而受损。至于盗采钟乳石、古化石资源的情况更是普遍。织金洞和贵阳白龙洞内部许多钟乳石、石花、石笋等均有折断、干裂、风化、变色现象,严重影响景观的观赏价值。

(3)宏观管理不到位,体制不顺, 也给景观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贵州宏观管理部门对全省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缺乏统筹规划,条块上下规划衔接不够,景区(国家级和省级)的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不高,无规划开发、无序发展,规划建设不当,盲目开发、低层次开发等问题突出;对科学开发、保护资源的宣传很不够,再加上旅游管理体制不顺,块块和条块分割严重,这势必造成短期行为和急功近利的问题,对资源开发构成了体制制约。

(4)投资资金不足是影响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重大问题。 贵州属西部落后地区,景凤资源丰富但投资资金十分匮乏。一方面由于体制分割,造成有限的资金投入分散,处于低效粗放开发状态;另一方面宏观管理层也无足够的资金对许多宝贵旅游资源进行科学的系统开发,这就造成贵州许多高品位的景观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和适度保护,从而造成景观的过渡耗损和浪费。

四、贵州喀斯特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

1、 进一行加强对贵州喀斯特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研究和宏观规划与管理。贵州喀斯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研究涉及各级旅游、国土、规划、环保等部门,条条和条块要加强协调,组织专家和各有关部门制订出一个符合贵州省省情的、切实可行的喀斯特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研究,对资源布局、构成特征、价值、生态环境、开发等进行宏观分析评价,从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发的角度提出战略思路和对策,为宏观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喀斯特地区旅游资源的调查研究,加强对景观资源环境、开发条件、配套设施、资源保护等的宏观管理和控制,以尽可能减少不当开发对景观资源美学环境的变异和破坏,并将合理开发、科学开发和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纳入总体规划的范围。

2、加强对贵州喀斯特地区旅游资源保护的科普宣传和法规建设。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大对贵州省岩溶资源景观系统的生态特点、发育机理、景观价值等进行广泛的科普宣传和教育,并形成一个热爱资源、保护资源和合理利用资源的环境和氛围。同时,要制订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喀斯特旅游资源的政策法规,如同“自然野生动物保护法”一样,从资源勘探,建设规划,环境治理与资源保护等方面进行规定。要加强景观资源保护,利用的行业执法,监督管理,规范和严格开发利用的审批程序,并严格按规划要求进行开发和建设。对开发中的资源要有科学的保护措施,要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严禁破坏、出售沉积物和化石等,鼓励成立资源保护机构,依法保护景观资源,对破坏资源者要依法严厉打击。

3、 促进贵州喀斯特地区旅游资源(内系统)和跨地区的其他景观资源(外系统)的优化组合与配置,以增强景观的整体观赏价值和开发利用效果。岩溶地区旅游景观资源开发利用包含三个内容:一是对新景观资源进行开发;二是对已粗放开发的景观资源进行深度和精细开发;三是对已开发的景区(点)进行优化组合与配置,无论是点、线、面,还是其他方式的组合,这种低成本的景观资源优化组合可以产生新的旅游热线和旅游景区,并创造新的符合旅游消费者需求的景观系列。当然在组合中要注意景观构成新颖、搭配合理,并适当增加新的景观,包括与跨地区的非岩溶景观的组合,以产生更好的开发利用效果。黄果树瀑布与龙宫等景观优化组合相得益彰,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景观优化组合以提开观赏价值,增强观赏效果,增加景点间的互补性各整体魅力为目的,而且可以创更多的“黄金线”和“旅游品牌”。

4、建立有效的喀斯特地区旅游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系统。 喀斯特地区旅游资源保护系统包括景观、景点和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系统,也包括其宏观的生态环境系统的保护。这两者不能孤立考虑,不能顾此失彼,而要系统考虑。如对微观和宏观系统的森林植被进行严格保护,减少或防止水景周围和景观资源周围的环境(定期进行环境评估),严格禁止在景观资源周围办污染型工业;加大环境和岩溶区水土流失治理的力度,大力植树造林,绿化荒山,陡坡地区退耕还林,扩大或巩固贵州生态建设试验区的范围,并增加投入,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我省喀斯特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并提高旅游资源环境的质量,最终实现贵州旅游经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兴黔富民作出更大的贡献。

标签:;  ;  ;  ;  ;  ;  

贵州喀斯特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_喀斯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