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之我见论文_王龙琼

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之我见论文_王龙琼

黄宁艳

(万源市黄钟中心小学校 万源 636357)

【摘 要】:所谓思维能力就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让学生有所想象、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的能力,其目的是让学生的头脑越来越聪明,以及不断努力和进步,进而变成有用于社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浅谈 思维能力 培养 方法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教学不是教给学生有关数学的一大堆知识和符号,关键是引导学生和开启学生的思维能力。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笔者在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主要从以下几个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激发动机,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在教学中,动机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和动力,心理学家布鲁纳把动机原则作为一个重要原则,认为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儿童是有个性的人,他的活动以兴趣作先决条件。兴趣可以产生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源之一,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教学“相遇问题”时,为了扫清学习障碍,上课开始,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先由两位同学教室的两端面对面行走,设问:“这两位同学行走的方向怎样?两位同学行走的结果如何?”这样通过生活实际的直观演示,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理解“相向”、“相遇”、“相距”、“同时”等抽象概念,积极主动地参与对新知识的探求。

其次是加强思维方法的指导。小学生对程式化的教学方法感到枯燥,要注意把学生熟悉的事物同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变抽象为直观。如,通过“学号是质数,合数的学生分别站起来”的游戏,使学生形象地领悟质数与合数的区别。又如,教学圆柱侧面积时,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很快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三是通过变换那些用来说明概念的直观材料或事例的形成,使其中的本质属性保持恒定,而非本质属性时有时无。作这样的变式练习,能使学生思维活动从偏见与谬误中解脱出来,从而灵活地应用一般的原理、原则来解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增加含嫡信息,提高思维密度

如果信息本身一部分已被认知,还有一部分不确定性而不能消除,这类信息就称为“含嫡信息”。学生学习就是接收信息到消除不确定性的过程。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处处讲深讲透,学生不经过“生疑——解疑——省悟”的思维过程,那么充斥课堂的便是“饱和信息”,便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其产生内驱力,学生的思维也得不到发展。思维是一个信息传递、接收和贮存、加工的过程。因此,要激发思维活动,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地控制,有计划、有目的地传递含嫡信息,从而提高思维密度。

1、以内部言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要让学生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提出思维要求,而且要留有一定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在教学中,让学生先想一想再去做。使学生言语与行动逐步起着自觉调控作用,促进思维的内化,从而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例如:“五年级一班现有学生49人,男女生人数的比是4:3,那么,五年级一班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对这样的应用题,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试着做,而不是由老师直接教给学生怎样去解,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可以得到多种解法,老师可以再将这些不同的解法进行归纳和小结,评出最优的解法,并对其余的解法给予充分的肯定。学生的兴趣自然会得到提高。

2、以内部言语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现代教育观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通常是以语言为载体表现出来的。著名心理学家加里培林在关于智力形成的学说是提到,智力活动始源于物质活动,以语言为中介,内化为人脑的内部言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操作学具时,要把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结合起来,也就是从外化到内化,在操作中使操作与思维能紧密结合,从而发展学生的内部言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三、训练主体思维,优化思维品质

数学既能锻炼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又能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主体思维善于在事物的不同层次上向纵横两个方面发展,向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发展,达到对事物的全面的认识。为此,老师应重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提示数学问题的实质,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先对问题作整体分析,构建数学思维模型,再由表及里,提示问题的实质。当问题趋于解决后,由此及彼,系统地研究相亲的问题,做到解决一题可解一类题,即触类旁通。以对应用题的训练为例,老师要善于从横向、纵向、逆向、系统等多层次、多方向上进行演变、扩展、加深,才能达到既不增加教学的密度和容量,又能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也只能这样,才能不增加学生负担。所谓纵向延伸,就是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沟通前后联系,弄清知识由浅入深,逐步深化的递进层次结构;而横向展开,就是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多种途径进行解题,此种方法适用于练习课与复习课,它能使学生的思路更开阔;而逆向回转,训练学生从顺、反两个方向思考问题,有利于提高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和灵活性。最后,以一题带一类,如,在教完简单工程问题后,可以将工程问题与工作问题及相遇的行程问题三都联系起来,这样就能用同一知识统一解决不同问题,构建了一个知识的小系统。

总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教学工程,只要持之以恒,就会收到应有的效果,为社会培养无数的创新型人才。

论文作者:王龙琼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3年10期(下)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5-4

标签:;  ;  ;  ;  ;  ;  ;  ;  

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之我见论文_王龙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