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综合经济学原理是提高综合国力的最佳选择_经济学论文

贯彻综合经济学原理是提高综合国力的最佳选择_经济学论文

推行综观经济学原理是提高综合国力的最佳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综合国力论文,最佳选择论文,经济学原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际知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教授在致魏双凤教授的信中说:“从系统学(系统科学的基础理论)来看,宏观经济、中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只不过是整个经济系统中的三个层次结构,三门经济学各自专门研究一个层次。这样您的‘综观经济学’也就成为现代系统科学意义上的经济学了”。

钱学森教授的评价是正确的,魏双凤教授通过研究,吸收世界各门经济学之精华,调查研究了中国经济变化发展的过程。于1982年创建了“综观经济学”,填补了国内外经济理论的空白,堪称集大成的财政预算案的指针理论。

(一)

环顾世界,二百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引发经济理论的发展,并逐步发现总结经济发展的规律而指导现实,其中影响巨大的有两大学派,一为亚当·斯密的“自由放任经济学”,或称“微观经济学”。一为凯恩斯的货币理论,称为“政府财政金融干预经济学”或称“宏观经济学”。

万事万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经济学在实践中显现其优缺点,自由放任经济学,主张个人完全按照自己的利益行动,是一种能使国家财富最大化的进步力量,因而主张让个体经济、家庭经济、企业、公司自由生产,自由交换流通,在利润的刺激竞争下,一方面促进生产积累和科技发展。一方面出现盲目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出现了1929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使资本主义陷入“危机、复苏、发展、萧条、衰退”的恶性循环中,而且促使贫富两极分化。凯恩斯批判了亚当·斯密的自由放任主义,主张政府金融干预,通过货币发行量的增减,利率、汇率的调整,调节经济。而马克思主义则主张通过国家计划,以确保更广泛的社会目标的实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运用凯恩斯的理论调控经济,取得良好效益。但80年代以来,通过财政赤字、超前消费、加大货币投放、利率调控,但其效果之一,却使国家和个人负债累累,凯恩斯理论也难挽救其滞胀、失业,低增长甚至停滞的情况。日本近五年来出现泡沫经济爆破后的经济衰退,日本政府六次探取凯恩斯的理论刺激经济增长,把利率降至负息,甚至搬出60兆日元巨资挽救经济,支持景气回升,希望跳出经济零增长,但均未能收到预期效果。可见凯恩斯的理论有不足之处(注:今年首季,日本经济开始复苏,GDP上升3%,年率为12.7%,结束三年来无增长状态)。

计划经济偏重计划调控,忽视宏观微观调控,影响了工农业积极性,对第一、二、三产业缺乏协调,对国有、集体、私有经济缺乏调节,主观片面,长官意志,弄得物资奇缺,思想涣散,加上帝国主义的策反,发生90年代初苏联东欧国家瓦解,计划经济试验宣告失败,纷纷采取震荡疗法,把国有企业私有化,使经济更加混乱,经济陷于低迷衰退。自由经济,微观调控显得无能为力。

近十多年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推行自由经济和私有化,又出现两极分化,令有识之士担忧,说明微观经济学并非万应良方。

中国于70年代末,采取开放改革政策,随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利用自由经济的原理实行农村联产承包制,开放自由市场,放宽个体私营经济,促进中外合资、集体经济和国营经济发展,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使经济出现蓬勃发展的趋势。当经济发展过热时又实行宏观调控,收到一定效果。可见,中国实行有限度控制经济政策,有别于放任 自由经济和刻板的计划经济,具有中国的特色。

中国从1993年7月实行宏观调控至今已三年,通胀率由1994年的21.7%,降至1995年的14.8%,今年3月降至7.8%,预计全年可降至9.5%。过热经济也得到降温,经济增长率由1993年的13.4%降至1994年的11.8%,1995年的10.2%,今年第一季度为10.2%。但由于紧缩银根过紧,时间过长,最近又出现黑市利率高涨,甚至高涨25—30%;有些工厂停产或周转不灵,经济已有衰退征兆。如不重视微观调控,又可能陷进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可喜的是,最近银行已开始减息,并增加了900亿元贷款,开始注意微观调控。至于固定资产投资回落至19%之后没有稳住,还一直下跌至14%,这一情况也值得注意,不然又会出现后劲不足、回升乏力的疲软形势。

正确的办法应该采纳魏双凤教授的综观经济学的理论办事,既重视宏观,又重视微观,做到综观才能跳出“统——死——放——活——乱——统”的恶性循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注:最近人民银行一份金融形势分析报告预测全年贷款将突破七千亿元大关,而固定资产投资控制在33%,看起来已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综观调控)。

(二)

综观经济学是把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结合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综观观点认为:宏观是微观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整体、是全局、是战略观察经济问题;而微观则是宏观的基础和依据,是局部、个别基础单位,是战术观察经济问题。而宏观和微观也是相对的,按全国一盘棋思想,省市是局部,但从省、市立场来看,一方面是全国的局部,一方面是市县的全局。

综观经济学的哲学观点是以辩证唯物论为基础,观察分析经济问题。

其一、客观经济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协调进展的。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即包括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全过程,以及政治、科学、文化、法律、教育、心理学、精神生活的反映及其间的作用和反作用关系。一方面从纵向研究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联系制约,一方面从横向研究客观事物自然的、环境的、技术的、社会的、经济的甚至国际的诸因素的互相关系影响,纵横有机结合,从中找出本质的、整体的规律性的东西。

其二、是变化发展观点,经济问题存在着产生、进展、衰亡的过程,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既要研究现状,又要研究历史和预测未来,因此既要研究静态的经济数据,又要调查研究动态的趋势,研究分析经济的量和质,才能整体剖析经济规律。

其三、对立统一观点,研究经济问题的矛盾,正面和负面作用,以及其间的转化,研究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各对矛盾的相互影响、作用和反作用。比如经济增长率高,一方面表明经济蓬勃,综合国力增强,就业增加,但反过来说将导致通货膨胀,甚至影响安定。如果经济增长率降低,表明经济停滞或衰退,通胀得到缓解,而失业率则上升。通过综观分析,以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解决各个时期的关键问题,列出指标加以调整。

(三)

从方法论看综观经济学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系统分析、综合分析、定量定性分析、静、动态分析,全面调查与典型调查,以及传统和先进电脑分析方法,揉合创新出综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魏双凤教授指出:

(一)在综向方面为社会、企业、宏观、微观定出效益指标体系,在横向方面为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效益定出指标体系,通过量和质的动、静态的分析,用加权累计法计算分指数,运用全面整体、系统、综合的方法进行评价各指标优劣,以便制定改善办法。

宏观经济效益指标包括:(1)国民生产总值;(2)工农业总产值;(3)国民收入及财政税收收入;(4)财政、信贷、物资、外汇四大平衡;(5)固定资产投资及能源、交通运输利用效果指标;(6)积累与消费比例;(7)产品输入与输出的结构及其比例和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与个人经济各所占比例;(8)自然资料利用率及全社会劳动生产率;(9)国际收支平衡指标;(10)生活费用指数及工资增长指数。

微观经济(含个别工厂、农场、个体及集体等企业经济)效益指标包括:(1)产品销售率;(2)资金利税率;(3)净产值率;(4)成本利润率;(5)全员劳动生产率;(6)流动资金周转率;(7)人均实现利税;(8)工资利税率;(9)万元产值能耗;(10)资源利用率(注:如果此指标用于大范围的市、县、区、乡,则其指标要相对增加扩大)。

社会效益指标体系方面包括:(1)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指标(可通过人口与精算学计算);(2)全社会科学技术的提高水平;(3)基础教育(九年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4)实行人口计划生育;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5)健康人数占总人口比例,婴儿、儿童青少年死亡率及平均寿命指标;(6)农村第一、二、三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占农村总人口比例;(7)城镇劳动力就业及职工工资增长率;(8)人均住房面积及居民消费结构变动;(9)文化艺术水平、广播、电视、电影质量、新闻出版提高率及群众文化事业改善情况;(10)社会秩序、社会治安情况及犯罪率。

(二)横向经济效益是综观经济效益的基础。包括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四个方面。

生态效益指标体系包括:(1)森林(植被)覆盖率;(2)林木消耗与增长量比率;(3)各种防护林面积与土地总面积比例;(4)土地肥力等级变化率;(5)绿肥播种面积及绿肥覆盖对作物增产效率;(6)林网对作物增产效率;(7)单位面积水土保持;(8)按单位面积平均计算折光能利用率;(9)各种元素(水分、氮、磷、钾等)收支平衡;(10)物质转换功能指标,每亩耕地农业、化肥施用量,等等。

环境效益指标包括:(1)大气中有毒物质含量;(2)水资源有毒物质含量;(3)土地资源有毒物质含量;(4)主要农产品有毒物质含量;(5)多年平均年灾害性天气(风、雨、霜、雪等)的次数;(6)放射性物质含量;(7)自然保护区面积;(8)“三废”数量及其结构;(9)噪音分贝数;(10)城镇、村落景观效果。

至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综向的微观、社会效益相仿,但横向经济的经济效益指标比综向经济效益范围大;社会效益指标比综向社会效益范围为小。

从上述各种指标内容看,综观经济学所追求的是从经济关系的全局和整体出发,从发展的战略出发,克服从战术、从单一目标出发。既强调多学科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合作,又注意各部分之间的关联性和协调性及相互间的配合,同时注意各种经济因素的连贯性、系统性、关键性,既要照顾全局,又要有所侧重,还要考虑到与之有联系的事物,这就是综观性。这种综观性原理是综观经济学的最基本原理。其总目标是提高综观经济效益,提高生产力,繁荣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四)

综观经济学还重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为什么中国多次一放就乱呢?究其原因之一是法制建设和司法工作薄弱有关,自由经济必须用经济法加以规范引导,如价格法、反暴利法、反垄断法,提倡明码实价,提倡交通票价利润管制,是对付乱提价,刺激通胀的办法。专利法、商标注册条例是打击翻版假冒、伪劣产品,保障消费者利益的武器。城市规划和报建制度,是控制基建规模,防止重复引进,防止污染环境的有效措施。所以中国在放宽经济自由度,放宽经营经济限制,进行微观调控时,必须重视法律建设,培养执法队伍,才能避免一放就乱,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竞争力。

中国要实行有限度控制经济政策,采纳推行综观经济学原理是最佳选择。实践证明,近几年来,广东、广西、云南、陕西、福建等省(区)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都间接或直接运用了综观经济的理论和方法,克服了主观片面性,把宏观与微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综观理论科学地协调进展,创造出强大的综合实力,获得良好效益。

我在一篇《中国加强宏观和微观结合调控》文章(见1994年4月号)经济与法律》杂志第20页)中指出:“最近,中国在成立经济调控中心的不久,又成立了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据介绍,经济景气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经济景气是以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经济指标组成一个科学的监察评价体系,综合显示宏观经济运行处于是否正常的状态;微观景气是以一套科学的问卷调查方式取得企业家或消费者对经济变动尤其是微观经济变动的主观感受与判断,用以反映经济运行的态势”。

由此可见,中国经济领导人和领导机关在宏观调控中已觉察到,如不同时进行微观调控是难以全面整体监测经济发展形势的。这一既重视宏观又重视微观调控的方法,与中国广州华南农业大学魏双凤教授在1982年创立的《综观经济学》不谋而合。或者可说是《综观经济学》的推广实践。

全国人大通过《关于制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江泽民主席根据邓小平思想提出处理十二大关系的讲话,包含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宏观和微观结合的综观观点,是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指针。正确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能产生巨大的力量,我们是这样相信和希冀的。

标签:;  ;  ;  ;  ;  ;  

贯彻综合经济学原理是提高综合国力的最佳选择_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