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动静脉内瘘应用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观察论文_颜文艳

酿溪镇卫生院(新邵红十字会医院) 湖南新邵 422900

【摘 要】目的 分析同时总结尿毒症动静脉内瘘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具体措施以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于我们医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收治的尿毒症病人资料100例施行分析,所选病人根据随机法加以分组,给予对照组病人传统动静脉内瘘术开展血液透析治疗,给予研究组病人改良动静脉内瘘术开展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将所得各项数据施行统计学计算。结果 两组病人的平均吻合口内径、每分钟血流量以及通畅率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一次手术成功率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中针对尿毒症病人,在其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期间施行动静脉内瘘术效果理想,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尿毒症;动静脉内瘘术;血液透析;治疗效果

关于尿毒症疾病的发病机理主要为肾脏器官正常排尿功能产生异常,人体内新陈代谢的废物以及水分无法排出,对于人体正常肾脏功能造成影响,严重者会出现肾脏衰竭,对于病人的身心健康以及正常生活产生威胁,现在临床中对于尿毒症病人主要开展血液透析治疗,治疗效果理想,获得了医生与病人的高度认可[1]。本文对于我们医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收治的尿毒症病人资料100例施行分析,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于我们医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收治的尿毒症病人资料100例施行分析(2017.1-2018.1),所选病人根据随机法加以分组,给予对照组病人传统动静脉内瘘术开展血液透析治疗,给予研究组病人改良动静脉内瘘术开展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病人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最小年龄31岁,最大年龄70岁,平均45.33±5.27岁;研究组病人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最小年龄30岁,最大年龄69岁,平均44.72±4.52岁。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病人血液透析,采取传统动静脉内瘘术,首选为病人提供局部麻醉,之后在其挠骨头上端桡动脉以及头静脉部位作一个切口,切口长度保持在1cm到3cm之间,采取S形慢慢切口病人的皮肤以及皮下组织,逐渐分离病人皮下组织、头静脉以及桡动脉,之后将桡动脉以及头静脉剪断,开展远端结扎操作,认真剥离并且修剪近心端血管外膜,选取血管缝线开展连续缝合法[2]。

给予研究组病人血液透析,采取改良动静脉内瘘术,患者取仰卧位,手术侧上肢外旋外展,平放于手术操作台上,用手术画线笔或龙胆紫棉签标记动静脉血管走行,常规络合碘消毒、铺巾,术者坐在动脉侧,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在桡动脉和头静脉之间斜行切开皮肤3~4cm(A前V后),有时根据血管走行也可采用纵行或其他形状切口,切口选择应尽量能充分暴露桡动脉及头静脉,便于分离血管。若动脉与静脉相距较远,也可在动脉和静脉侧分别做两个纵行切口;血管钳分离皮下组织,寻找并游离头静脉,结扎并切断近心端分支,分支血管靠近头静脉主干的残端留取不易过短,以免结扎时引起头静脉狭窄,头静脉游离长度为2~3cm,以能搭到桡动脉处为宜;术者食指触及桡动脉搏动,游离皮下组织,血管钳分离腕掌侧韧带,用弯血管钳前端挑出动脉鞘,打开动脉鞘,小心分离与之伴行的静脉,游离桡动脉1.0~1.5cm,穿二根2.0线备用。用血管钳挑起已游离好的头静脉并确保头静脉无扭曲,斜行离断远心端并结扎,斜面应与动脉走行平行,血管镊扩张静脉(如有静脉瓣尽可能破坏),如静脉细小可再剪一喇叭口。5ml 注射器接无创针头(可用18 号或20 号无翼套管针外芯),1:5肝素生理盐水(肝素100mg:生理盐水500ml)注入头静脉管腔冲洗残余血液,如头静脉细小,可作液性扩张。

血管吻合端侧吻合:将2.0线提起桡动脉,两端夹血管夹,将两侧2.0线用血管钳固定,注意张力不易过大,以免引起血管痉挛。用手术刀尖切开桡动脉,显微剪沿该破口剪开桡动脉约6mm的纵向切口,肝素生理盐水冲洗血管腔;自术者左侧(或动脉近心端)开始缝合,以无创伤血管缝合线穿过桡动脉切口近心端(从外侧壁进针内侧壁穿出),再从头静脉断端钝角处(近心端)穿出(从静脉内侧壁进外侧壁穿出),打2—3个结固定;血管缝合线自静脉下方穿过,并固定打结尾线;用穿过静脉的缝合线自桡动脉靠静脉侧做连续外翻缝合,注意从动脉外膜穿入,内膜穿出,再从静脉内膜穿入,外膜穿出,缝合1周至吻合口近心端靠近第一个结时(总共12-16针为宜),与第一个打结尾线打结,一般7个结。缝合完毕后,先松开静脉夹,然后松开动脉夹及拉线。此时观察血管吻合口有无漏血以及血流通畅情况。如有少量漏血,用湿纱布块轻轻压迫后即可止血。如漏血较多,要找准漏血点,用单针或八字缝合。开放血流后,一般情况下,在静脉段均能摸到较为明显的血管震颤。用手触摸到吻合口血管震颤,说明内瘘通畅,如只有波动无震颤或震颤弱,考虑静脉近心端有狭窄,应解除狭窄(一般在静脉转角附近);最后缝合皮肤(注意缝合皮肤不易过紧,以免压迫瘘口影响瘘的血流量)[3]。

1.3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记录两组病人平均吻合口内径、通畅率以及每分钟血流量,将所得各项数据施行统计学计算。

1.4统计学处理

将研究结果所得的各项数据采取SPSS22.0统计学软件施行数据处理。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期间,t 值采取检验计量资料,卡方采取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通过P 值加以判定,其标准判断标准:如果所得P值<0.05,那么代表所得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如果 所得P 值>0.05,那么代表所得数据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病人的平均吻合口内径、每分钟血流量以及通畅率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两组病人一次手术成功率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病人平均吻合口内径、每分钟血流量以及通畅率对比

3讨论

尿毒症属于临床中十分多见的一类肾脏功能障碍疾病,为了延长病人的生命,临床中一般采取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能够显著延长尿毒症病人的生命,减少死亡率,血液透析治疗期间,瘘管中血流量和吻合口内径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吻合口内径比较小,那么血流量会产生不足现象,十分容易产生血栓,吻合口内径较大,血流量比较大,十分容易产生心力衰竭现象,由此可见,内径口过大或是过小都会影响到病人的康复效果[4]。

传统动静脉内瘘术在对尿毒症病人开展治疗期间存在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是吻合口内径过大会引发病人出现心力衰竭变现,需要为病人开展瘘口缩小术,改良动静脉内瘘术吻合口内径较为适当,不会过大也不会过小,可以确保手术能够顺利完成,所以采取改良动静脉内瘘术能够精准的控制内径口大小,减少血栓以及心力衰竭的出现风险,延长病人生命周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5]。根据本文的研究显示,对于我们医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收治的尿毒症病人资料100例施行分析,所选病人根据随机法加以分组,给予对照组病人传统动静脉内瘘术开展血液透析治疗,给予研究组病人改良动静脉内瘘术开展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将所得各项数据施行统计学计算,结果表明,两组病人的平均吻合口内径、每分钟血流量以及通畅率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一次手术成功率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尿毒症病人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开展改良动静脉内瘘术效果理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阚艳红 . 观察改良动静脉内瘘术在尿毒症患者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效果 [J].中国农村卫生,2017,(2):19-19.

[2]谭巧.用改良式动静脉端吻合术为血液透析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 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6):73-74.

[3]廖运宏,张卓杰,牟敏,等.208例改良标准动静脉内瘘手术临床 效果分析 [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5,(7):603-604.

[4]何兴来,李 杰.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的护理管理[ J].中 国实用医药,2012,32(7):194-195

[5]邓 招,詹先萍.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动静脉内瘘110例 护理体会[ 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9):1268 -1269.

论文作者:颜文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9

标签:;  ;  ;  ;  ;  ;  ;  ;  

尿毒症动静脉内瘘应用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观察论文_颜文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