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配合躯干肌功能锻炼治疗慢性盘源性腰痛的临床分析论文_高雪松

(成都市崇州西湖骨伤专科医院 四川 成都 611230)

【摘要】目的:分析推拿配合躯干肌功能锻炼治疗慢性盘源性腰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中医骨伤科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200例慢性盘源性腰痛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联合组与单一组,各组100例。联合组应用推拿配合躯干肌功能锻炼治疗,单一组应用推拿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的腰痛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对比,治疗前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ODI评分对比,治疗前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盘源性腰痛患者应用推拿配合躯干肌功能锻炼治疗,可改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盘源性腰痛;推拿;躯干肌功能锻炼;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2-0337-02

盘源性腰痛也被称作为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可不伴有髓核突出或纤维环破裂。慢性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症状是腰部中轴区范围内疼痛、无放射性牵涉痛,大部分患者的疼痛部位主要在腰部、臀部,部分患者可延至膝关节以上[1]。此次研究为分析推拿配合躯干肌功能锻炼治疗慢性盘源性腰痛的临床治疗效果,将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盘源性腰痛患者进行分组讨论,详细内容见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中医骨伤科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200例慢性盘源性腰痛患者,排除不符合慢性盘源性腰痛诊断标准患者及无法配合治疗患者[2]。随机将其分为联合组与单一组,各组100例。联合组男56例,女44例,年龄51~82岁,平均年龄55±0.5岁,病程2个月~8年,平均(5.4±1.1)年。单一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49~84岁,平均年龄56±0.5岁,病程2个月~7.5年,平均(5.7±1.5)年。对比联合组与单一组的一般资料,差异较小,无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均接受地塞米松静脉短期冲击治疗配合复方丹参(血栓通注射剂)治疗,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mgivqd,连用3d,复方丹参注射液10ml.或注射用血栓通50mgivqd,连用7d。在此基础上,单一组应用推拿治疗,推拿治疗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放松腰部肌肉,采用滚、按、揉、点压、弹拨、擦和斜板法进行推拿治疗。①使用滚、按、揉法施于患者双侧腰部,用力由轻到重,持续10min;②深压弹拨患者腰部疼痛较为明显的部位,每次按压持续30s,重复3次;③拿捏患者腰痛明显部位的皮肤,每次持续3min,重复3次。联合组应用推拿配合躯干肌功能锻炼治疗,在推拿治疗时,加入躯干肌功能锻炼,患者保持俯卧位,腹部垫平枕,指导患者两臂后伸,双手交叉握于腰部,开始两臂伸直腰部后伸→头后仰→颈胸部后伸离开床面,头部达到最高点保持5s,随后慢慢地下落至床面,此循环为1次;连续重复15~20次为一组,每次3~4组。

1.3 观察指标

在患者治疗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腰痛程度,从0分~10分表示无痛-剧痛。采用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日常生活和劳动能力,由10个条目组成,各条目3分,总分越高,障碍越明显。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2.0来完成本次研究的数据分析。联合组与单一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治疗前后各项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组间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对比,治疗前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ODI评分对比,治疗前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3.讨论

引起腰痛的原因比较多,慢性盘源性腰痛即为其中一种,大约占到腰痛原因的39%,甚至还高于椎间盘突出所致的腰腿痛。慢性盘源性腰痛发病原因较复杂,是临床中的多发病。当患者发生慢性盘源性腰痛后,多会表现出腰部疼痛、活动受限, 若是疼痛严重,还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甚至生活,给家庭造成了较大的竞技负担[3]。由于目前对该病的发病机制认识不完全,在对盘源性腰痛的检查时也缺乏确切的客观检查指标,使得患者接受药物、手术治疗效果也并不显著。因此,目前临床上对慢性盘源性腰痛患者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减轻腰痛对患者的肢体功能影响。在此次研究中,联合组应用推拿配合躯干肌功能锻炼治疗,单一组应用推拿治疗,结果发现推拿配合躯干肌功能锻炼治疗明显优于推拿治疗,对改善患者疼痛和功能障碍影响明显,还能提高其生存质量[4]。说明对慢性盘源性腰痛患者而言,推拿结合躯干肌功能锻炼,可减少患者的临床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慢性盘源性腰痛患者应用推拿配合躯干肌功能锻炼治疗,可改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曹瑞,韩月娥.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中西医临床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研究,2015,(11):1521-1524.

[2]谢凌,李义凯.脊柱推拿治疗腰背痛疗效的研究进展[J].中医外治杂志,2014,(04):49-52.

[3]陈小珍,唐萌芽,倪慧英,张学民.综合疗法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14,(05):46-48.

[4]钱志钢,卢建华.椎间盘源性腰痛诊疗进展[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12):1005-1008.

论文作者:高雪松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

标签:;  ;  ;  ;  ;  ;  ;  ;  

推拿配合躯干肌功能锻炼治疗慢性盘源性腰痛的临床分析论文_高雪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