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接触视域下支系语言问题思考-以载瓦语与景颇语为例论文

语言接触视域下支系语言问题思考
——以载瓦语与景颇语为例

何勒腊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 载瓦语与景颇语系景颇族内部使用的两种不同的支系语言,这是国内语言学界经数十年研究以后形成的一致看法。本文拟从语言接触的角度考察二者的关系,以期为藏缅语族语言接触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语言接触;支系语言;载瓦语;景颇语

引 言

20世纪50年代,关于载瓦语和景颇语的争论较多,有的学者主张二者是同一语言内部的两种方言,有的学者主张二者分属不同语言。下面就语言学界主张载瓦语、景颇语分属两种不同语言的观点作简要介绍。戴庆夏先生首次提出载瓦语与景颇语是不同的语言的观点,并在国内第一次明确载瓦语的系属分类。他认为,景颇语属藏缅语族景颇语支,载瓦语同阿昌语一起属藏缅语族载瓦语支。勒期话、龙沃话、布拉话同载瓦语比较接近,同载瓦语同属一种语言。高日话、蒙支话同景颇语差别很小,同属一种语言。[1]傅良臣教授认同戴庆厦先生提出的看法,并对语音、基本词汇以及语法结构等方面进行比较,尤其是文中对载瓦语和景颇语在语音方面存在的相似性所作的详细认证,堪称经典,读来让人信服。傅良臣认为仅从语音相似性的角度就认定两种语言是同一种语言是不足为信的,因为经比较,载瓦语同阿昌语以及傈僳语、哈尼语等彝语支语言同样存在诸多语音上相似地方。如遇到语音相似与语音对应关系不一致时,应着重看语音对应关系。[2]文章最后指出景颇语和载瓦语分属两种不同的语言。以上两篇文章不仅明确了载瓦语和景颇语之间的关系,也解决了当时汉藏语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推动了藏缅语系属分类的研究,同时文章提出的观点和看法对于研究景颇族的社会历史、民族形成等问题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当然,景颇族各支系在祖国西南边陲及与之相毗邻的缅北、印度阿萨姆邦一带已共同生活了数百年时间,他们有共同的传说及文化习俗。正如戴庆厦先生指出的一样:在目前,这种趋势(笔者按:载瓦语和景颇语朝着统一方向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为操两种语言的人不断增多和两种语言的共同成份不断增长。这种发展趋势是符合景颇族社会发展要求的,也是符合景颇族人民的利益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民族语文工作者应当研究、认识、掌握这一客观发展规律,促使它朝着有利于民族团结、民族进步的方向发展。[1]傅良臣认为,语言是社会现象,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景颇语和载瓦语必然会适应社会发展而自己朝着统一的方向发展,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2]两位景颇语研究方面的引领者于近四十年前提出的观点在今天看来仍具有现实意义。这里,我们对载瓦语和景颇语的融合问题不作更多讨论。从语言接触的角度看,载瓦语和景颇语在长期的共存共生中彼此之间的互相影响在语音层面有何体现?这是我们始终关心并迫切想解决的问题。如能较好地厘清这些问题,对语言接触理论、语言历时比较乃至于整个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均会有所裨益。

一、载瓦语与景颇语关系词例词

笔者赞同学界关于载瓦、景颇两种语言系属关系的论断,如戴庆厦先生认为,在基本词汇方面,景颇语和载瓦语之间的同源词少,异源词大大超过了同源词。他进一步指出,两种语言在基本词汇上,不同的成分超过了相同的成分。以最常见的429个基本词为例,其中同源词只有131个,仅占比较总数的30.3%,而异源词却有291个,占67.8%。笔者认为,30.3%的同源词比率符合载瓦语同景颇语语言实际。[1]我们在这里仅就两种语言在词汇方面的异同之处作大致比较,并初步总结出两种语言在相互接触时的一些规律。

目前,在钨、钼及其合金的加工行业中,主要厂家采用氢气保护电阻加热炉和感应加热炉来进行加热。氢气作为钨钼加热炉中的重要介质,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有重要影响。钨钼行业多采用氢气保护加热炉进行加热处理,过去常规感应炉和电阻炉,只限于一些板幅较小的板材加热,远远满足不了目前超宽幅(1 m)以上板材的加热需要。我公司根据使用单位的工艺要求,研制了钼板加热电阻炉,已投入使用多台设备,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获得用户的认可。目前国内最大的钼板加热电阻炉由我公司设计制造,并投入使用。

二、例词分析

以上例词所举的载瓦、景颇关系词中,主要有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其类型主要为同源及借词。下面试作简要分析:

3.如信件“ʃǎ22kja m555”(景颇“ʃǎ31ku t31”)、很“kjai22”(景颇“kɻai31”)、努力奋斗“ʃǎ22ku t22 ʃǎ22tʃaɁ22”(景颇“ʃǎ31ku t31ʃǎ31tʃaɁ31”)等。

(二)载瓦语同景颇语的接触程度较深,借词涵盖基本词汇、一般词汇等方面。可以说,日常生活中各个层面均有借词的身影,它们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里,我们举几类载瓦语中的景颇语借词作说明:

(一)从基本词汇上看,两种语言各有自己的固有词汇,同源比仅约为30.3%。如基数词三“ ma31sum33” (载 瓦 “ sum22”)、 五“ma31ŋa33” (载瓦“ŋɔ22”)、七“sa31nit31”(载 瓦 “ ŋit55”)、 九 “ tʃǎ31khu31” (载 瓦“kau22”),脚“lǎ31kɔ33” (载瓦“khji51”)。不过,上举这些例词在整个藏缅语系甚至汉藏语系语言之间均有同源关系。另外,一种语言中最为常见的表示事物名称、动作行为和事物性质状态的词语,在两种语言中并非同源关系。如饭“ʃat31” (载瓦“tsaŋ22”)、火“wan31” (载瓦“mji22”)、跑“kat31” (载瓦“tin51”)、躲“lǎ31kjim55” (载瓦“xaɁ55”)、红“khje33”(载瓦“ne51”)、黑“tʃa ŋ33” (载瓦“nɔɁ22”)等。

2.亲属称谓。如姑父“i55ku22”(景颇“ku51”)、舅父“a55tsa 22” (景颇“tsa 51”)、兄长“a55phu22” (景颇“phu51”)、兄长“a55na 55”(景颇“na 33”)等。载瓦语借用了景颇语中成套的取名法,亲属称谓中也借用了大部分景颇语借词,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强化多边双边及区域经济合作,推动对外开放向纵深拓展。通过海外进出口市场的开拓,加大加快对外人员、物资、文化的交流,学习国外先进的“城镇”建设文化,生活文化,提高自己的城镇生活的品质,建设好属于自己的“新城镇”。

1.常用词汇。如恩情“a22kju 51”(景颇“a31kju55”)、检查“tʃep55” (景颇“tʃep55”)、检查“ʃǎ22kɔn 22” (景颇“ʃǎ31kɔn 31”)、服饰“khɣ22” (景颇“khɣŋ31”)、努力“ʃǎ22ku t22”(景颇“ʃǎ31kuu t31”)、铁匠“niŋ22tup22” (景颇“niŋ31tup31”)等。

针对护士生的护理教学方法,应积极探索,以传统教学法为基础,积极采用案例教学和情景模拟法,案例教学可以使护士生融入到教学的情境之中,积极参与理论的研究和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提高其相关专业知识水平和技术的提升,而情境教学法则可有效的将护士生带入到临床实际环境之中。综上,在传统护理教学的基础上采用案例教学与情景模拟法,可有效提高护士生的理论水平、实践操作及沟通能力,值得推广。

研究的主题有中文分词的技术、方法、算法、系统、分词器等;具体技术有分词词典、基于统计、情感词典、专业词典、歧义字段、相似度、特征项、未登录词、词性标注、字符串等;应用范围有机器检索、全文检索、文本挖掘、情感分析、情报工作、文本分类。

(三)载瓦语在借用景颇语词语时,对借入语的语音进行了一些改造以适应自己的语音系统。如载瓦语没有卷舌辅音kɻ,因此在借入景颇语词词汇时用发音部位和听感较近的kj来代替,如前面举到的例词 kjai22“很”(景颇“kɻai31”)。

(四)载瓦语通过借入景颇语借词丰富了自己的语音系统和语法表达手段。如借入ŋ22khum55“岳氏”后,载瓦语多了自成音节辅音音位,尽管仅此一个,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并不低;借入景颇语-mǎ-构词方法,即把mǎ加在重叠动词的中间,使该动词名物化,表示“所有…的”的意义。例如景颇语ʃa55mǎ55ʃa55“所有吃的”、khɻap31mǎ55khɻap31“所有哭的”,到载瓦语中相应地表达为tsɔ22mǎ55tsɔ22“所有吃的”、ŋau51mǎ55ŋau51“所有哭的”等。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中缀手段在藏缅语中实属不多且它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形态手段,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思考。

三、余论

我们认为,由于载瓦语使用人群和景颇语使用人群在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处于相对均衡的状态,长期接触的结果仅使双方在结构类型上趋同,并不统一为一种语言。习惯上将这类情况称为语言联盟,即一片地理区域内的不同语言不仅在词汇上相互有大量的借贷,而且在语音、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规则方面也十分相似,但各语言仍有相当数量的核心词根彼此不同。可以说,载瓦语同景颇语彼此深度融合的语言关系为我们探索语言接触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以上载瓦、景颇两种语言借贷关系所作的简要分析或能为藏缅语族语言接触研究提供一点参考。

参考文献:

[1]戴庆厦.论景颇话和载佤话的关系[J].思想战线,1981.4

[2]傅良臣.论景颇语和载佤语的关系[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8.2

[3]潘悟云.吴语形成的历史背景——兼论汉语南部方言的形成模式[J].方言,2009.3

[4]刘璐.景颇族语言简志·景颇语[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4

[5]徐悉艰,徐桂珍.景颇族语言简志·载瓦语[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4

中图分类号: H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9)01-064-04

收稿日期: 2018-12-12

作者简介: 何勒腊(1979~ ),景颇族,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民族文化学院景颇语教师,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博士。

(责任编辑:日新)

标签:;  ;  ;  ;  ;  

语言接触视域下支系语言问题思考-以载瓦语与景颇语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