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跑训练中应注意提高运动员的放松能力_心理放松论文

在短跑训练中应注意提高运动员的放松能力_心理放松论文

短跑训练应注意提高运动员的放松能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短跑论文,应注意论文,运动员论文,能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短跑属于极限强度的运动项目。其特点是运动过程短,强度大,需要运动员充分调动最大限度的体能。所以,短跑运动员必须具备高水平的协调放松能力。

著名教练温特曾说过:“教会任何一个田径运动员掌握放松,会取得好的甚至惊人的效果,特别是对短跑运动员的成绩起很大的作用。”

我国著名短跑教练沈孝智认为:“高速度中的放松能力是当代短跑技术发展的精华”。

通过多年的训练工作实践,我深深地认识到掌握放松技术,提高放松能力,对提高短跑运动成绩的重要意义。所以,在训练中严格要求运动员完成练习时要遵循自然放松的原则。因为只有动作放松才能控制动作,体会、领悟动作要领,进而逐渐掌握合理、规范的技术,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放松能稳定运动员的心理,建立良好的感觉进入竞技状态,有利于充分发挥运动技术水平。如果运动员在比赛中不能放松,就会因加速快,用力过大而造成肌肉极度紧张,过多过早地消耗了能量,难以保持正确的技术动作和节奏,后半程则会出现明显地减速,甚至由于肌肉过度疲劳造成受伤。根据研究材料表明,放松能够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减轻高速跑中大脑皮质的负担,加快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兴奋与抑制的转换速度,减少肌肉本身对抗肌的阻力,增强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有利于加快肌肉的收缩速度。这就是说,提高放松能力,可以使运动员在高速跑时腿、臂的摆动速度快、幅度大。快速摆腿可以加大支撑腿对地面的压力,再加上腿部肌肉群的作用,使支撑腿具有更大的势能,从而加快两腿的交换率,快速大幅度摆腿还有利于带髋前移,加大步幅。快速大幅度摆臂既可以加强后蹬力量,又可以减少后蹬反作用力的损失,有利于推动身体更快地向前移动。众所周知,决定跑速的两个因素是步长和步频。所以,综上所述,提高放松能力是短跑运动训练的关键。

怎样才能提高运动员在高速跑中的放松能力呢?通过多年来在短跑训练工作中的实践,探索、总结,组织编排出一些专门性辅助练习。

一 原地正确摆臂

预备姿势:上体及头部正直,两眼向前平视,两肩放松,两脚前后站立(距离约为:左右同肩宽,前后1.5脚长)或左右站立(距离约同肩宽)。两手握成空拳,手及手腕放松,两臂弯屈大小臂约为90°,双臂靠近体侧。动作开始,两臂以肩关节为轴前后平行摆动,注意力着重放在肘部,摆臂即是摆肘。前摆时,手约与下颚同高;后摆时,肘约与肩同高。每组练习以50-100次为宜。摆臂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速跑技术的经济性、实效性,它不仅对维持身体平衡起协调作用,而且有助于发展步幅和步频,具有补偿功能。所以,应重视此练习。练习时要自然、放松、协调,保持动作规格,逐渐加大摆的力度和速度。前后摆臂动作必须同时完成,并要求动作的节奏感要强。待熟练后,可以在走步行进间完成,具体练法,除在行进间完成及注意上下肢的协调配合外,其余动作同前所述。

二 小步跑

预备姿势:上体正直放松,双臂自然置于身体两侧。动作开始,提起两足跟,髋膝踝关节伸直放松,摆动腿屈膝向前上方摆动,待大腿与地面约成35-45°角后,大腿下压,小腿随下压的惯性伸展,脚前掌形成一个向后下方扒地弧线动作着地。着地时膝关节伸直,足跟提起,踝关节缓冲动作要富有弹性。此时另一腿开始摆动。双臂随腿部动作节奏前后摆动。小步跑可以改进脚前掌着地技术,体会髋膝踝关节的放松和交替用力及摆腿技术,发展动作速率。练习时,以慢速开始,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加快动作节奏。它的特点是步幅小,频率快,动作放松。练习距离以30-40米,步长约一个脚长为宜。

三 高抬腿跑

预备姿势:上体正直或稍前倾,两肩放松,双臂弯屈约成90°角,肘部靠近体侧。动作开始,摆动腿屈膝并带动同侧髋积极向前上方摆出,注意力着重放在膝部,高抬膝部,大腿也就自然抬起来了,待大腿与躯干约成90°角后,快速下压,膝关节放松,小腿自然伸展,直腿以脚前掌在体前着地,此时另一腿开始摆动。应注意,当完成摆动的同时,支撑腿三关节充分伸直向下方蹬出。两臂屈肘随腿部动作节奏前后摆动。此练习可以发展腰、腹、大腿和踝关节力量,提高上下肢协调配合的能力及高抬大腿的能力。练习时要保持放松,尽量加快向前上方摆腿和下压及脚着地的动作速度,脚跟始终不能触地。练习距离为30-40米。

四 后踢腿跑

预备姿势:同三。动作开始,提起两脚跟,摆动腿屈膝向后上方摆出。脚离地时前掌用力扒地,离地后小腿顺惯性有力地向后上方踢与大腿充分折叠,足跟触及臀部(练习时膝关节尽量放松,勾脚尖,脚与小腿约成90°角)。然后,直腿以腿前掌着地,此时,另一腿开始摆动。两臂屈肘随腿部动作节奏前后摆动。做这个练习注意力放在足跟,足跟能够触及臀部,折叠动作必然充分完成。本练习能够发展大腿后群肌肉力量,体会、掌握大小腿折叠技术,扒地技术,提高膝、踝关节的放松能力。练习时,足跟始终不能触地,练习之初,宜以慢速完成,使运动员能控制自己的动作,悉心体会膝踝关节放松,待动作协调,熟练后再快速完成。动作要完成的轻松、灵巧、节奏快,连惯性强。练习距离为30-40米。

五 后蹬跑

预备姿势:同一。动作开始,重心前移,上体稍前倾,摆动腿屈膝积极向前上方摆出,同侧髋带大腿充分向前移动,然后大腿下压,小腿利用惯性向前下方伸展,用脚前掌着地。支撑腿后蹬充分伸展髋膝踝三个关节。两臂以正确摆臂的动作随腿部动作节奏前后摆动。应明确以摆腿送髋动作领先,再进行支撑腿充分后蹬动作的顺序完成此练习。同时要求腾空时要放松,重心向前性要好,双腿交替频率要快。后蹬跑可以改进摆腿,送髋及后蹬技术;发展腿部力量,加大步长;提高上下肢的协调配合能力。练习时,后蹬动作要积极、迅速、有力,髋膝踝三个关节一旦蹬直立即放松,切勿保持僵直动作,以免破坏节奏,影响摆腿速度。练习距离为30-40米。

六 跑跳步

预备姿势:同一。动作开始,重心前移,上体保持正直,摆动腿屈膝积极向前上方摆出(以向上为主),摆至大腿与地面平行时,保持动作不变,支撑腿即时伸直,髋膝踝三关节蹬离地面,待支撑腿的脚前掌落地后,摆动腿大腿下压,伸展小腿以脚前掌在体前着地,支撑腿开始摆动。两臂以正确摆臂的动作随腿部动作节奏摆动。做此练习,足跟不能触地。此练习旨在进一步发展协调放松力,培养正确的动力定型。练习时先慢速完成,以体会动作要领;在保证动作规范的前提下加快练习速度。练习时步长不宜过大,练习距离为30-50米。

七 支撑高抬腿

预备姿势:两手扶持一固定的坚固支撑物,手扶高度约同腰部高度为宜,上体前倾。动作开始,除原地,手扶支撑物完成练习外,其余动作顺序、要领同高抬腿跑。此练习可以发展腰背力量及动作频率。由于有固定支撑可集中精力更有效地提高运动员两腿的协调放松能力及交换频率,所以,练习时应尽量高速完成。每组练习以60-100次为宜。

八 放松跑

采用站立式起跑或行进间起跑,中速起动,以中等速度匀速完成。应注意保持合理的节奏,规范的技术动作,利用已获得的惯性跑。强调练习时要动作放松,协调用力,以适宜的步长,脚前掌“扒地”式着地富有弹性的跑。此练习速度适中,运动员容易控制动作,可以改进放松技术,“扒地”技术,提高协调能力。所以,在每次训练中都应安排放松跑练习。练习距离为40-60米。

九 加速跑

采用站立式起跑,中速起动。强调练习时不能过快,过猛地突然加速,这样会使肌肉由于用力过大处于极度紧张状态,从而产生疲劳和僵化,对于途中跑的速度发挥是不利的。应是均匀地、逐步按比例地加速,达到接近最高速度时,立即转入惯性放松跑,并保持快速跑完练习距离。这种放松跑不能理解为降低步频和缩小步长的消极动作,而是积极地为继续发挥和达到并保持最高速度创造必要条件。著名短跑选手刘易斯曾说:“愈是放松,速度下降就愈慢,因此我自70米至终点比其它任何一个人都快得多”。所以提高高速跑中的放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此练习可以培养速度感,加速节奏感,着重提高高速跑中的放松能力,完善途中跑技术。练习时,要求动作舒展,重心平稳,向前性好。注意两臂、两腿、上下肢间必须协调用力,既快速又放松地完成练习。这是一个重点练习,每次训练课必须安排一定的数量。练习距离是60-80米。

十 组合式专门练习

(一)原地正确摆臂+高抬腿跑+后踢腿跑

(二)小步跑+跑跳步

(三)后蹬跑+放松跑

(四)高抬腿跑+加速跑

(五)支撑高抬腿+放松跑

(六)后踢腿跑+加速跑

(七)加速跑+走步行进正确摆臂

(八)放松跑中做各种跳跃动作

(九)变速跑[120米(慢)+80米(加速)+120米(慢)+80米(加速)]×3-4

组合式练习可根据训练需要及运动员特点进行编排组合。它的优点是由于不断变换动作练习,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兴趣,不觉得干枯、单调,出现疲劳而产生厌倦情绪,从而能够集中精力,自觉、积极地投入练习,提高训练效果。

这些专门练习在训练中应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实践证明:当运动员能够较好地完成这些练习后,短跑技术就有了较明显的改进,运动成绩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如:我院运动员胡玥(女),入院时100米成绩为14″7,经过一年训练后参加省高校比赛100米成绩达到13″5。杨薇(女),黄宏(男)也是经过一年训练,100米成绩分别从15″1,12″6提高到13″8和11″8。上述说明,这些专门练习是行之有效的,仅供在训练中参考选用。

收稿 1994-12-27

标签:;  ;  ;  ;  

在短跑训练中应注意提高运动员的放松能力_心理放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