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口腔粘膜病的疗效论文_杨娟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口腔粘膜病的疗效论文_杨娟

杨娟 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人民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5200

【摘 要】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口腔粘膜病的临床疗效,并对其进行深入评价。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 年7 月~2013 年7 月收治的90 例口腔粘膜病患者,随机的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9%生理盐水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使用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进行治疗,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通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可知,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治愈率为51.1%,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治愈率为33.3%,总有效率为80.0%,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不良反应的研究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通过研究发现,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口腔粘膜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口腔粘膜;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7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6-069-01

口腔粘膜病是口腔粘膜的色泽、外形、完整性以及功能发生变化,其发病因素与患者口腔条件以及全身或者系统因素相关联[1]。随着医疗技术和免疫学的不断发展,临床上关于口腔粘膜病的检出率也越来越多,比如天疱疮和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等,此病虽然能够使用药物对其进行控制,但是目前对此病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法[2]。本研究将对口腔粘膜病的方法进行分析,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1 年7 月~2013 年7 月收治的90 例口腔粘膜病患者,随机的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45 例,男性患者21 例,女性患者24 例,年龄16~61 岁,平均年龄(31.2±4.6)岁,复方性口腔溃疡27 例,创伤性溃疡18 例;对照组患者45 例,男性患者23 例,女性患者22 例,年龄15~62 岁,平均年龄(32.1±3.8)岁,复方性口腔溃疡29 例,创伤性溃疡16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上经对比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利用9%生理盐水的棉签涂抹于溃疡面,一日三次;实验组:使用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直接喷雾于溃疡面,一日三次;此外,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联合使用其他口服药物。

1.3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3]治愈:患者在用药3 天内口腔溃疡面完全愈合,临床症状和疼痛感消失;显效:患者在用药3 天内口腔溃疡面基本愈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疼痛感基本消失;有效:患者在用药一周后口腔溃疡面的面积缩小,临床症状和疼痛感有所减轻;无效:患者在用药一周后溃疡面的面积无变化或者变大,临床症状和疼痛感无变化或者加重。

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实验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照组与观察组之间的差异用P<0.05 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者通过不同方法的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发现,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治愈率为51.1%,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治愈率为33.3%,总有效率为80.0%,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分组 例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实验组 45 23(51.1) 14(31.1)6(13.3) 2(4.4) 43(95.6)*

对照组 45 15(33.3) 16(35.5)5(11.1) 9(20.0) 36(80.0)

注:与对照组对比,*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对比通过对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情况进行观察发现,两组患者没有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口腔粘膜病的溃疡面一般有炎性细胞浸润与纤维蛋白渗出,组织病理变化没有特异性的炎症。口腔粘膜病通常在早期表现为上皮水肿,接着出现上皮损坏致使其脱落,并形成溃疡,其表面出现纤维性渗出物,在固有层和粘膜下层均有炎细胞浸润,多数表现为淋巴细胞、浆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中胚层以及神经外胚层细胞分裂的修复和再生,有较强的血管生成作用,可对细胞增加和繁殖以及移动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是修复皮肤损伤的新型药[4]。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也就是贝复济,属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一种,具有促进细胞分裂或者分化和血管新生、修复损伤组织、加速创伤面愈合、改善创伤面血液微循环和损伤组织神经再支配等作用。

根据相关报道表明,传统口腔粘膜的治疗方法一般注重对患者局部的止痛,对缩小溃疡面,促进患者溃疡面愈合方面的关注度不够,致使其治疗效果不理想;贝复济的生理效应比较广泛,在组织受损的情况下,贝复济能够保护并促进细胞的增值和分化,比如促进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可应用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上[5]。本研究通过对口腔粘膜病治疗方法分析,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发现,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相对于传统口腔粘膜治疗方法,使用贝复济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口腔粘膜病是口腔中的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且容易反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够促进细胞增殖并对新生细胞的降解产生抑制作用,同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加速促进创面的缩小和愈合,减少治疗时间,促进患者的康复,对治疗口腔粘膜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1]陈珊,柳志文,尹丽芬等.1659 例口腔粘膜病临床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4(7):409-411.[2]孙正.我国口腔黏膜病学的发展现状与思考[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9,44(6):324-326.[3]林仰东,赵博,殷恺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的作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20):3184-3189.[4]蒋元敏,杨学英.四种局部给药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经济学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6):820-821.[5]丁杨飞.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济)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愈合的影响[J].海峡药学,2012,24(9):170-171.作者简介:杨娟(1978-)女,本科,主治医师,籍贯:辽宁省法库县,研究方向口腔全科

论文作者:杨娟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9

标签:;  ;  ;  ;  ;  ;  ;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口腔粘膜病的疗效论文_杨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