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作现代化--形态特征与数字图书馆建设_数字图书馆论文

信息工作现代化——数字图书馆的形态特征及其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形态论文,数字图书馆论文,特征论文,工作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数字图书馆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一种全新的信息利用方式,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数字化资源的广泛传播成为可能。图书馆的馆藏也突破了单一图书馆实体的限制,逐步向多个图书馆资源共建、信息共享的网络化方向发展,跨区域合作共同进行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已经是当前图书馆界实行的一种比较普遍的发展模式。针对数字图书馆如火如荼的发展现状,研究者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加以研究和探讨。但是就单一数字图书馆的具体形态而言,目前关注的人则很少。本文从此问题出发,就我国的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提出一些抛砖引玉的看法。

1数字图书馆的形态特征

所谓数字图书馆的形态,就是指数字图书馆存在的形式和特征,包括外在表现形式如图书馆主页和内在结构如人员、设备等等。我们认为,一个真正的数字图书馆应该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的形态特征:

(1)丰富且具特色的信息资源。数字图书馆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方便迅速地为用户提供丰富多彩而又各具特色的数字化信息。它首先利用海量信息存贮技术把以前的各种媒体信息加工成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字化信息资源,进而利用高效的信息检索及浏览技术把信息资源呈现给使用者。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型的多馆联合的数字图书馆将会在Internet上实现。跨区域的大型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在现代技术条件下进行改进而得到的,因此它仍然应当具有图书馆的一般特征。信息资源是数字化图书馆的一个重要的形态特征。

(2)健全的社会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一样,仍然要具有对社会上既有的各类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整理、保存、服务、组织加工等基本功能。对信息资源的管理也应该满足系统性、完整性等的具体要求,成为社会信息资源的集散中心。

(3)完整的信息提供系统。数字图书馆要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必须具备完整的信息提供系统。数字图书馆不仅要提供简单的编目信息和二次文献信息,还应该提供完整的文献内容。数字图书馆不是用户获得信息的中转站,而是用户得到所需的最初文献内容的地方。一个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提供系统应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全文信息(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多媒体信息)的信息资源保障供给系统,二是主要以提供检索服务为目的的信息检索技术系统。

(4)以人为本,以信息用户至上为根本的服务宗旨。数字图书馆应该体现“以人为本”,面向广大用户的公益性事业的特征。要处处以用户(读者)的使用方便为基础,这与以前我们接触的图书馆自动化大不相同。数字图书馆要面向信息用户实现数字化,而不是单纯地面向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自动化,这是“用户(读者)使用自动化”,不仅仅是“馆员工作自动化”。一切工作要以用户方便为出发点,信息用户就是数字图书馆的上帝。

(5)开放友好的共享接口。数字图书馆最终将出现在互联网中,而且必定要突破单一的系统结构,与社会其他的信息服务系统相融合,走向开放的网络化的大系统。因此单一的数字化图书馆必须具有开放友好的共享接口,能随时随地与任何系统相交互,实现无限制的信息交流与共享。

(6)安全可靠的信息服务。未来的网络化社会中,信息服务的提供机构不会仅仅是图书馆一家。在众多的信息服务提供者中,数字化图书馆要确保信息来源的可靠性,要与一般的信息提供者相区别,能够给用户足够的可信度与安全感,使用户把图书馆当作信息服务的权威机构。

综上所述,一个图书馆只有完全具备了上述几项基本的形态特征,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数字化图书馆。

2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三个阶段

明确了数字图书馆的基本形态特征,才能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开展符合规范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一般来说,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2.1数字图书馆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库建设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文献资源,包括图书、报刊、光盘、录音、录像等等,通过先进的技术,将它们进行数字化转换,以更新和补充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库。此阶段的具体工作包含两个部分:

(1)图书馆原有的传统文献信息的数字化。各馆要针对自己的馆藏特色进行有选择、有重点的数字化建设。要强调各馆之间的协调合作,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这一工作要求必须以一次文献信息的加工为主,随着图书馆数字化程度的提高,数字化信息量越来越大,为便于提高检索效率,同时要辅以二次书目数据库的建立。

这一阶段中要完成传统文献的数字化转换、存储标引与检索显示和输出等任务,因此传统图书馆的任务与角色与数字图书馆体系之间存在着很强的连续性。

(2)网上数字化信息的收集。目前Internet上拥有丰富的数字化信息,但大多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如果能够合理利用这些信息,将会是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巨大补充。图书馆目前可以通过两个渠道进行网上信息资源的收集:对网上电子出版物的收集、订购;对网上其他信息进行采掘工作,扩展自己的馆藏。

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是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它是其他步骤进行的基础和保证。信息资源建设阶段涉及到的重要技术是信息存储和转换技术,图书馆要选定一个便于大量数据存储和网上数据存储的数据库系统来解决这一问题。各馆可根据以往的建设情况,认真考虑兼容性,慎重选择。

2.2数字图书馆技术、研究、选择和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解决数字图书馆的技术问题,其中包括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存取、转化、服务提供等方面技术上的问题。

我们认为,一个完整规范的数字图书馆应当具有三层分布式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这一体系由客户端(显示层)、Web应用服务器(事务处理层)以及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层)组成,其中客户不能与数据直接发生联系,必须通过Web服务器,这样就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客户的每一个具体的提问都是由多个这种三层结构的合作来完成的。

三层结构对数字图书馆应用支持的关键之处就是中间件。以前中间件就一直用于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的信息交换,如今这一技术仍是数字图书馆的技术支柱。数字图书馆中的中间件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信管理:中间件要负责分布式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的通信。通常的通信协议是TCP/IP。但有时不同的厂家可能会有各自独立的通信标准,中间件的作用之一就是协调这些不同的标准,使数字图书馆各部分之间信息可以相互识别及转换。

(2)数据的存取及连接:中间件应能建立客户端到服务器端数据库的各种API连接,同时对客户的查询进行必要的优化处理。中间件还应该支持不同类型的数据库,例如:关系型数据库与非关系型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与文件系统。一句话,中间件要能够保证用户在规定权限内对各种数据库使用各种API进行正常的检索。

(3)完成多线程调度:与操作系统中的进程管理相类似,所不同的是,中间件要求对不同系统的进程进行管理,协调不同系统进程管理的差别,使得用户在任何系统中工作都能保持一致的进程管理。

(4)安全机制:中间件要求能容纳多个不同系统的安全控制。对于分布式环境而言,由于用户所使用的系统不尽相同,因此,必须能使管理人员从一个入口进行多个安全性的管理,有时还要求进行跨系统的安全认证。

(5)元数据管理:元数据相当于文件数据的目录系统,利用中间件对元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再提供给用户,使得用户只在逻辑上进行识别即可,而不要求用户对不同的系统数据进行详细烦琐的物理识别。

(6)中间件还应能解决其他的多系统一致性问题。例如:访问冲突、数据更新的识别等等。

简言之,中间件就是为了解决多个不同系统的一致性而存在的。

另外,在服务模式上,数字图书馆要有自己独立的资源服务器和直观的网址,并且要求服务系统便于使用,界面友好,符合统一的传输协议。

目前有些信息技术公司开发出了商用图书馆软件包,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例如IBM数字图书馆系统。它具有5大功能:内容的创建和获取;存储和管理;权限管理;访问和查询以及信息发布。它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型,服务器端由图书馆服务器和对象服务器组合承担。图书馆服务器管理数据的索引和查询,而对象服务器用于管理数字化对象。客户、图书馆服务器和对象服务器构成信息传递的三角形架构。如图2:

这是三层分布式体系结构的一种变形。这里数据的返回直接由数据层到达客户端,省去了中间的传递过程,这样用户仍只能访问图书馆服务器,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同时节省了数据复制和传输次数,提高了系统性能。辽宁省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就采用了IBM这一软件包。

2.3数字化图书馆的综合研究阶段

这一阶段的研究和建设的重点不在技术上,而在于协作上。数字化图书馆发展到这一阶段时,各个图书馆大都已建立了单体的数字图书馆,这时要把它们联合起来,组成一个跨学科、跨地域、跨组织的大型数字图书馆,充分利用技术来建设高度共享的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

严格地说,在数字图书馆的实际建设过程中,以上三个阶段不是绝对分割的,而是互有渗透、传承有序的。因此我们在具体的实践中应该结合具体的情况,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特点灵活地制定自己的发展方针。

目前我国的通讯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信息内容已经开始了全面电子化和数字化,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支柱产业,信息技术也日趋成熟,正是扩大图书馆影响,高效利用现有的、丰富的图书馆资源的大好时机。数字图书馆必将发展壮大。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大力建设有自己特色的数字图书馆。

标签:;  ;  ;  

信息工作现代化--形态特征与数字图书馆建设_数字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