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农村初中学生写出富有生活情趣作文的探索论文_聂汉明

指导农村初中学生写出富有生活情趣作文的探索论文_聂汉明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白垢学校 526551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的重要尺度。然而,农村学校条件简陋,学生受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制约,知识面窄,不善表达,导致作文大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如何去拓展农村初中生的写作能够热爱写作,能够语言流畅地表达出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呢?

关键词:写作 学生 内容 农村

如何指导农村中学生写出富有生活情趣的好作文, 2011 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第四学段(7-9 年级)写作的要求中明确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但我在农村初中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 初中学生由于受农村生活环境的局限、教育背景条件较差、教育设施的落后和师资力量的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对身边的人和事物缺乏准确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进而影响着他们在语文方面的写作能力和选题水平以及社会交际能力,害怕写作、不愿写作、无从下手、选题偏离、叙述含糊、意境模糊已成为农村多数学生的口头禅。为了完成任务,他们只好敷衍成篇,写出来的内容往往枯燥乏味、空洞干瘪、感情虚实不分。学生总觉得自己三点一线的生活没有新鲜感,没有内容可写,作文假、大、空得让人不忍卒读。但生长于农村的学生,有着丰富的材料和鲜活的细节,我们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借助这些写出富有生活情趣的作文,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呢?

一、激发学生广泛的写作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首先,写熟悉的内容,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看出,传统的作文命题方式和现代网络流行的新型话题,难以让农村学生展开自己的写作思维,作文命题应开放,具有灵活性,所以在选题方面应该紧紧围绕农村孩子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事、物、景作为作文内容,以真实生活迹象为背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有所表达、有所想法、有所感慨。其次,用鼓励性的评价给予学生自信心。在教学中,我发现,鼓励的学生成绩偏高,写作水平灵活多变。因此在作文中和回答问题的同时,给予相应的鼓励和支持,潜意识启发学生充满活力,激发情感。最后,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激发写作兴趣。我们以保证课程进度相当的情况下,可以展开游戏作文比赛、课外演讲比赛、诗歌朗诵、读写评定大赛、综合测试大赛等等,使得枯燥乏味的“一线式”课堂变为开放、灵活的学生精神校区,从“不愿去写”培养成“我还要努力”的全面发展过程,从而激发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学习能力。

二、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体验农村风景绚丽多彩、生活丰富多彩,时刻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美丽新奇的风景画和朴实清新的风俗画。

但是,为什么学生的笔下总是凄美迷离或者气势磅礴如大幅山水画,很少有人能写出“田家少闲月”的辛劳,偶尔有习作中出现自己参与劳动的情景,也无非是家庭大扫除或是学煮饭烧菜,劳动的“累”感被虚假夸大,显得极为肤浅。至于农村里的民俗风情,更是极少出现在学生的习作中。为什么那多变的美景和淳朴的民风无法在农村学生笔下表现出来呢?说到底,是因为农村学生逐渐被娇生惯养,缺少生活体验。唯有对生活有丰富的感受,才能写出富有生活情趣的好文章。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或是指导他们走进生活,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当蹲在田垄上细心观察时,他们自然会明白奶仔草之名的由来;当爬上桑树时,他们自然能品味出桑葚酸甜的美味;当拿起梿枷甩上半天时,他们自然能真正体会劳动的艰辛,自觉养成珍惜粮食的习惯。没有体验,就没有成长;没有体验,就没有写作。只有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丰富情感,才能将所见、所闻、所感付诸于笔端,写出富有生活情趣的文章。

三、进行必要的写作指导。

1.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可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从写作的角度来对课文进行写作的分析和指导,让学生从课文中了解更多的写作基本知识、写作方法等。如朱自清《背影》中的开头用的就是开门见山的写法,直接点题。这样,让读者感觉到简洁又直截了当。结尾时又和开头照应,用的是首尾照应的写法。

2.强化语文写作逻辑和语文语法。语文写作逻辑关系到作文深度、正规度和说服力,强化语文写作逻辑的规范性和前后衔接能力,有助于学生思维缜密和落笔自如。很多老师在教学生写作时,往往忽略语文的语法和逻辑性,这样使得学生的写作风格和写作程度忽高忽低,造成了没有根底的树苗,经不起“风吹雨打”和“雷电抨击”。所以我们要在平时的课堂上多讲语文语法,提高学生的逻辑能力,迎来写作水平新的转机和长久之计。

3.仿写名篇。名篇具有用词准确规范、写人记事感染力强、写作特色显著等特点。仿写名篇,有利于学生正确、快捷地进入写作正轨。教师可按不同的写作目的和要求,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仿写训练。如鲁迅的《故乡》的开头和结尾都写景,又首尾照应且情真意切,在深化主题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邱茂凤 《语文教学研究》。

[2]刘勋 《读与写上下句》。

[3]钱川 《中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4]朱艳《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5]李凌云 《教育革新》。

论文作者:聂汉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7

标签:;  ;  ;  ;  ;  ;  ;  ;  

指导农村初中学生写出富有生活情趣作文的探索论文_聂汉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