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阅兵:形式不同,内涵相通论文

各国阅兵:形式不同,内涵相通

记者/ 张帅

由于文化差异的影响,不同国家其阅兵形式也有所不同。大体从形式上可分为苏(俄)式阅兵、英式阅兵、法式阅兵和美式阅兵四种,

俄罗斯每年5 月9 日都要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西方国家相比,红场阅兵无论在规模还是在质量上都要高出一筹。数目庞大的三军士兵按照精心设计的严整方阵,迈着整齐威武的正步从广场走过。参加阅兵的还有数目庞大的坦克、装甲车、飞机和大量最尖端的导弹。当密密麻麻的士兵喊出震耳欲聋的口号,当铁甲洪流从广场缓缓驶过,当最先进的战机以遮天蔽日之势从上空呼啸而过时,那种磅礴的威严阵势简直让人透不过气来。还有一点值得一提,每年官方都会邀请参加过卫国战争的老兵加入阅兵或者观摩队伍。这些当年在战场浴血杀敌的英雄如今已经到了垂暮之年,白发苍苍,满脸皱纹,再也无法像年轻时踢出标准的正步,但依然能做出最标准的军礼。不少莫斯科市民眼含热泪,向这些老兵致敬。可以说,每年的红场阅兵都是俄罗斯人接受爱国主义洗礼的重要途径。据不完全统计,除了冷战结束后中断了几年,从二战到现在,俄罗斯已举行过大小阅兵近200 次。

俄罗斯红场阅兵

法国国庆日阅兵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常规性阅兵活动,从1880 年开始,每年的7 月14 日都要举行一次,除了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受到影响外。按常人理解,阅兵都是让本国三军战士接受领导人检阅,最多邀请外国使节和贵宾在现场观摩。但法国近年来却专门邀请国外军队参加国庆阅兵。法国阅兵也是传统,法国路易十四时代和拿破仑当政期间就有规模宏大的阅兵式。拿破仑时代到处征战,为展示战果,阅兵比较频繁。阅兵最早在巴黎郊区的赛马场,一战后首次在香榭丽舍大街举行,之后在巴黎不同的街道广场以及军事学院都举行过。历史上有一次还是在其它国家进行的,就是在1939 年二战期间,德国占领法国,国庆日法国军队在英国伦敦坚持举行阅兵。从1981 年开始到现在,法国总统都选择在香榭丽舍大街进行国庆阅兵,观礼台设在协和广场。仪式开始之前,法国总统由国防部长陪同站在阅兵车上,在法国骑兵队伍的簇拥下出现在凯旋门,沿着香榭丽舍大街缓缓前行,检阅各部队方阵。总统和重要官员在观礼台上就坐后,阅兵正式开始。序幕由法国巡逻兵的飞行表演拉开,巡逻兵的机群从西往东飞,在经过凯旋门上空时飞机机尾喷出蓝色、白色和红色的烟雾,这正是代表法国国旗上的三种颜色,紧接着法国的战斗机、直升机等各种机型在空中列队出现。空中展示结束后就是对地面部队及重要军事装备的检阅。阅兵式结束后,总统会发表答记者问,这也是法国总统对内传递重要信息的时刻。法国阅兵最独具一格的地方是会有外国军队参加,曾经有多支军队在凯旋门下列队走过。近年来,根据世界局势或法国形势,法国会在每次阅兵式中突出一些主题特点,例如:2014 年是一战百年纪念,法国邀请了80 个国家的代表出席阅兵;2015 年的主题突出反恐,法国从事反恐行动的三支特种突击部队首次参与阅兵。

英国没有法定国庆日,每逢女王诞辰、重大的纪念日,英国总是用一场小型但隆重的阅兵仪式来追溯那段“太阳永恒照耀国土”的岁月。主要还是为皇家壮声势,重温“日不落帝国”的辉煌,出动的人员主要是皇家卫队。英国阅兵的环节安排,基本还是延续着维多利亚时代的华丽传统。自源于17 世纪查理二世统治的时代,在1948 年,变成了英国国王的庆生仪式,从1820 年开始为每年的例行盛事,除了1955 年由于铁路工人罢工而取消之外,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在位期间每年都参加军旗礼阅兵,从1969-1968 年,一批由加拿大皇家骑警进贡的母马因为年事已高,从1987 年起女王改为乘坐马车来检阅。英国阅兵,走在最前面的往往是敲着鼓点的军乐队,随后是穿着红色的双排制服,戴着高高的熊皮黑帽,肩扛长枪的皇家卫队,接着是骑着高头大马,全身穿着胸甲的骑兵,后面紧跟着各军种单位。

在大国中,美国基本上没举行过大型阅兵式。2009 年,奥巴马举行过一次,更像是嘉年华狂欢。美式阅兵主要有美国、韩国、菲律宾等国家,其主要特点是娱乐性、表演性和商业性较强,犹如一场精彩热闹的武装大游行或狂欢节仪式,士兵受阅时只走行军步伐,不走正步。一些国家的阅兵还有欢乐嘉年华的意味,如印度等国阅兵。

决赛分三个环节,分别是团队必答题、团队抢答题和团队风险题。经过一轮轮的比拼,最后东华大学夺得桂冠,荣获一等奖;上海海关学院、上海师范大学获得二等奖;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获得三等奖,其他参赛队伍获得优秀奖。

印度每年1 月26 日在新德里国王大道举行国庆阅兵式,印度阅兵有一定的商业性,老百姓可以买票观赏阅兵式。印度国庆阅兵更像一场户外演出和武器展览。阅兵式上会进行高难度的摩托车特技表演,有骆驼队,还有穿着民族特色服装的士兵骑着涂满艳丽油彩的骆驼列队缓缓驶过。阅兵还以展现高尖端武器闻名,“大地”、“烈火”系列导弹,“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已连续3 年成为阅兵式上的常客,而且每年都会有更新的型号出现,体现了迅速膨胀的军力。

所有这些国家的阅兵无论选择在胜利日还是国庆日都宣扬了国家精神和国家意志,成为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阅兵的组织形式一度受苏联影响较深,后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阅兵模式。

近现代意义上的阅兵就是各国政府对本国武装力量进行检阅的仪式,通常在国家重大节日和军队出征、凯旋、大型军事演习时举行,以示庆祝节日、缅怀先烈、树立国威军威、彰示抵御外侮的决心和意志。国家阅兵代表着国家的政治意志,传递不同时期的政治意涵,也是国家形象的集中展示。

1.坚持文人相重以求大同。我在调研中深深感受到,文艺在民间,文艺是归宿,文艺蕴含喜怒哀乐。因为,文艺通过民间的哺育、参与得以普及、成长。同时,越来越多有闲暇时间的单位人、赋闲者以及离开工作岗位的各类人群,常以“文艺”为精神归宿,表达或寄托自己的生活幸福感。流行民间的说法“正处副处归为一处”也可沿用于此。专业从事文艺工作的人士,以文艺为爱好的人士;有文艺成就的人士,仅有业余水平的人士,等等,他们之间互相包容,相互看得上、处得好,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存大同而不计小异,应是文化古城亮出的文艺风景。文化人是需要被捧场的,文化人之间互相捧场,那是更生动的风景。

阅兵代表着国家的政治意志

德国:国庆日更多是反思和忏悔。1990 年10 月3 日,东德和西德统一,这一天也成为德国国庆日。国庆当天罕见大型阅兵仪式,因为正是希特勒当年悍然发动二战导致德国分裂了近半个世纪,性格内敛、充满思辨精神的德国人不愿通过阅兵来凸现军队的力量,渲染武力会让他们觉得尴尬。二战后,作为战败国,德国基本不阅兵,开放式阅兵很少。这天举行的游行基本上以反战和忏悔为主题,大多数是非官方性质。

要创设“说”书的时机。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说”课外书的时机,让他们来交流讨论自己读过的课外书,可以开课外书交流会、“说”书会等。有时可以围绕一本书来“说”,有时可以不定主题地“说”,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们能围绕着书大胆自由地说起来就行了。

中国古代就已经出现阅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多次举行盛大的阅兵,接受党、国家和军队领导人的检阅。最著名的包括开国大典阅兵、新中国成立后十周年阅兵、改革开放后新中国成立三十五周年阅兵以及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的阅兵,这些纪念和阅兵活动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独立不屈的精神状态以及推进改革开放、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意志。

然而,从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分析,我校名师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高层次的教学名师偏少;学科分布面窄,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教学名师主要集中在美术和音乐两个传统学科;年龄老化,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名师的年龄目前都已超过60岁,校级名师里中青年的比例非常低;存在“重评选,轻培育”问题等方面。因此开展艺术院校名师培育机制的探索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5 年9 月3 日上午,中国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大会,举行了盛大的阅兵活动。这次阅兵主题是纪念抗战伟大胜利、弘扬抗战伟大精神、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与国庆日阅兵不同,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阅兵代表着国家对民族先烈的祭祀,是对人民抗战的缅怀和对民族精神的纪念。这次阅兵不只是军事现役人员和军队装备的展示,同时还组织为国家和民族做浴血奋战的抗战老兵参加阅兵,而在抗战老兵中既有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战士,也有坚持抗战的国民党老兵,这代表了包括两岸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中华民族各界的心声,即对国家统一与民族富强的殷切热盼。

具有极强的政治意义:一是展示中国军事实力。通过阅兵,我国可以向世界展示人民解放军的军容、军貌、军心,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军事装备实力。有了这些硬实力支撑,才能在国际博弈中让对手心有忌惮,才能让伙伴安心合作,才能在战略博弈时让形势往更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二是向世界宣示中国维持战后世界秩序的坚定决心,通过展示自己的军事能力,来表明中国的态度和决心。三是凝聚国人信心,增加自豪感。从阅兵式上能看到保家卫国的先进装备和军纪严明的军队,有这样的军队自然就能增加信心。此时进行大阅兵,展示军荣、军貌、军心、军备,自然就会增加国人的自豪感,提升国人对国家安全的信心。

标签:;  ;  ;  ;  ;  

各国阅兵:形式不同,内涵相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