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治疗分析论文_赵志惠

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治疗分析论文_赵志惠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157011

【摘 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手术治疗效果,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腹部外科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资料完整并行手术治疗的33例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人1、3、5年存活率分别为87.2%、35.6%、21.1%,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术前癌胚抗原水平、是否R0切除是影响预后的因素(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R0切除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切除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获得长期生存的最佳手段,综合治疗是病人达到R0切除、改善远期疗效的关键。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治疗

直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有15%-20%的直肠癌患者在临床确诊时就发现肝转移,严重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是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综合治疗的进展,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预后有了明显的改善。。直肠癌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随着肿瘤的侵蚀,肠粘膜受到的刺激加剧导致分泌物增多。直肠癌中晚期时,癌变会侵蚀到周围组织器官,如膀胱或前列腺等。而肝脏是结直肠癌主要的转移器官,在结直肠癌Ⅱ期,肝转移率为20%,在结直肠癌Ⅲ期,肝转移率高达50%。本文就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腹部外科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33例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所有病人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结直肠癌肝转移,其中同时性肝转移22例,异时性肝转移11例。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的年龄分布在27-82岁之间,平均年龄58岁。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无明显心肺功能障碍。根治肝脏切除手术患者23例,其中手术切缘距肿瘤边缘超过1.0cm的患者15例,8例患者姑息性切除,切缘存在癌组织残留,存在肝门静脉或肝门部淋巴结转移,术后均给予FOLFOX化疗方案行全身化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10例难以切除或不能切除的患者接受全身化疗,化疗后进行肿瘤的姑息切除,术后4周后再用术前方案进行规范化疗,术后发现肝脏转移灶再次发生的则尽可能进行再次切除手术。手术方法均视转移灶情况进行规则或不规则切除。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在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来了统计学软件SPSS15.0,并进行了通过统计学软件的分析结果χ2检验。通过统计学软件的检验我们发现P<0.05,本研究数据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随访结果分析

采用电话、信函及门诊复查方式进行随诊,随访时间3-9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同时性肝转移病人若转移灶与原发灶同期切除,以手术至死亡时间作为生存时间,若分期切除者,则以第1次手术至死亡时间作为生存时间;异时性肝转移病人以肝切除术至死亡时间作为生存时间。我们能够得出,全组病人 1、3、5 年存活率分别为 87.2%、35.6%及 21.1%。中位生存时间30个月。

2.2单因素生存分析

采用Kaplan-Meier法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分析,其中包括性别、年龄、术前 CEA 水平,肿瘤部位、原发肿瘤分期、局部淋巴结转移情况、肝转移瘤数目、肝转移瘤大小、肝转移瘤部位,肝切除方式,是否R0切除,肿瘤分化,是否同时性切除,术前是否行化疗等。结果表明肿瘤大小、术前CEA水平、转移瘤是否R0切除是影响预后的因素(P<0.05)。

3.讨论

3.1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肝切除后预后的因素

结直肠癌肝转移肝切除术后不良的预后因素包括多发肝转移瘤或巨大肝转移瘤、原发肿瘤分化不良、区域淋巴结转移、存在肝外转移病灶以及手术切缘阳性等。但是可能由于不同研究入组标准及病例组成不同所致,并不是所有的研究结果都能一致。本组病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5cm,术前 CEA>10μg/L,肿瘤未达到 R0 切除是影响预后的不良因素,而 COX 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能否R0 切除是唯一的独立预后因素。此结果与以往文献符合。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低分化肿瘤、转移瘤>3 个的病人5年存活率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病例数较少有关。

3.2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手术治疗

结直肠癌作为一种消化道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因癌症而死亡的病因中较为常见。目前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特别在老年患者中。现代人的饮食、遗传、息肉、慢性炎症刺激都成为致癌的重要因素。由于直肠癌早期的症状不明显,很难及时发现,肿块1-2cm时,才会由于肿瘤的侵袭而使肠粘膜受到异物刺激导致分泌物增多,在排便时才会出现直肠刺激症状,不注意很容易误诊为肠炎,而再次延误治疗。最终造成癌症晚期侵犯周围的组织器官。由于结肠静脉回流的特点,肝脏成为结直肠癌的主要转移部位。而手术则是根治性治疗的主要方法。在根治患者中,5年生存率为26%-50%。然而,由于症状不明显等原因使得结直肠癌发现较晚,能手术切除的肝转移者仅占10%-20%。因此,尽快的发现并治疗对于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3肝切除的指征及切缘

随着近年来对大肠癌肝转移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新技术、新理念的不断涌现,肝转移癌行肝切除术的指征也在不断改变。目前的研究表明,肝转移灶的部位、数目、大小甚至有无肝外转移已不是影响病人预后的最主要的因素,只要能够保证术后无肿瘤残留且有足够的残肝容积,就主张积极手术治疗。具体的手术指征包括病人心肺功能等一般情况允许,能够耐受手术;原发病灶获得根治性切除;应完全切除(R0)肝转移病灶;手术后保留足够的残肝量维持肝脏功能;无其他部位转移或能够完全切除的肝脏外病变。目前对于肝转移瘤行同期或二期切除尚无定论,以往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多采用分期手术,而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技巧及围手术期处理水平的提高,同期手术病人的比例逐渐升高。

参考文献:

[1].苏丽萍.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杂志,2013年1 月,第19卷第3期.

[2].毕新宇,李聪.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治疗123例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年2月,第32卷第2期.

[3].孙民献.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治疗分析[J].当代医学杂志,2014年5月,第17卷第15期.

论文作者:赵志惠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5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4

标签:;  ;  ;  ;  ;  ;  ;  ;  

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治疗分析论文_赵志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