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之我见论文_王淑平

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之我见论文_王淑平

王淑平 吉林省洮南市瓦房镇中心小学 137100

数学是门逻辑性强、十分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则正处在由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认知阶段,同时又活泼好动,对呆板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反感和抵触情绪,但是当他们对数学发生兴趣时就会觉得“乐在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保证。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的学习呢?

一、在课堂上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

1.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注重心理交往

要注意运用教师的感染力,在向学生提出要求时,使学生感到亲切、善意,这样做,教师提出的要求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并成为推动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让学生感到师生“共同在解决问题”,建立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师生之间的沟通、往来,主要是通过口头语言的传递。但也经常借助于表情、手势、眼神等其他方式。

2.努力创建一个“我们在进步”的学习环境

从儿童心理特点来看,当他们看到自己进步,内心产生对学习的愉快情感、体验时就会增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信心更足。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利用学习成果反馈作用是很有成效的。在教学中应用反馈教学艺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师生的信息相互及时传递,信息量得以控制,取得最佳效果。另外,要特别注意为后进生在心理上、精神上创造条件,创造一种善意的环境,激发他的兴趣和提高他的积极性,这样后进生的自信心就增强了,上课不再担心、紧张,对学习也就感到愉快了。

二、变枯燥无味为活泼有趣

从心理特点看,他们渴望学习知识,但感觉与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很明显,极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从年龄特点看,因年龄尚小,注意力不易稳定,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全神贯注,不感兴趣的则心不在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总之,兴趣对低年级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诱发求知欲望

所谓“动手能力”就是实际操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手脑并用的操作活动是十分必要。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常常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棍、圆片、三角形、小动物或摆算式等等。

如在教学位置时,我先走到一位学生座位前,把他的数学书拿走后问学生:“他的座位上有没有数学书,没有了用什么表示?”学生自然知道用0表示。紧接着,我让大家把自己座位上的文具盒、作业本等放在抽屉里,问同学们座位上什么都没有怎么表示?从而得出0可以表示没有。在讲乘法口诀时,我会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图片,自己总结得出2~9的乘法口诀。

2.形式多样、新颖的练习方式

要把学生获得的知识变为技能,需要反复多练。我采用多种感官参与的方法。如在组织学生做口算练习时,除了大家常用的视算、听算和对口令外,还可以用“打手势算”的联系方法。总之,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

3.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

儿童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为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变换教学方式,通过做有趣的游戏,让他们在玩中学,可以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容易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采用的游戏活动有:开火车、接力赛、夺红旗等。

4.生动有趣的学习竞赛

除了在游戏活动中搞些竞赛外,还可以常搞“速算比赛”、“指得数比赛”和“抢题比赛”等生动有趣的数学竞赛。大家跃跃欲试,情绪高涨,大大提高了练习效率。

总之,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遵循一个原则:“乐之者不如好之者”。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注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他们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

论文作者:王淑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9月总第2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4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之我见论文_王淑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