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与高血压病防治的探讨论文_胡海涛

中医养生与高血压病防治的探讨论文_胡海涛

惠州市百姓大药房医药连锁有限公司 516000

摘要:中国祖医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中医理论的核心观点就是“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强调以“预防”为主。治未病其实也就是注重养生,可以说中医生养是治疗未病的主要途径。养生又被称为“摄生”,指的是通过各种方法颐养天年、强身健体和预防疾病,有效的中医养生可以达到疾病防治的目的。高血压属于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类型,其预防与治疗对于提高我国居民人口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就应该探析中医养生与高血压病防治的关系与方法。

关键词:中医养生;高血压病;防治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对人类的身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威胁,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而高血压在中医上属于“头痛”、“眩晕”等疾病范畴,其属于气血阴阳失调、本虚标实之症,其发展可能会损害患者的心、脑、肾等重要的脏器和器官,导致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出现。在我国医学技术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高血压病的防治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中医养生是防治高血压病的一个主要方法和途径,因此,本文就从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出发,对高血压病的中医养生防治方法进行探析。

一、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一)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因

中医认为高血压病的出现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就是情志不调,这一情况可能会导致肝郁化火,肝阳上亢,进而导致人体出现头晕目眩、失眠不安的情况。其次,就是饮食不节,如果人喜欢肥甘厚味则会导致脾运化水湿功能失常,导致痰热瘀结,蒙蔽清窍,出现昏冒。最后就是先天不足,高血压这一疾病有着相对较为显著的家族聚集性,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与高血压病种的遗传因素类似,属于中医“先天禀赋”的范畴[1]。

(二)高血压病的中医病机

高血压病以及脏腑功能失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与情志不调、饮食不节以及劳逸过度、先天不足等有着较为直接的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上述因素可能会导致人体出现阴阳失调,痰液瘀滞脉络耳导致患者发病,且高血压并具有虚实两端,阴虚者肝风内动,精亏髓海;实者痰浊,化火上蒙。一般年轻人发病多由肥胖和高血脂症所导致,老年人发病则因为气虚血亏、髓海空虚所致。

(三)中医养生保健的原则

在运用中医养生保健防治高血压病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效果与质量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就是整体调养,综合运用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以及针灸按摩等方法进行全方位的调节和养护,更好的达到调节血压和恢复健康的目的。其次,就是持之以恒的原则,让未发生高血压病的患者坚持中医养生保健,让已发生高血压病的患者做好长期治疗和服药的准备,强化其中医养生保健的意识。最后就是应该遵循警防病变的原则,做好血压情况的监测,不能够掉以轻心,警惕各种意外风险的出现[2]。

(四)中医养生保健的意义

中医养生保健对于高血压病的防治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一方面,中医养生保健通过情志调节、饮食调理等方式来恢复机体功能的衰退情况,通过平衡阴阳、调理脏腑的方式调理人们的亚健康状态。另一方面中医养生保健减少了高血压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降低了死亡的风险,中医养生通过注重情志、饮食、运动等方面的保健保证了人们的身心舒畅,是防治高血压病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高血压病的中医养生防治方法

(一)精神情志养生保健

高血压病中医养生防治的过程中精神情志养生具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应该保证人们有一个乐观的精神状态,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疾病观,消除其紧张、焦虑和悲观、失望等精神状态。同时,也应该保证人们的心境和性格平和,避免情绪激动和脾气暴躁,做到心神宁静、恬淡虚无,不动恼怒,制心忍性,避免因为精神情志不佳造成的血压升高[3]。最后应该让人们参加一定的娱乐活动,以达到调畅情志的目的,为高血压病的防治提供基础。

(二)饮食起居养生保健

中医养生保健的过程中强调饮食有时、有度和不偏嗜,这样的饮食结构不会导致人体出现营养失衡的情况。首先应该保证饮食结构的合理,多让人们进食粗粮,同时,应该饮食有节,饥饱有度,以少时多餐为原则,“三分饥、七分饱”切忌暴饮暴食。也应该控制钠盐的摄入,保证饮食清淡,尽量避免动物性脂肪的摄入,多采用植物油进行烹饪切忌肥甘厚味。在此基础上也应该做好起居养生保健,做好睡眠保健工作,在睡前走步、泡脚、喝牛奶,避免在睡前饮用咖啡,从而保证人们的睡眠质量,与此同时也应该鼓励人们养成午睡的习惯[4]。

(三)运动锻炼养生保健

在防治高血压病的过程中运动锻炼也是一项重要的养生保健方法,在运用这一措施的过程中应该通过调动人体内的其来达到调整、修复机体的作用,实现“动以养形”的目的。应该将华佗的五禽戏以及太极拳、气功、武术以及八段锦等方式作为运动锻炼方法。在运动锻炼的过程中应该掌握和控制好运动的强度,一般以人体不感觉到疲惫为最佳,这样的运动可以达到降血压的效果,同时,又不会出现不良影响,从而做好体质调节和血压控制。

(四)针灸按摩养生保健

针灸按摩是中医养生保健方法中比较有特色的一种,其效果理想且显著。在血压升高时,应该对风池、涌泉、太阴、合谷、足三里以及印堂等相关穴位进行按摩,以达到降血压的效果。如果人体血压升高较快则应该快速的按摩而后的降压沟以及头顶的百会穴和胳膊外侧的曲池穴,以达到通经络降血压的效果。上述穴位按摩同时也可以针刺,因为按摩的可操作性较强,比较简单和方面因此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运用。

三、结语

中医养生保健以“治未病”的思想作为指导,综合运用中医养生的理论知识为人们提供各项养生保健服务。而高血压病作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预防和治疗对于我国居民身体素质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均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就应该全面的掌握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从多个角度出发,全面的运用中医保健知识实施高血压病的中医养生防治方法,降低高血压病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做好高血压疾病的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朱丹丹,王卫.中医养生与高血压病防治[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5):337.

[2]龚雯静.在家庭医生中医服务示范岗对高血压患者实施中医养生指导与人文关怀干预的效果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29):109.

[3]陈蓉.高血压病的中医养生疗法[J].中国民间疗法.2016(15):418.

[4]王丽颖,郑光,赵学尧,等.基于文本挖掘的高血压病中医养生保健情况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28):529.

论文作者:胡海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期界》2019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  ;  ;  ;  ;  ;  ;  ;  

中医养生与高血压病防治的探讨论文_胡海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