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进展研究论文_付殷

黄芪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进展研究论文_付殷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1.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缺血性心肌病是世界范围内主要致死及致残的首要病因,其最佳治疗手段是通过介入治疗进行早期心肌再灌注。所以心脏移植,冠脉搭桥,心脏冠脉内溶栓术等手段都已在临床广泛应用。这些心脏疾病的治疗手段的本质都是对缺血心肌恢复血液再灌注,但这些方式可能会由于开放缺血心肌冠状动脉血流导致心肌细胞损伤甚至死亡。这一现象在1966年就已被发现,被称为心肌再灌注损伤。40%~50%的心肌梗死范围由可挽救的心肌进展而来,故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存在降低了有效治疗手段的完整获益。因此,研究有效的心脏保护方法以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已成为心血管疾病防治研究中普遍关注的热点,而且此机制也成为了心脏保护的一个重要靶点。

心肌缺血的发生机制目前仍在深入探讨中,但多数学者及实验研究均认为其发生机制与细胞内Ca2+超载、心肌细胞凋亡、氧自由基(OFR)的产生及线粒体渗透孔开放等密切相关。“本虚标实”是中医认为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根本病因。气虚、阴虚或气阴两虚、阳虚或阴阳两虚,及气血两虚等属本虚;痰瘀、寒凝、血瘀、气滞,或病因相互作用则属标实。

目前随着对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许多防治药物和措施已经不断出现,如机械性保护、减少心肌细胞的Ca2+超载以及避免心肌出现炎症反应。现在临床上避免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减少再灌注对血管的损害及治疗血栓并发症的主要药物有Ca2+拮抗剂、Na+-Ca2+交换体抑制剂、GPIIb/IIIa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ACEI受体拮抗剂等。而通过机械性刺激得以激发的内源性心脏保护机制可避免远端斑块栓塞,现阶段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心脏保护措施,但机械性刺激激发内源性心脏保护的临床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寻找可应用于临床的安全有效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药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2.黄芪的药用研究

药用黄芪目前分为蒙古黄芪及及膜荚黄芪,均属豆科黄芩属,是深根性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中蒙古黄芪的药效佳,也是本次实验用药,以下简称其为黄芪。黄芪分布在东北和华北地区,为旱中植物。黄芪味甘,微温。归脾,肺经。补气固表,托陷升阳,益气活血除胸痹。其善补肺气行血脉,善治胸中大气下陷,可用治胸阳不振,气血痹阻之胸痹证。黄芪之益气效果早在《名医别录》中就有它“逐五脏间恶血”的记载,《本经逢源》云其可以“通调血脉,流通经络,可无碍于壅滞也”

2.1黄芪的植物学特征

黄芪的植株一般在40cm-80cm之间,羽状复叶具小叶25枚-37枚,小叶呈矩圆形,顶端微凹,叶长5mm-10mm,宽3mm-5mm;荚果为半卵圆形,膨胀,有显著网纹;种子呈宽荚豆形,两侧较扁,黑褐色或褐色,种子皮表面具有黑色斑纹,光滑,革质。

2.2黄芪的化学成分研究

黄芪的化学成分主要以黄芪多糖、黄芪皂苷、黄酮类的化合物成分为主,其中多糖类以葡聚糖和杂多糖为主[1]。黄芪中的杂多糖多为水溶性酸性杂多糖,黄芪多糖中葡聚糖又有水溶性葡聚糖和水不溶性葡聚糖 [2]。黄芪皂苷目前已分离出40多种,黄芪黄酮类的化合物目前大概分离出40种左右的黄酮类化合物[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黄芪防治心血管疾病的进展

孟氏等[4]研究发现黄芪总皂甙可抑制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说明其可降低心肌细胞肌质网的钙负荷,并抑制脂质过氧化是其有轻度钙拮抗作用的机制之一。程氏等[5]研究发现黄芪预处理组可明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减少MDA的产生,提高SOD活性,明显提高HSP70表达水平,说明黄芪预处理可减少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李氏等[8]研究发现黄芪可使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GSH-Px活性提高,MDA含量降低,改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缩小线粒体平均面积周径。说明这种作用可能是黄芪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邱氏等[7]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黄芪含药血清对AngII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黄芪含药血清可明显抑制AngII导致的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由此说明黄芪保护心肌的作用可能与此机制有关。何氏[8]实验发现黄芪可以起到调节MAPK 细胞信号通路的作用,减少TNF-α的生成,抑制Bax表达,进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说明此作用是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徐氏[9]等观察到黄芪预处理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其可明显缩小家兔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脏的梗死面积、降低血浆中LDH、CK含量,促进LVSP、+dP/dtmax和-dP/dtmax的恢复,说明黄芪预处理对麻醉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彭氏等[10]以原代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为实验对象,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心肌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在缺氧前加入10 g/L、100 g/L、1000 g/L浓度黄芪的实验组较之模型组细胞凋亡率降低,TNF-α mRNA的生成减少,说明一定浓度的黄芪可能减少缺氧心肌细胞凋亡及损伤,并抑制TNF-α表达,但该作用并非与浓度正相关。徐氏等[11]应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离体兔心脏模型,在心肌保护液中加入黄芪注射液,结果发现黄芪可提高外部- 5c- 核苷酸酶的活性、显著增加腺苷含量、改善冠状动脉损伤、降低MDA含量、显著降低肌钙蛋白- T 的释放,说明黄芪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维持心肌细胞外部- 5c- 核苷酸酶的活性,显著提高内源性腺苷释放,可能是黄芪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

[1]陈国辉,黄文凤.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8,17(17):1482-1485.

[2]卢彦琦,贺学礼.黄芪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综述[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27(4):40-42.

[3]仝欣.黄芪主要成分的药理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1,22(5):1246-1249.

[4]孟丹,陈相建,杨笛,等. 黄芪总皂甙对培养大鼠心肌细胞钙超载的影响[J] . 中国临床康复,2004,8( 3) : 462- 463.

[5]程桂荣,易胜中.黄芪预处理大鼠心肌保护效应的实验研究[J].高血压杂志,2009,91(6):316-318.

[6]李萍,袁艇,熊凡,等.黄芪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脂质过氧化、超微结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4):913-916.

[7]邱宇安,陈火国,李丽红,等.黄芪含药血清对血管紧张素II致内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J].重庆医学,2015,44(6):741-745.

[8]何蕾.黄芪注射液抗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

[9]徐庆,宋丽华,汤碧娥等.黄芪预处理对麻醉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2): 54-56.

[10]彭定凤,柯丽,李论,等.黄芪对缺氧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J].临床心血管杂志,2003,19(4):234-236.

[11]徐世安,徐斌,郑有仁. 黄芪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1999,34(10):663-664.

论文作者:付殷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4

标签:;  ;  ;  ;  ;  ;  ;  ;  

黄芪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进展研究论文_付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