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化机制分析_市场经济论文

分化机制分析_市场经济论文

分化机制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机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协调和调节社会经济运作的手段和机制是市场和计划及二者的有机结合,即在国家有效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轴心作用来进行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调节的经济运行机制。市场经济是市场在整个社会经济运作和调节中发挥轴心作用的经济形式,因此,必然要求社会经济活动不仅必须商品化,还必须市场化。其中前者侧重于解决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置换问题,也就是生产商品的劳动耗费能否被社会承认,在多大程度上被社会承认的问题;同时它还确定了从事社会交换活动的各方彼此之间所形成的经济关系的性质,并规范了处理这种经济利益关系的准则。后者更侧重于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配置和使用的有效性问题,这种有效性从根本上讲不允许只着眼于局部,而强调局部与整体统一,否则资源和生产要素还将以市场为轴心重新流动、重新组合、重新配置,寻找最佳、最有效的场所或领域来保值、增值。这就是说,市场经济特别是发达的市场经济更注重的是企业内部的经济与整个国家经济之间的关系问题,规模经济与非规模经济、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矛盾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市场为轴心来调节社会经济的运行方向、速度、节奏、规模,来重新调动、组合、分配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配置比例的过程,就是对不同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进行评判的过程,对它们的已期决策和经济预期重新筛选和认定的过程,也是它们的经济地位和经济实力发生分化并最终所引致的优胜劣汰的过程。由此看来,分化,或者说得更确切些向两极分化,不仅是市场经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而且还是市场经济中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内在运行机制——分化机制。

所谓分化机制,就是指由竞争引起的具有优化社会生产,调节资源分配,为社会经济的筛选、整合、创新与发展提供再造动力的内在联系的客观必然性。这种内在联系的客观必然性大致包括这样几层涵义:首先,分化是由竞争引起的。竞争不仅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存在与运动的方式,而且也是生物界一切事物生存与发展的首要和一般的形式。正是在竞争条件下,才有生物界的繁衍与更新,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从静态上看,竞争表示一种矛盾关系,一种不同力量并存的格局;从动态上看,竞争则是矛盾展开的过程,是事物推陈出新的运动。正是在这种运动中,分化作为一种内在的自然必然性发挥着其应有的功能,为竞争的结果创造机会,积累条件。可见,没有竞争就没有分化,竞争是分化的必要前提。其次,竞争引致分化,但不能单纯从继起性的角度片面理解分化与竞争的关系。实践中,诸如对“两极分化”这样问题产生歧解,不能说与此误区无关。而跳出误区,从继起与并存相统一的视角来看待分化与竞争的关系,才能准确把握分化范畴的真谛。分化过程与竞争运动相伴随,并在其中发挥着调节、筛选、整合、优化等作用,正是分化机制客观实在性的有力证明。而分化作为机制,也只有从动态上,从与竞争相联系、相伴随的过程中才较容易被人们认识和把握。值得注意的是,在已有的分析中,这些内容似乎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再次,竞争引起分化,分化直接导致优胜劣汰,优胜劣汰又为再度竞争与分化重新准备条件,这就是三者之间的简单循环。在这个循环中,优胜劣汰既是竞争的结果,又是分化过程的逻辑必然。分化既由竞争引起、与竞争相伴,又为优胜劣汰的完成提供机会、创造条件,从而成为从竞争到优胜劣汰的中介机制。我们之所以如此看重分化,就是因为它是一个强有力的市场杠杆。这个市场杠杆,不仅是微观竞争主体的外在压力所形成的经济冲动力的直接基点,而且还是宏观经济结构变动、优化、升级的自动调节器。因此分化在以市场为轴心的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不容低估的。这就要求人们,既要把分化置于与竞争、优胜劣汰的联系中加以考察,又要把分化与竞争和优胜劣汰剥离开来进行分析,从而使分化在市场机制系统中的独立地位得到充分地确认和应有的重视。以上就是对分化机制概念的基本分析。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分化机制的独立性越来越明显,在经济运作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地位越来越重要。众所周知,社会生产的最初发展是通过“企业进入”即或是创立新企业,或是企业转产实现的。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就得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分化机制具体运作下的筛选、兼并、淘汰、破产等方式来完成。这个机制不仅是企业在行业内膨胀、扩张,在行业外渗透、放大的机制,而且为企业甩开枷锁、割掉疾患、积蓄力量、东山再起创造了必要的契机。分化机制的基本作用就是为分化着的不同主体的经济力量的积蓄和重新调整,发展机遇的重新选择或再度复苏创造条件。这就是分化的本来功能以及确认分化机制的意义之所在。

分化机制具有强制性及残酷性两个基本属性。其强制性是指凡加入社会经济运作、参与市场较量的主体,都不得逃避而是必须服从这个法则。就象任何人不能逃避自然规律一样,不管你是否愿意,你都必须顺应这种客观必然性。分化对于任何一个参与市场较量的经济主体来说,无非是把市场较量的内在规定性相互强加给对方并强加给自己的机制。带有强制性的分化机制犹如竞技场上的“执法官”,赏罚分明、铁面无私地执行着优胜劣汰的规则。如果实力强劲、击败对手,“优胜”的桂冠就会捧到你的面前;如果在较量中不及敌手、败落下来,“劣汰”的恶果也会无情地落到你的头上。

分化机制的另一个基本属性是残酷性。分化机制不是慈善机构,在既定的社会规则约束下,它不需要也不可能迫使分化主体之间互施恩惠与同情。相反,由于分化主体具有强烈的利己意识与排他意识,因此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就成为任何主体不可抗逆的“铁律”和必须接受的现实。优者胜,劣者破产、倒闭、遭淘汰,也就是其残酷性之所在。可见,若不利己,哪有排他;若不排他,哪有劣汰;若不劣汰,哪来的残酷;若没有残酷,哪里来激励、鞭策、推动分化主体积极进取、大胆创新、敢于冒险、敢于牺牲的精神。正如经典作家所说,分化在相当广阔的范围培植进取心、毅力和大胆首创精神。

分化机制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主要作用包括:

1.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再造动力场。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价值规律,这就要求从事商品生产,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各个主体都必须在这一准则面前亮相,接受这一尺度的检验与衡量。这种检验,与衡量,是对各个经济主体的个别劳动耗费进行认定和对他们的具体经济活动及经济行为所进行的评判;也是选优汰劣,并使优胜者的经济活力、经济对抗力得到补充、壮大,劣败者被削弱、受冷遇、遭淘汰的分化过程。这种分化一经产生,便必然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形成一个动力场,任何经济主体一旦进入这个动力场,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紧迫感、压力感。这种紧迫感、压力感将把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牺牲精神、冒险精神呼唤出来,从而把整个社会的活力和生机调动起来。这种分化不仅为分化的一极主体的膨胀、扩张以及放大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另一极主体休养生息、积蓄力量、重整旗鼓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更大的余地、更多的机会。其中分化所产生的扩张与放大效应,不仅为优胜者的“简单自乘”提供了方便,也为实现其经济规模的拓展与放大提供动力。经济规模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因而,经过分化而形成的企业联合、企业兼并与归并,就必然造成经济规模的放大,“放大了规模的生产必然引起更大规模的生产”。因此,资本的生产力才表现出无所顾忌地以几何级数迅猛增长,并一次又一次地被甩出原先的轨道,也一次又一次地卷起扩展的飓风。同时,分化的放大功能也包括败落者、失意者的潜存的收缩待机、强化待发的经济冲动力。由此可见,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不仅取决于现实的、显而易见的物质利益的诱惑和驱动,而且还来自于在已期竞争中失利,等待已久、压抑已久、积蓄已久的一种内在的经济冲动力。这种冲动力是以价值的社会判断尺度为依据,以市场机制的整合作用为机遇,以分化机制的强制性为加速器,综合转化而成的一种经济对抗力,经济扩张力,经济发展力和价值保值、增殖力。从而,分化机制成为启动社会生产力更进一步发展的机制。

2.为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创造必要条件。相对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来说,社会生产资源总是稀缺的,要使稀缺的资源能够生产出尽可能多的有效物品,提供出最大效用,就必须提高资源使用的经济效率。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在于资源的有效配置,若资源配置失调,就既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又会造成经济发展的失衡。因此,怎样才能将稀缺的社会资源通过合理配置产出更多的有效物品,提供最大的效用,早已成为人类社会经济特别是当代经济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西方经济发达国家通过近一二百年的“试错”过程,逐渐地认识和掌握了通过市场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方法,逐步地发现和摸索到经济达于均衡的一系列条件、途径以及一些基本规律,因而使其经济在近半个世纪,特别是近二十年来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持续增长与发展。在这里所谓“试错”,无非是指经过反复实践,经历无数次失败与成功的磨难,即在竞争、分化等一系列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政府干预)的相互推动、相互制约、相互弥补下,通过生产规模的扩张与收缩,经济投入的增加与削减,通过资本这种各类生产要素等同划一形式的有目的的流动与转移,来实现各种社会资源的存量与增量的重新组合、重新调配,达到有效配置以发挥最大的效用。其中分化机制的魅力是十分突出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它最具有直接地“把社会资本这样地分配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中”的功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193页)。这里所说的社会资本乃是社会生产资源的价值表现形式,而从中道出的正是分化机制作用下资源有效配置的原理。资源的有效配置的前提在于资源的流动性,资源只有流动并准确、适时地集中在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发挥作用才能提高其使用效率。而分化机制正具有直接使社会资源自动流向并准确集中于社会最需要的地方的功能。因此,这个资源与要素适时转移、自然流动、准确集中的过程,也正是在市场经济活动的筛选和淘汰中,使市场主体发生分化并重新调整和组织,以及在整个社会经济运作的弥合中实现的。

3.促进和激励产业的替代与转移。竞争及其分化是市场经济的绝对规律。生产部门内部的竞争,表现为不同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为追逐平均利润以上的超额利润,而尽可能地节约劳动时间,减少个别劳动耗费,开发新产品,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增加销售的较量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正是他们竞相采用先进技术,加强经营管理,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过程。随着这一过程的发展和深化,必将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这一竞争若在宏观层次上展开,部门之间、部类之间、产业之间的竞争与分化将充分发展。这种竞争及其分化一方面可能会引致一定时期经济结构的失衡,但在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政府干预)的约束及其整合作用下,结构性矛盾并不一定十分突出,而是收敛的。另一方面,由于竞争与分化机制的作用,也必然会引起和推动产业自身的变动——更新、升级、替代及其转移。其中既包括以传统产业为基础的产业自身的更新和升级,同时也会有新兴产业的问世与发展。因此,这就形成了夕阳产业与朝阳产业之区别,新兴产业对陈旧、传统产业的取代,以及产业的国际间转移。这种产业的更新、替代及转移,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是一种产业筛选、淘汰、分化及不断高度化的过程;对于整个世界经济来说则是产业整合、重组,结构升级与创新的过程。

标签:;  ;  ;  

分化机制分析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