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重要内涵与实践路径论文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重要内涵与实践路径

○黄 真

[摘 要] 本文探讨了三个问题,第一,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重要内涵,即人民主体地位、人民利益导向、人民评判标准和人民政治立场;第二,实践中如何贯彻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即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注重利益协调、分配和整合,党员干部要有为民情怀和为民本领。最后,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最为重要的意义,即赢得民心,增强执政党公信力,实现“大团结”。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改革开放;民心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列为改革开放40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之一。这说明,改革开放之所以能成功,十分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从一开始就使改革开放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因此可以说,改革开放就是一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伟大实践。它的初心和使命,一如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那般,“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置于心中最高位置。比如在2019年3月1日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要牢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真正同人民结合起来。”进入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已经被确立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和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这意味着不仅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而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诸领域、各方面与全过程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那么,何谓“以人民为中心”,如何“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的意义何在呢?本文将围绕这三个问题而展开。

一、何谓“以人民为中心”?

1.人民主体地位

中国的改革开放“依靠谁”?这是一个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不是唯意志的英雄豪杰、帝王将相和宿命的天意、神灵、绝对精神创造的,而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他们的社会实践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邓小平同志坚持把人民群众作为我们党力量的源泉,他说:“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江泽民同志始终要求“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胡锦涛同志同样认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即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回顾改革开放40年历程,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企改革、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到今天“两个毫不动摇”的基本经济制度,从设立经济特区到现在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从取消农业税到今日大规模的简政放权减税降费,无一不体现了人民主体力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启发学生学习如何思考问题、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例如,可根据社会上近期发生的引起重大关注的事件或学生提出的问题设定主题,先进行小组讨论,各小组推选代表上讲台讲述,鼓励学生提出各自的疑问和见解,引导他们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

电声乐器和旅游产业一样,同是朝阳产业。仅仅是做贴牌生产已经不能满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要集中力量打造我们自己的牌子,加强品牌的保护意识,加强产品质量,因为市场已经给予了鄌郚镇很多现实的教训。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改革开放的历史表明,人民群众蕴含了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的施行,都是以基层人民群众创造的具体改革经验为基础的。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作出大胆决定——“分田单干,包产到户”。可让他们万万想不到的是,这一冒险尝试却在无意间拉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开创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邓小平就曾说过:“改革开放中的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由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我的功劳就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习近平总书记也说:“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必须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可以说,改革开放的成功来自对群众的首创精神的尊重、来自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自觉性的尊重。

2.人民利益导向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坚持人民利益导向,首先要意识到人民是有利益需求的。中国古语有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绝非是说我们的人民是唯利是图的,而是说每一个鲜活的个人都有基本的需要。马克思说:“每一既定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思想一旦离开了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列宁指出:“利益推动着民族的生活”,利益是“人民生活中最敏感的神经”。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领导人都十分注重人民利益和人民需求,毛泽东同志就说过:“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邓小平同志也指出:“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实际上,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改革开放给老百姓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

坚持人民利益导向,也要认识到人民的利益需求是多元化的。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的利益需求早就不满足于“吃饱穿暖”,现在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除了就业、教育、收入、社保、医疗、养老、育幼、居住、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等民生问题外,还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文艺、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

坚持人民利益导向,还需要认识到“共享”的问题。“共享”就是要避免“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它的实质就是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归结起来就是两个层面的事,一是不断把“蛋糕”做大,二是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应当说,改革开放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我们党始终致力于“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始终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思路、制定举措。如果改革开放无法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无法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和分配机制,那么这样的改革开放必然偏离它的初心和使命,因此既不可能持续,也绝不可能成功。

3.人民满意标准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效以及由其所反映出的党的执政水平由谁来评判?这又是一个重大问题。应当说,从我们党建立以来,衡量党一切工作成效的尺子有两把:一把是生产力发展程度,另一把就是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毛泽东同志很早就指出:“衡量中国的一切政党政策、实践活动的好坏有两个标准:一是人民群众的价值尺度,一个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尺度”,这也有机统一了生产力的客观规律和人民群众主观价值体验。1992年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三个有利于”应该成为评判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其中第三个“有利于”就是人民满意尺度。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把人民满意作为评价改革开放成效和党执政能力水平的核心标准,“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习近平总书记还经常把人民满意比喻为“考试”,在建党95周年的讲话中,他明确指出,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考官是人民群众,标准答案是人民满意,即“历史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坚持以人民满意为评判标准,就必须了解人民,勇于担当,时刻接受人民的监督。首先要多接触人民,不排斥人民,要竭尽所能知悉老百姓的“所思所忧”和“所需所急”。其次,要有“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和“功成不必在我”的品格,积极担当作为,绝不消极怠政,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最后,要时刻接受人民的评判和监督,深知权力来自人民,对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态度要真开门、开大门,让群众参与监督,诚恳请群众评判,切忌“自说自话、自弹自唱”,不搞闭门修炼、体内循环。以上三点实践要求,习近平总书记都明确提过,他说干部要“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发现典型,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是不是有助于解决群众的难题,是不是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

4.人民政治立场

人民立场实际上是人民主体、人民利益和人民满意的总结,也就是说,人民主体、人民利益和人民满意是人民立场的表现,四者共同构成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内涵。

何谓人民立场?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从四万万五千万人民的利益出发……讨论其他任何别的问题,就是这个出发点,或者叫做立场。还有什么别的出发点、别的立场没有?没有了。为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利益,这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就是我们的立场。”在战争年代物资匮乏,毛泽东同志反复强调:“我们有困难,人民更困难,我们任何时候都首先要想到人民,我们宁可自己吃苦菜,也要把粮食分给群众,宁可自己盖稻草,也要把衣被分给人民。”1985 年5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 “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在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了长征时期3名女红军在湖南汝城借宿徐解秀家的故事,说明“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

习近平总书记说:“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中国共产党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所以,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这实际上也回答了这样一个重大问题,即中国改革开放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是谁?答案是非常明确的,中国共产党绝非独立于、疏离于或超越于人民的一个政党和政权,它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党性和人民性始终都是一致的、统一的。

综上所述,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有诸多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始终做到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利益导向、坚持人民满意标准和坚持人民政治立场,这四个方面构成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重要内涵。

二、如何“以人民为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这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1.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

毛泽东同志在1934 年1 月所作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说:“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他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应该说,人民最关心的问题是民生,是食品安不安全、暖气热不热、雾霾能不能少一点、河湖能不能清一点、养老服务顺不顺心、能不能租得起或买得起住房、孩子读书方不方便、毕业后好不好找工作,等等。这些其实就是老百姓的“操心事、 烦心事、揪心事”。应当说,相对于增长速度高一点还是低一点,人民群众身边的每一件琐碎的“小事”更受老百姓关注。如果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中只有经济增长而没有民生改善,或者民生的改善远远滞后于经济增长,那么我们的建设和发展不仅没有可持续性甚至相当危险,而且也不可能获得人民群众的接受与认可。

具体来说要坚持以下原则方向:第一,如前文提及的,要广泛调研、多方拜访,获取最真实的信息,制定最实际的政策。第二,建立畅通、多层次的利益表达机制,让老百姓有渠道自己说。第三,对人民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专项治理,如拖欠群众钱款、克扣群众财物、侵占群众利益等问题。还要就这些问题背后的体制机制弊端查找清楚,找准深化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第四,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情抓起,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总之,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执政党使命所在,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

2.注重利益协调、分配和整合

改革开放的实践告诉我们,如果利益关系不协调、利益分配有失公允、利益整合乏力,就难以构建利益共享格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就会大大降低。如今,我们面临经济转型阵痛凸显的严峻挑战,新老矛盾交织,周期性、结构性问题叠加,这个时期尤其要注重增长与分配、效率与公平的问题,更加注重人民利益的调节。

在具体实践中,必须始终维护改革的“双重功效”,既释放活力,又推动公平。第一,通过多种手段(如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实现再分配,避免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第二,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既不裹足不前,又不好高骛远;既不剥夺人民积极性,又不培养人民懒惰性。第三,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困难群体倾斜,尤其要着力补民生短板,集中力量做好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工程。第四,运用高科技手段如大数据来保障和改善民生。习近平总书记说:“大数据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大有作为”,要推进“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文化”等,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

这虽是一则寓言,却隐喻了父母对孩子是接纳还是排斥的态度,如何影响着孩子的人生。这个“犄角”,可以是孩子的左撇子、不够好看的外表、音乐的天赋等等。它们需要被呵护,而不是被压制、被掰正。心理学家武志红说:“所谓无条件接纳,就是对孩子满心的喜欢。”这个喜欢和爱不同,是一种建立在父母健康自尊之上的智慧,是切实做到了,跨越美丑胖瘦,智商高低之上的一种发自内心的欣赏,是将孩子当做一座宝藏,去源源不断地发掘出他的魅力。

3.党员干部要有为民情怀和为民本领

广大党员干部既是40年来改革开放的参与者,也是领导者,只要他们把人民放在心中,“以人民为中心”就能够落到实处。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任务依然艰巨,广大党员干部要继续以人民为中心,就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使劲发力。

本次兰心奖还对行业里的公益人士、优秀企业家、优秀培训师等为家政服务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员进行了表彰,评出了“公益奉献奖、兰心希望之星、杰出贡献企业家”等奖项。

始终要有为民情怀。毛泽东同志曾在陕北时说过:“我这个人平时不爱落泪。我听不得穷苦老百姓的哭声,看到他们受苦,我忍不住要掉泪。”邓小平同志一生最深厚的情感寄托就是热爱人民,他曾经写道:“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有“为民情怀”,要怀着强烈的“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心里要始终装着父老乡亲,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工作告诉我们,如果领导干部心中有人民,就会保持着为人民服务的品质,就会成为人民的朋友,得到人民的支持;如果是为了自己和家族谋利益就一定会站到人民的对立面,成为人民的敌人,失去人民的拥护。

始终要有为民本领。广大党员干部除了要有为民情怀外,还必须要有为民服务的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领导干部迫切需要提高 “八种本领”,即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这八种本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本领体系。应当说,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好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必须同时增强这八大本领。比如说,增强改革创新的本领,即在科学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新时代依然保持昂扬的学习热情、积极进取的精神品格,勇于担当尝试、锐意改革、不怕挫折,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即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科学把握社情民意,加强调查研究,通过各种方式抓好民生政策落实和有效化解矛盾,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正当权益;还有狠抓落实本领,其实就是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的本领,其实质在于打破路径依赖、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率,而不是淹没在文山会海之中。

三、“以人民为中心”的重大意义

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了谁”?这也是一个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资产阶级运动与无产阶级运动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而后者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自诞生之日起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为根本宗旨。毛泽东同志指出:“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邓小平同志也指出:“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2018年11月23日,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刘少奇同志的话说:“人民的利益,即是党的利益。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党再无自己的特殊利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即是真理的最高标准,即是我们党员一切行动的最高标准。”所以,中国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就理论意义而言,它鲜明的人民立场确认了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力量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原则,也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它的人民主体地位、人民利益导向和人民满意标准全面批判了包括个人主义、官僚主义、本位主义、主观主义、山头主义、极端利己主义在内的一系列错误的思想倾向;它传承但又超越了传统的“民本思想”,既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表明我们党治国理政思想的与时俱进;它完全印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意识,丰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建理论,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深化认识的必然结果。

就现实意义而言,它回答了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依靠力量、根本目标和评判标准等重大问题;它是深刻认识和实际解决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强调的爱民、重民、利民、惠民、安民等原则为新时代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供强大的政策指导,等等。

Cu2S比铅的比重小,且在作业温度下实际上不溶于铅熔液,因此,形成固体硫化渣而浮在铅熔液表面上。在反应过程中,PbS的离解压逐渐减小,同时Cu2S的离解压相应地逐渐增大,最后达到平衡。

2.2.3 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血药浓度作为因变量,把所有考察因素作为自变量,采用逐步法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见表2。模型结果显示,体表面积和白蛋白水平是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模型检验F=16.959,P<0.01,提示模型有效。残差图见图2。通过对标准化残差和标准化预测值绘制的散点图看出,标准化残差的散点波动范围基本保持稳定,不随标准化预测值的变化而变化,可以认为基本满足方差齐性,残差满足正态分布的条件。

从伦理角度讲,“以人民为中心”秉承了人民至上的伦理观,明确回答了“为谁执政,为谁服务”这一执政伦理中最为根本的问题,它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最为根本的道德原则,不仅反映了党和人民在本质上是一致性的道理,而且也完全契合人民对执政党的道德期望。因此,“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十分有助于融洽党群关系,赢得人民对于执政党的拥护和支持,自然而然我们党的权威和威信(即执政党公信力)就立起来了。我们党一旦拥有执政党公信力,就能更为合法和有效地动员人民起来干事业、创伟业,同时在开创伟业的过程中确保人民不断得到实惠,人民又会更加拥护和支持我们党,由此形成党和人民相互作用的良性循环。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正是因为依靠了人民。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支持,也正是因为造福了人民。”

历史证明: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1946年,陈立夫主持国民党党务工作,他慨叹:“国民党成为不能解决人民问题之党……只代表少数人之利益。”1947年蒋介石自己也承认:“国民党当政20年,党政机构只重做官,不注意实行三民主义,对于社会与民众福利毫未着手。”毛泽东同志就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 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邓小平同志同样指出:“我们的一个根本经验是依靠人民。不要以为共产党是金字招牌,如果脱离群众,党的威信是靠不住的。脱离了群众,任何英雄也办不成事情。共产党员要与群众同甘共苦,这是我们的老章程。”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之所以能够取得事业的成功,靠的是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如果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全党要深刻认识这个道理,所以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哪怕“黑云压城城欲摧”,“我自岿然不动”,安如泰山、坚如磐石。

注释:

①《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9年3月2日。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1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8页。

㉚《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8页。

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369页。

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14页。

⑦《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21页。

⑩《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28页。

这不只是风影的想象,只是他做梦也不可能想到,自己的妻子,那个曾经喜欢听他吹笛子的清纯女孩,那个曾经在山湾里解下红腰带系在树枝上,打下第一个美丽的结的村姑,现在正躺在另一个男人雄健的身子底下,他们一直在窑洞里面鬼混,已不是一朝一夕了。红尘世界瞬息万变,一切都凝固了,没有意识,没有理性,没有现实与梦境,没有时间和空间,没有过去和将来。空气与阳光一起在颤动,一只飞虫在蜘蛛网中挣扎,它们粘合在一起,在风中无力地飘荡,像电影中的一个画面一样。这真是一个奇怪的圈,这种诡谲的图案,不知道原本就在红尘世界的,还是来自另一个世界?

⑨《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4月14日。

⑧《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697页。

⑪《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7页。

㉒《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91页。

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05页。

⑭《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6页。

“推动司法鉴定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发展”主题笔会加强法庭科学跨行业研讨 促进法庭科学标准化建设王 旭 陈 军(2018年第10期)

⑮《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75页。

⑯《列宁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36页。

⑰《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67页

⑱《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6页。

⑲《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8页。

总体看来,“以人民为中心”最重大的意义就是为我们党赢得了民心,实现我们党与人民的大团结。中国古语有云“上下同欲者胜”“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回顾中国历史,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从亲身经历中深刻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前进,一个离心离德、似一盘散沙的国家不可能发展进步。“大团结”弥足珍贵,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保我们的事业永续兴旺发达的重大保障。

⑳《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79页。

5年来,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实习生、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企业争相在学生实习期内提前签约,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100%。

㉑《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的审议》,《人民日报》2018年3月8日。

⑫《习近平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11月24日。

㉓《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9年3月2日。

此外,不少公众还认为塑料吸管是一种可以被回收再利用的废物,因此不是什么大问题。“当有些人听说塑料吸管对海洋生物的健康造成危害时,他们会回应说自己从不乱扔垃圾,并且每次都会记得回收塑料,因此自己不是问题所在。”丽普亚特说,实际上,塑料吸管很难被回收再利用——塑料回收工厂通常只接受大件的塑料废物,而对吸管这样的垃圾不感兴趣。

㉔《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53页。

㉕刘云波:《毛泽东的人民情怀》,《光明日报》2016年12月7日。

㉖《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1页。

㉗《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52、53页。

㉘《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52页。

㉙《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13、214页。

④《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71页。

㉛《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人民日报》2017年12月10日。

㉜李殿仁:《人民观是毛泽东思想的本质》,《毛泽东与中国道路——全国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2013年12月26日。

㉝唐任伍:《“以人民为中心”民生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渊源》,《学术前沿》2018年第12期。

㉞赵子林:《习近平执政伦理思想探微》,《伦理学研究》2018年第5期。

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52页。

㊱《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58页。

对于三维湍流流动, 主控方程为三维Reynolds平均Navier-Stocks方程, 在计算坐标系下可写为:

㊲张太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发展与丰富内涵》,《光明日报》2018年11月14日。

基于此,我们认为教育学的教材应有广博坚实的专业知识,能反映科研的最新成果、学科发展前沿和时代精神;应有高深的学问,兼具科学性、价值性、艺术性,对读者和师生有吸引力;能激发教师与学生从事教育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教师感到有教头,使学生感到有学头。

㊳《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9页。

㊴《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353、1354页。

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95页。

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67、368页。

除了岩体质量(Q值)外,还有两个因素对地下洞室支护设计起决定性作用:一是安全要求,另一个是洞室尺寸,即地下洞室的跨度或高度。一般来说,随着洞室跨度的增大和墙壁的增高,对支护的要求也将增加。安全要求则取决于洞室的用途,比如公路隧洞或地下厂房比水工隧洞或临时巷道有更高的安全要求。为表达安全要求,引入了开挖支护比res。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教授)

(责任编辑 周 巍)

标签:;  ;  ;  ;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重要内涵与实践路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