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家长作用,培养特殊学生语文素养论文

发挥家长作用,培养特殊学生语文素养

孟春芳

【摘要】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从非连续性文本、思维导图、微信社群、观察日记、绘本阅读等多方面着手,发挥家长作用,可有效提升特殊学生语文素养,切实提高特殊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特殊学生;家庭教育;语文素养

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对特殊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不可忽视。从特殊学生家庭教育入手,采取恰当策略,发挥家长作用,可助力特殊学生提升语文素养,提高特殊教育教学质量。

一、利用非连续性文本,在生活实践中提升特殊学生语文素养

有效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如药品说明、购物清单、存取款单等),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能帮助特殊学生提高适应生活的能力。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被广泛运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学会从非连续文本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价值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阅读能力。对于特殊学生来说,走入社会、适应生活首先要能读懂生活中的语文常识,即从图文化的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信息。这同样也要求家长能有指导学生阅读文本、获取信息的能力。

笔者在执教生活语文《超市购物》一课时,结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邀请家长共同参与教学。一是初步认识超市。课前请家长带领孩子到超市实地观察,初步认识超市的入口处、购物区、收银台等,了解购物的一般流程,从超市的提示标识、相关文字中获取有用信息。二是初步了解物品。请家长带领孩子通过观察超市里图文并茂的介绍和相关提示,了解一些生活常见物品,如蔬菜、水果、饮料、衣服等。三是学习阅读物品名称和标价。很多物品标牌图文并茂,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事先拟好购物清单,请孩子根据清单寻找超市里对应的物品,进行选购。能力强的孩子还可以了解一些打折、促销信息。之后在教学《电影院》《上医院》等同类型课文时,家长们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课前用同样的方法和孩子进行学习热身,从非连续性文本中提取信息、指导阅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思维导图,在可视化阅读中提升特殊学生语文素养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对于有着各种各样身体障碍的特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应通过可视化阅读的方式,让语文学习的过程直观、形象、具体地呈现出来,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图文结合,把复杂的关系用简单的图文表达出来。对于特殊学生来说,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图文化,有利于提升阅读能力,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生活。这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帮助,更需要家长的长期坚持与积极参与。

目前,人工智能已应用于多个领域,其在传媒领域的角色扮演尤为突出。例如美联社的机器人写作和路透社的新闻追踪器、新华社机器新闻生产系统的“快笔小新”、媒体人工智能平台的“媒体大脑”以及个性化新闻推送等AI与大数据等多种技术的结合应用给媒体和受众带来新闻传播的盛宴。但目前AI 的发展仍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在其应用过程中不免产生众多问题。

试验饲料以鱼粉及豆粕为主要蛋白源,共设计7组蛋白水平饲料,蛋白含量分别为35%、38%、41%、44%、47%、50%、53%(分别记作组别P1、P2、P3、P4、P5、P6和 P7),饲料主要营养成分见表 1。试验鱼为顺昌县兆兴鱼种养殖有限公司利用野生大刺鳅自繁育的同批次子一代苗种,经浮游动物、水蚯蚓、鳗鲡配合饲料系列饵料培育至幼鱼[平均体重和全长分别为(5.21±0.15)g和(11.62±0.91)cm]。挑选外表正常,健康的个体暂养于直径1.5 m的玻璃纤维桶中超过2周,鱼体稳定摄食后移至150 L玻璃缸中进行正式试验。

笔者组建了家校社群,通过微信社群传播知识,让知识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除了教师,家长也可以随时将生活中的语文知识,如旅游导览图、车站广告、交通服务信息、天气预报、商场海报等,通过照片、文字、视频等形式发布到微信群,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并在轻松愉快的聊天交流中,渗透生活语文知识。如:以配图说话的形式引导特殊学生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图意,以问候语接龙的形式学习使用礼貌用语,以词语连连看的形式积累同义词。

三、利用微信社群,在语言表达中提升特殊学生语文素养

抓住机遇,深入研究国际文化传播和运行特点,挖掘提炼适合国际传播的亳文化,重点扶持富含亳文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扶持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中医药、休闲养生、药膳美食等企业国外经营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亳文化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努力在满足消费中使国外受众认同和喜爱亳文化。同时,重视文化产品的创作,研发具有亳州地域特色的优秀文化产品,建立文化产业聚集区,提高文化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和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亳州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微信,是现代化即时通讯工具,使用之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交流表达,其已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微信的便捷性、友好性和趣味性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家校之间的距离,微信能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枯燥的交流趣味化,让家长和学生感到亲切,产生情感依赖,容易打破隔阂,使双方坦诚交流。微信作为提高特殊学生表达交流的一种家校合作媒介,深受特殊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笔者在执教聋语文《春蚕》《老山羊请客》《故宫博物院》等课文时,课前请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完成课文思维导图。通过亲子阅读、共同制作思维导图,增强了家长和孩子的感情,让家庭教育更具实效,也为课堂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在教学活动中也发现,很多思维导图设计新颖、别具特色。一是用时间轴来标注文章脉络。对于《春蚕》一课春蚕的生长过程“极小极小—半寸来长—越长越大—快‘上山’—‘上山’结茧”,用时间轴的形式表达一目了然。二是用参观图来记录所见所闻。如《故宫博物院》一课内容丰富,按照由南到北的顺序,随着作者观察视角的转换,介绍建筑群规模宏伟壮丽、布局和谐统一,显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参观图形式,将具体的文字转化为形象的图表,图文结合,既清晰又有条理。三是用情节链来呈现文章内容。如《老山羊请客》一课中用相同的句式展示了不同的内容,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殊儿童来说,非常容易混淆。将课文内容用情节链的形式呈现出来,清晰明了。除了语文教学,在每学期组织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笔者还要求家长指导孩子绘制游览图,将思维导图运用于日常活动,在可视化阅读中助力特殊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四、利用观察日记,在种养活动中提升特殊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实践是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习得的重要途径。应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的语文教育资源,拓展学习空间,增加实践机会,促进学生不断积累和丰富生活语言及经验,提高生活语文的综合应用能力。《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对三个阶段的综合性学习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低年级段,观察校园环境,能用自己的方式说出观察所得;中年级段,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高年级段,参与社区生活,能运用图片、文字展示或语言表达在社区生活的经验。

笔者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种养活动,通过家长和孩子共写观察日记的形式,让家长在和孩子的互动中感受亲情的力量,不断提升特殊学生的生活语文素养。观察日记要求通过眼、耳、鼻等多种感官仔细观察,体会自然界和社会中的各种现象,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观察日记的内容多种多样,可以写四季美景,可以写植物生长过程,还可以写气候变化等。笔者首先组织特殊学生家庭开展发豆芽、种草莓、养蚕等种养活动。通过浇水、通风、采摘桑叶等引导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种植技能,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生命的成长过程,激发孩子探索自然的兴趣,提高认知能力,更培养了他们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从而养成爱护动植物的好习惯。其次引导家长孩子共写观察日记。通过图文并茂的种养观察记录,促使孩子关注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事物的变化,培养他们求实、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组织观察日记评比活动。以家庭为单位展示种养成果和观察日记,进行评比颁奖,将优秀作品在全校展出,普及知识的同时营造浓浓的家校合作氛围。

五、利用绘本阅读,在亲子合作中提升特殊学生语文素养

绘本,作为“画出来的书”,不仅能讲故事、传知识,而且可以全面帮助学生建构精神世界,培养多元智能。笔者所在学校通过举办绘本阅读节,借助绘本丰富多彩的图片和形象生动的文字,培养特殊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丰富他们的语言和情感。

绘本阅读节以班级为单位精心设计了家庭篇章,展现阅读成果。一是组织家庭书屋评比。父母良好的阅读习惯、浓浓的家庭阅读氛围,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成长。家庭书屋评比活动中,提出了“一张书桌+一个书架+一点好书+一个家庭知识库+一种阅读好习惯”的五个一要求,引导特殊学生家庭积极走上阅读之路。在学校的午间休息室,也配备了大量的绘本,供午间陪护的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二是组织亲子共读活动。亲子共读,就是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从而引导孩子爱上阅读。学校先后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亲子共读,开展“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读书”主题手抄报活动,分享各个家庭的共读成果,吸引其他特殊学生家庭也参与到活动中。三是开展家长讲绘本活动。邀请部分家长进课堂,开展讲绘本活动。活动中,有的家长不但形象生动地讲述故事,还装扮成绘本故事主人公,立体呈现故事内容;有的家长制作了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将故事内容通过课件图文并茂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还有的家长购买了立体绘本,和孩子们在游戏中讲故事。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家长提供了丰富的家庭教育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家庭阅读时间,让家校合作更为有效,更好地促进特殊学生生活语文素养的提升。

小熊与花瓶
曹傲(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特殊教育学校)指导老师:刘嫣静

【中图分类号】 G760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区域性特殊教育学有优教保障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的成果,课题编号:B-a/2016/02/69。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特殊教育学校,215500)

标签:;  ;  ;  ;  

发挥家长作用,培养特殊学生语文素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