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孙智锋

孙智锋

(广西合浦县中医医院 ,广西 北海 5361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医综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6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予以研究,按照1:1的方法分为两组:西医组(n=53)、中医组(n=53)。西医组行西医综合治疗,中医组行中医综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予以观察比较。结果: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生活质量指数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明显改善,并且中医组明显优于西医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中风患者行中医综合治疗的效果十分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选用与推广。

【关键词】缺血性脑中风;中医综合治疗;临床疗效

现阶段,中风是威胁中老年群体健康的一种重要疾病,而缺血性脑中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中风疾病,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1]。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病死率,现无特效治疗方法,不仅会造成患者躯体功能障碍,还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本文通过对106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探析,研究中医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6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予以研究,按照1:1的方法分为两组:西医组(n=53)、中医组(n=53)。西医组中,男患者31例,女患者22例;年龄45-58岁,平均年龄为(51.2±3.3)岁;疾病类型:脑血栓19例,脑栓塞12例,腔隙性缺血性脑中风9例,多发性缺血性脑中风8例,小中风5例。中医组中,男患者29例,女患者24例;年龄47-59岁,平均年龄为(52.2±3.1)岁;疾病类型:脑血栓18例,脑栓塞14例,腔隙性缺血性脑中风8例,多发性缺血性脑中风7例,小中风6例。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西医综合治疗

西医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0.9%的氯化钠注射液10mL、巴曲酶注射液10u,隔日1次,连续滴注3d;之后静脉滴注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mL、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20mL,1个疗程15d。与此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适当给予甘露醇治疗;倘若患者进食较差,可给予新陈代谢等相关治疗,28d为1个疗程。

1.2.2 中医综合治疗

中医组患者给予中药静脉滴注、针灸推拿、康复的综合治疗,操作如下:在急性期,给予静脉滴注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mL、血塞通注射液200mg;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mL、舒血宁注射液20ml,1次/d,之后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中医治疗。在康复期,对患者予以针灸推拿,并且配合康复治疗,针灸1次/d,主选水沟、内关、三阴交等穴位,辅选尺泽、极泉、委中等穴位;推拿1次/d,每次1h。(1)头颈部推拿:用手指对患者肩颈部的斜方肌及膀胱经、督脉、大肠经、天柱、肩井等穴位予以拿捏;揉捏头脸部的人中、印堂等穴位。(2)胸部推拿:对患者胸腹的华盖、天枢、玉堂等穴位予以按揉。(3)背腰部推拿:用手指或手掌对患者背腰部的膀胱经、脊柱等进行按揉。(4)上肢推拿:用手指对患者患侧上肢内关、曲泽、手三里等穴位予以按揉。(5)下肢推拿:用手指对患者患侧下肢的涌泉、足三里等穴位进行按揉。最后根据患者的病情予以康复训练,28d天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与生活质量指数(PQLI)对患者治疗效果予以评价[2]。

1.4 统计分析

在SPSS 22.0统计学软件中输入两组患者的观察数据,用(±s)表示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生活质量指数,并对数据进行t检验,倘若P<0.0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明显改善(P<0.05),且中医组明显优于西医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s)

3.讨论

在我国老年人群中,中风非常常见,其中缺血性脑中风发病率达到了80-90%,具有很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并且因为临床表现比较复杂,所以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在临床治疗中,西医普遍采用对症治疗,但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有关研究显示,中医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在缺血性脑中风治疗中得到了普遍应用[3]。

中医学理论认为,急性期中风一般属于气血失调、气虚血瘀、痰瘀作祟、肾虚血瘀的范畴,为此在临床治疗中,必须注重活血化瘀。本文研究中,主要采用静脉滴注血塞通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的方式予以治疗。血塞通注射液成份主要为三七皂苷,其具有活血化瘀、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减轻脑缺血后脑水肿的功效,可以有效保护脑细胞。有关调查研究表明,血塞通注射液在急性期中风治疗中,有效率可以超过90%。舒血宁注射液为银杏叶提取物,主要成份是银杏黄酮甙和银杏内酯,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液粘度、抗血栓形成、清除自由基、增加微循环血流量、提高缺氧耐受力、保护神经细胞、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扩张血管等作用,在中风治疗中具有很好的效果。因为中风后遗症较多,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为此,给予适当的针灸推拿与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脑动脉弹性,减小颈内动脉血循环阻力,有助于建立脑血管侧支循环及软化血栓,对改善脑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通过本文研究可知,中医组患者经治疗后,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生活质量指数均显著优于西医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研究结果与张小俊、何春等人[4-5]的研究结果十分接近。

总而言之,对缺血性脑中风患者行中医综合治疗的效果十分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选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卿,白宇,王明雁,等.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早期缺血性中风的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02):127.

[2] 王秀丽,廖迎春,符小聪,等.通腑化浊方对缺血性脑中风早期康复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9):333-336..

[3] 周震,宋宛珊,王占奎,等.化痰通络方联合rt—PA对急性脑梗死溶栓后神经功能缺损及皮质神经元微观形态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8):219.

[4] 张小俊.中医综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疗效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5(03):344-345.

[5] 何春.中医综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7):121-122

论文作者:孙智锋

论文发表刊物:《名医》(学术版)2016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3

标签:;  ;  ;  ;  ;  ;  ;  ;  

中医综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孙智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