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德育管理问题研究论文_钟质强

农村小学德育管理问题研究论文_钟质强

摘要:从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现状出发,客观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从加强德育管理工作的规范目标确立、以思想政治课程主阵地的德育教育资源和内容的拓宽、思想品德教师的业务素质提升,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教育合力网的搭建四个方面,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德育管理工作;农村小学;对策性建议

中小学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前沿阵地,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文将结合个人工作实际,就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具体实施谈几点建议。

一、充分认识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一)小学德育的重要性

6~12岁的小学生,不仅是身体增长最快、知识能力增长最快的阶段,也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小学生因为年龄小,社会经验欠缺,思想、认知特点发展处于萌芽时期,可塑性强,更容易模仿学习。品德发展心理研究表明:“中小学儿童的品德是从习俗水平向原则水平过渡,从依附性向自觉性过渡,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过渡,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从此意义上讲,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通过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家庭与社会的全方位实施,对小学生道德认识的学习心理、道德情感的需要满足、生活道德和行为习惯的指引性养成具有过渡性的作用,这将为人的一生的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德育工作是小学阶段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小学生的长远、深远发展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这就决定了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生命和灵魂,是学校教育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诉求,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就是要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小学德育工作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家长唯成绩论,无视德育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网络的普及,农村家长已不再闭塞狭隘,越来越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更坚信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也就更加认定学习成绩的好坏高低是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以怕影响学习为由,不让孩子参与任何家务劳动和社会劳动,导致小学生几乎不会做任何事情。长期以往的结果是自己的事都做不来,更别说帮助同学、班级做事情了。家长对孩子的奖励原因多是因为成绩好、100分,奖励的形式也多是物质性的而非精神层面的。导致小学生产生了错觉:学习成绩好,就能拥有一切。

(二)学校重智育,忽视德育工作

1.德育目标的制定不合理

德育目标的制定不符合德育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没有结合农村小学特殊的年龄特点、思维规律和认知发展规律,导致德育工作盲目地沿袭旧制,缺乏小学低中高不同年龄段的层次性和现实性。在小学的评价体系中,以三好学生为例,学习好是唯一标准,而很少将思想品德好、身体好纳入评价考核的范围,造成学生对思想品德的轻视。

2.德育课程实施的缺失

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施,无论是内容还是教学方式方法相对滞后。因升学、联考等压力,思想品德课,被语数外主科代替上课的情况非常普遍。课时得不到严格的贯彻落实,思想品德课特有的德育教育得不到充分发挥。而事实上课程是小学生德育教育和行为养成的主渠道。

3.德育教师的整体水平不高

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师整体素质水平较差、职业素养不高,严重影响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如思想品德教师一般是其他科任教师兼任,业务不精;老师没有很好的自我反省和工作反思,起不到身正为范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对策性建议

(一)转观念、定目标、强评估

1.全员参与德育管理工作

从校长到班主任、所有任课教师全员参与小学德育管理工作,落实校长主体责任、班主任第一直接责任的工作管理机制。

2.重视德育管理工作

加大对德育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和研讨。借助周五下午理论学习的契机,讲授小学德育理论、剖析典型鲜活事例、班主任、任课教师谈德育工作困惑或认识等,彻底转变轻德育的观念和行为,在德育工作中,发挥“亲其师信其道”的作用。

3.制定德育管理工作的各项制度

认真分析小学低中高不同阶段思想品德的状况,明确与之对应的德育工作目标、基本内容和具体要求,以及对参与德育管理工作的教职员工的评定标准和实施细则,明确不同德育参与者的工作职责,使小学德育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有章可循。任课教师的德育管理职责在于深入挖掘所教学科的德育因素,完成学科的德育目标。如语文《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上反复朗读主要段落、讨论雨来的英雄事迹,了解战争的特殊时期主人公雨来勇敢机智所表现出的英雄行为,从中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并延伸到和平时期爱国主义的讨论。

(二)以小学德育课程为主阵地,拓宽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渠道和内容

1.建设和谐绿色的德育育人环境

首先,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如常规性的周一主题升旗,让包括旗手、护旗手、国旗下讲话等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对国旗的珍视、升旗动作的规范、国旗下讲话中的好人好事、健康生活、学习习惯的分享,小学生感同身受地受到德育教育的熏陶,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认知;如结合清明、端午等具体节日的德育实践活动,从节日的起源、节日的风俗文化、饮食等方面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

其次,发挥榜样的模范作用,如校园橱窗开设“德育小先锋”专栏,图文并茂,专项报道在校小学生的尊老爱幼、正确言行的点滴事迹,让小学生对榜样看得见摸得着,并引导小学生人人争当榜样;也可以利用校园广播站和校园小报,报道学校、社会和国家在航天、科技创新等各领域的模范人物和模范事迹。

2.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主体作用

首先,小学德育管理工作中,小学生不是被动的被管理者,而是主动的自我管理者,因为学生是一切教育的主体,包括德育。如让每个小学生熟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严格按照执行,慢慢地,就成为一名孝敬父母、热爱集体、诚实守信、热爱大自然的合格小学生。

其次,小学生参与到班级德育教育中,如班规的制定,小学生都提出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谈论、修正和完善,最终形成有约束力的班级管理条例。每个小学生既是班级管理条例的制定者、执行者,也是监督者,帮助同学之间自我管理。

参考文献

[1]肖功亮.关于农村小学管理中德育和安全管理的问题研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9):177.

[2]陈志杰.农村小学德育管理问题研究[J].读写算,2018,(7):63.

[3]孙延生,姚俊芳.农村小学德育管理问题研究[J].魅力中国,2015,(12):82.

[4]李选辉.关于农村小学管理中德育和安全管理的问题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6,(002):86.

[5]何勇.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魅力中国,2019,(7):146-147.

[6]刘美函.农村小学德育管理问题研究——以哈尔滨市L中心校为例[D].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7]田正志.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现状及提升对策[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9).

论文作者:钟质强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  ;  ;  ;  ;  ;  ;  ;  

农村小学德育管理问题研究论文_钟质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