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传统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临床治疗效果论文_文甫波

(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人民医院 622550)

摘要:目的 对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传统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对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进行疝修补术治疗的60例腹股沟疝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无张力疝气修补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于腹股沟疝患者而言,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无张力疝气修补术可以明显地缩短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而且其术中出血量比较少,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加以推广

关键词: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传统疝修补术;腹股沟疝

对于腹股沟疝患者而言,治疗方式主要为采取手术治疗,其手术方式包括传统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传统的疝修补术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其缝合张力比较大,患者的手术部位会出现疼痛以及牵拉感,而且术后恢复比较慢[1]。有研究表明,无张力疝气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患者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2]。为了研究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传统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临床治疗效果,我院对2016年1月~2017年1月进行疝修补术治疗的60例腹股沟疝患者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采取无张力疝气修补术的30例患者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治疗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篇论文对2016年1月~2017年1月进行疝修补术治疗的60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了研究。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将这些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3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其年龄范围是21~68岁,平均年龄是(45.9±3.6)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其年龄范围是22~67岁,平均年龄是(46.1±3.7)岁。将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其具体内容为:首先,做好术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铺消毒巾、采取仰卧位以及硬膜外麻醉等常规操作。然后,顺着患者的腹股沟斜切一条7厘米长的切口,将皮肤以及皮下组织逐层切开,充分暴露疝囊,再对疝囊进行游离,于游离完成之后内容回纳疝,又疝囊颈部取高位结扎。最后,依据患者的病情差异按照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疝修补,按次序关闭并缝合腹腔。术后,送患者至病房,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检查。

观察组患者采取无张力疝气修补术进行治疗。其具体内容为:首先,做好术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铺消毒巾、采取仰卧位以及硬膜外麻醉等常规操作。然后,顺着患者的腹股沟斜切一条5厘米长的切口,将皮肤以及皮下组织逐层切开,游离精索以及腹外斜肌腱膜,使腹股沟管得以暴露,将提睾肌分离,再游离精索,于精索内侧找出疝囊并切开,将疝内容物返还,由精索至疝囊颈部剥离疝囊,缝扎并游离精索。于内环口处填充网塞,并缝合固定,在精索后方平铺补片,将其分别固定于趾骨联合、联合腱以及腹股沟韧带上,强化腹股沟管后壁,于精索上方对腹外斜肌腱膜进行间断缝合,使外环口处仅能容下一指尖大小,确定没有活动性出血之后,将切口关闭。术后,送患者至病房,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检查。

1.3 观察指标

①住院时间。②下床活动时间。③术中出血量。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来对数据做以比较,运用均数±标准差(x± s)表示计量资料,如果数据差异表示为P<0.05,说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腹股沟疝患者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等指标进行对比表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好,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腹股沟疝患者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的比较(x±s)

3.讨论

腹股沟区指的是大腿与下腹壁交界所处的三角区域,腹股沟疝(又称“疝气”)则指人体腹腔内的脏器由腹股沟的缺损部位突出体表而形成的包块。腹股沟疝属于一种常见的普外科疾病,其发病原因为腹壁的肌肉强度有所降低从而增大了腹内的压力。这种疾病可以发生于不同年龄段,因此有必要对其治疗方法采取进一步的研究。

对于腹股沟疝患者而言,其常规的治疗方式主要为传统疝修补术。这种手术方式需要对不同层次的组织(比如联合肌腱、腹股沟韧带等)采取强行牵拉以及缝合固定,修补已经缩小的内环,同时修复腹股沟管后壁,患者于术后容易形成多种并发症,且复发率比较高,不利于预后。刘文松等人[3]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腹股沟疝患者而言,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无张力疝气修补术可以明显地缩短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而且其术中出血量比较少,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手术方式。无张力疝气修补术可以于不影响局部解剖结构的状态下,以复合材料修补解剖结构的缺陷部位,操作简单,不需将疝囊切除,游离范围以及创伤比较小,手术时间比较短,可以促进病情的快速康复[4]。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无张力疝气修补术是一种更好的手术方法。

综上所述,对于腹股沟疝患者而言,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不仅可以明显地缩短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而且可以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量,其治疗效果好,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手术方式,有必要在临床应用中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严聪,吴雄辉,严冰,等.传统疝修补术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对比性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27):98-101.

[2]张杰.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及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比较[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2):197-198.

[3]刘文松.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和传统的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3):40-41.

[4]李文斌.比较分析腹股沟疝应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疗效[J].健康前沿,2016,23(10):134-134.

论文作者:文甫波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  ;  ;  ;  ;  ;  ;  ;  

比较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传统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临床治疗效果论文_文甫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