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民终身学习服务:我国继续教育发展模式的转变_学历论文

为全民终身学习服务:我国继续教育发展模式的转变_学历论文

为全民终身学习服务:我国继续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继续教育论文,全民论文,方式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特别是成人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更新继续教育观念,加大投入力度,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重视老年教育。倡导全民阅读。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要落实继续教育发展的这一目标,就需要转变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式。本文从结构、技术、制度这三条路径寻找继续教育发展的问题,提出化解问题的相应对策。

一、以“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为目的,不断完善多种类型、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结构

教育结构即教育体系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区域各级各类及各种形式教育相互联系、相互衔接而构成的整体。教育体系涉及教育总体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及组合方式。教育体系结构主要有教育类别结构、专业结构、层次结构、空间布局结构。[1]

教育结构是教育目的和教育事业发展目标的具体化。继续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开展学历补偿和学历提升;提高成人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转移能力;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发展社区教育和构建学习型组织等。继续教育以满足全民终身学习,促进国家经济繁荣,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经济结构调整,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民学有所教为目标。据此,继续教育应以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为目的,构建完善的多种类型、多种层次、多种形式,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需求的灵活开放的体系结构。

我国继续教育自 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基本形成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职业导向的教育和非职业导向的教育,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专业教育和学术教育等不同类别;学校教育系统中的成人教育(含有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培训和继续教育)、行业(企业)教育系统中的岗前、在岗、转岗培训和继续教育、社会教育系统中的老年教育等社区教育不同类型;面对面的继续教育和远距离的现代远程教育不同形式;在城市、农村、社区和不同类型人群的不同空间布局中开展的继续教育。然而,我国继续教育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继续教育结构尚有待优化,离完善的继续教育发展前景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路程。

第一,继续教育类别结构发展不够完善。继续教育类别结构发展不完善主要表现在重视学历教育、轻视非学历教育;重视正规教育、轻视非正规教育。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唯学历论”或“唯文凭论”。由于用人单位以“学历”或“文凭”作为衡量员工选拔或重用与提拔的重要标尺,造成继续教育重视学员文凭获得,忽视学员能力培养,学员多追求学历补偿教育,轻视非学历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与此同时,继续教育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的相互协调与沟通不够。这主要是因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正规教育与非正式教育之间未建立起统一的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认证框架;未建立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继续教育学习的“学分互换”制度和“直通车”制度;未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继续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也没有相互协调和沟通,共同发展的深刻理念。

第二,继续教育专业结构发展不平衡。继续教育专业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继续教育机构的专业设置过分集中在社会热门专业,如经济类、建筑类、机电类、管理类等专业。专业重复设置导致人才的结构性过剩和人才的结构性短缺,引起失业和影响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继续教育机构自身个性发展的定位不清,认识不深;对学员和市场的需求调研不够;对学员的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与企业的合作欠缺。

第三,继续教育层次结构发展不协调。截至2010年,我国各级各类成人学历教育、成人本专科毕业生数累计 1972873人,网络本专科毕业生数累计1105529人,在职人员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招生 124871人;成人高中毕业生 90193人,成人中专 488061人,成人初中 627291人,成人小学 1882968人。[2]可见,继续教育的学历教育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层次,而成人初中、高中和中专的学历教育都比各级各类成人高等教育人数少一百万左右。造成继续教育多种层次发展不协调的主要原因还是社会和社会成员重视文凭教育,轻视技能或能力教育。

第四,继续教育空间布局结构不均衡。继续教育空间布局结构不均衡主要表现为继续教育发展不平衡。广大社会成员特别是从业人员的各种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发展迅速,而弱势群体的继续教育发展缓慢。新生代农民工、农村劳动转移力和 60岁以上老年人的继续教育发展缓慢。

继续教育的发展要适应现时代的社会发展需求,截至2012年,我国已有超过2.5亿的农民工;[3]有1.2亿从农村移居到城市的人口需要适应新的工作和生存环境。[4]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 1.78亿,预计到 2041年,我国老年人将达到 4亿,届时,我国每 4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5]但是,据农业部有关调查,农业劳动者的实用技术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年培训率分别只有 9.27%和 13.1%。[6]造成弱势群体继续教育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是社会不重视;新生代农民工、农村劳动转移力等群体参加继续教育的意识不强、参加继续教育的经济投资能力有限; 60岁以上老年人也很少意识到继续教育对他们追求健康、丰富的休闲生活的意义。

以“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为目的,不断完善继续教育结构要求:第一,完善多种类型的继续教育结构。在稳步发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在重视正规教育的同时,支持非正规教育。从重视“学历补偿教育”向重视提高学员的职业技能,特别是岗位适应能力、岗位转移能力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转变。努力建立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的相互衔接与沟通机制。尝试通过逐步推行继续教育学分制度,促进不同类型教育间的学分互认,搭建学员学习成果认证的“立交桥”等运行机制,服务于全民终身学习与发展。

第二,优化继续教育的专业结构。继续教育专业结构的设置应根据国家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经济结构的转变为基础,尊重市场需求,同时考虑人的长效发展,重视读、写、算等基础专业的教育,寻找继续教育机构个性化的专业结构设置与发展。避免社会热门专业的过渡重复性设置,平衡继续教育的专业设置,形成多样化的丰富的继续教育专业结构,满足继续教育学员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第三,形成多种层次的继续教育结构。在大力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同时,重视成人初等教育、成人中等教育,尤其需要重视农村扫盲教育。在大力发展企业(行业)的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的同时,重视企业(行业)的转岗培训,提高社会成员的再就业能力。采取技术培训、证书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及中学后、大学后教育等多种层次的继续教育,满足学员的终身学习。

第四,均衡发展继续教育的空间布局结构。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培训,提高弱势群体继续教育的参与率。应以就业为导向,为城市和农村失业人员提供职业培训特别是免费培训的机会。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大力加强农村从业人员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要以农村职业学校、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广校、农村中小学校为依托,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继续教育服务网络。[7]同时,老年继续教育应通过老年大学、社区老年文化教育发展、现代老年家庭教育,以及主要由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开展的老年文化教育发展和图书馆、博物馆等各种非营利性公共文化活动场所进行。包括课堂教学、老年专题培训班、信息咨询、文化参观旅游、社区公益活动、科技服务学习小组、专家演讲和诸如“夕阳红”等大众媒介工具的多种形式,以满足不同兴趣爱好的老年人的需求。[8]努力缩小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参与继续教育机会的差距。

第五,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结构。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继续教育采取面授、远程、全日制、半工(农)半读等形式;公办、民办、行业、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等多种渠道,继续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满足全体社会成员随时随地都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获得学习机会。

综上所述,继续教育的结构路径就是要以为全民终身学习为目的,不断完善多种类型、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体系结构;优化继续教育专业结构,均衡发展继续教育空间布局结构,为全民终身学习提供无处不在的机会。

二、以“学习者为中心”,深刻变革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

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技术路径主要关注微观的培养过程,具体回答教育活动“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关注的是“怎么教”的问题,是“教学模式”(怎样培养人、怎么教)的改革问题。教学模式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概括性描述,涉及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计划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教具等)的使用、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等要素。[9]继续教育发展的技术路径之“技术”,也主要包括这些维度的内容。

当前,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不合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目标有偏差。继续教育的教学目标往往有偏差,许多继续教育机构是以帮助学员通过学历考试或职业资格考试为教学目标,而不是以提高学员能力为目标。二是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继续教育内容往往脱离社会和学员的实际需求,教学内容繁难而陈旧,针对性不强,理论与实践脱节,缺乏实用性。三是教学方法以灌输式为主。采取面授方式的继续教育教师教学方法多以讲授式、灌输式为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较少,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机会也较少。四是教学辅助工具单一。继续教育的教学辅助工具趋向雷同于传统学校教育,往往是黑板、粉笔、多媒体,较少有其他辅助工具的教学。例如机电、建筑、医学等专业是需要相关辅助工具教学才能取得教学实效。五是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以取得学历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数量为评价标准。家长选择培训机构不看办学资质,只认口碑和老师以及家长的推荐。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仍是“唯文凭论”,而非“能力论”,难于实现终身学习的理念和目标。

导致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不合理的主要原因:一是继续教育的师资专业化水平普遍偏低,胜任教师缺乏。优秀教师较少愿意进到这支队伍来专职任教。学校也不重视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和训练。二是没有培训机构的准入制度,很多没有资质的培训机构,或是只是名誉上挂靠在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名下的一些培训机构,他们的办学目的往往是基于追求金钱效益。三是没有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与“学”的理念。“教”是为了培养学生自身学习的再生能力而教。“学”应是学生的主动学习,传统学校教育重视知识传授,而继续教育更应重视能力的培养。四是继续教育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不健全,许多培训机构没有建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教学质量监测机制等。

直接影响教学模式改进和优化的重要因素有教师个体的教学技能、课程知识、教学知识、教学技术工具等四方面。[10]以学习者为中心,改革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一是要提高教师个体的教学技能。教师个体的教学技能是教师专业水平的具体化。由于继续教育的对象是成人,导致教学内容难确定,教学目标难把握的特点,这对继续教育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更大的挑战。二是设置满足学习者需求的课程体系。我国继续教育课程体系一般包括学科式课程体系、能力本位式课程体系、学习理论导向的课程模式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11]继续教育的课程不应雷同现有学历教育课程,它应具有信息量大、内容新颖、针对性强、综合性强等特点。因此,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应综合化,同时要及时编制先进实用的培训教材,课程设置要具有针对性、多样性和灵活性,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三是提供符合成人学习特点的教学知识。教学知识是指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继续教育应针对成人的学习特点,以社会和学习者的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习者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提供学员需求的,能培养学员自身学习再生能力的教学知识。应以学习者为中心,积极探索研究性学习、讨论式学习和案例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应加强教学环节和实践环节的紧密结合,建立继续教育机构和企业(行业)的长期合作,形成“学校-企业-基地”三位一体的继续教育发展,为学员提供能提高技能的知识体系。四是建立数字化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应构建国家继续教育数字化资源中心,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建立数字化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以及信息查询、学习账户管理、学习情况记录等服务。

综上所述,继续教育的技术路径就是应以人为本,以学习者为中心,改革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

三、以“政府统筹、跨部门协调”为重点,不断完善继续教育的管理制度

随着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继续教育的法制和制度建设已取得很大成绩,在许多领域建立了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继续教育法制建设正在积极推进。如《教师法》、《企业法》等都对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作了规定。近年来,国家和各部门还实施了一系列继续教育具体计划和政策措施。例如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等,为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在制度建设上提供了一定的保证。[12]

但是,我国继续教育的管理方式还很粗放,继续教育在管理体制、教育评价制度、教育激励制度、经费投入制度等方面尚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继续教育涉及多个管理主体、办学主体,管理体制统筹协调不足,什么样的机构可以从事课程培训?校外培训机构的资质谁来认证?大多数培训机构,都是按公司来注册的。[13]企业应是继续教育的主体,但目前不少企业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自身经济效益的问题,继续教育没有到位。一些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劳动准入制度不够健全。尚未形成继续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我国终身教育的投入制度缺失,导致终身教育投入严重不足。针对继续教育管理方式的不足,建议:

第一,建立政府统筹,分类指导、权责明确、协调合作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针对“政出多门”的继续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弊端,成立跨部门继续教育协调机构,明确各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或协会、企业和有关社会机构的管理职责,对继续教育的类型、类别和层级进行规整分类,分部门、分层次进行统筹协调和规范管理。利用普通高校、职业院校、成人高校、中小学等学校资源,行业协会、企业继续教育机构、社区教育网络、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传播媒体和社会公共文化设施,统筹管理高层次人才培训、岗位培训、农民转业培训、社会生活教育、老年教育、扫盲教育等继续教育活动。

第二,建立政府投入、用人单位和学习者共同分担、多渠道筹资相结合的经费保障机制。各级政府把继续教育投入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加大对公益性和普惠性继续教育项目的经费支持,实施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投资或捐资。政府全部承担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成本,对农民、下岗人员、转业退伍军人等的专业技能培训给予资助,制定相关法规规定单位每年应将其预算总额的一定比例用于本单位职工的继续教育。

第三,建立健全继续教育监管制度与质量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继续教育激励机制和监管评估机制。推进继续教育与工作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务(职称)评聘、职业注册等人事管理制度的衔接;建立以继续教育机构为主导的、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完善继续教育办学机构资质的准入与退出机制,建立继续教育质量标准,健全继续教育监管评估体系。建立继续教育城乡发展的联动机制,定期开展教育质量评价,并向社会公布评价结果。健全劳动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切实推进劳动者持证上岗制度。把从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状况和成果,作为工作考核、职务职称评聘、岗位聘任、执业注册的重要依据,加大对违规违纪办学行为的惩处力度。

综上所述,继续教育的制度路径就是要以改革“政出多门的管理体制”为重点,完善继续教育的管理体制、投入制度、监管制度等。我国继续教育要实现“全民终身学习”的目标,就要通过结构路径、技术路径、制度路径,不断转变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式。结构、技术、制度是继续教育发展方式的构成要素,但各方面之间不是完全独立的存在于继续教育发展方式之中,而是相互关联互动。

标签:;  ;  ;  ;  ;  

为全民终身学习服务:我国继续教育发展模式的转变_学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