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胡秋容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中医医院 413500

摘要:目的:探究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9月的在职护理人员6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护理人员采用分层次管理模式进行临床护理工作。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自我评分、他人评分、理论知识知晓度、工作成就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分层次管理模式有助于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能力等,更好为患者服务。

关键词:分层次管理;临床护理;应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对医疗护理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质量的优劣不仅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院形象。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如何合理、科学地实施管理,对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1]。本研究分析了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9月的在职护理人员6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护理人员30名,均为女性;年龄20岁~42岁,平均年龄(29.16±7.25)岁;工作年限1年~20年,平均工作年限(8.28±1.87)年;职称包括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6名、护师12名、护士11名;文化程度包括本科4名、大专18名、中专8名。

观察组护理人员30名,均为女性;年龄21岁~40岁,平均年龄(29.35±7.63)岁;工作年限1年~18年,平均工作年限(8.11±1.65)年;职称包括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7名、护师10名、护士12名;文化程度包括本科5名、大专18名、中专7名。

对两组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其在性别、年龄、工作年限、职称、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良好。

1.2护理管理方法

对照组护理人员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进行临床护理工作,由病区护士长根据本病区具体情况安排日常护理工作。

观察组护理人员采用分层次管理模式进行临床护理工作。建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病区护士长组成的分层次护理管理小组,根据护理人员工作年限、职称、文化程度进行分级[2]。根据人员的类型不同,分为护士长层-高级责任护士层-初级责任护士层,实行下级护理人员对上级护理人员负责,上级护理人员对下级护理人员进行执行力监督、指导并督促日常护理工作的完成。护士长负责病区整体工作,指导高级责任护士的工作职责,参与护理查房,解决护理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高级责任护理人员负责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基础护理,参与护理查房,保证患者的诊疗安全和护理质量。初级责任护士负责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负责医疗设备的保养等工作。根据护理人员层次高低,合理分配绩效收入[3]。

对不同层级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使其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护士长进行人员排班时合理搭配,实行弹性排班制度,高资历护理人员搭配低资历护理人员,以提高整体护理水平,通过不同层级护理人员搭配、合作起到老带新作用,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4]。

1.3评价标准

采用护理人员的自我评分、他人评分、理论知识知晓度、工作成就等指标评价护理管理效果。

护理人员自我评分是对护理人员本人进行护理工作质量评价,内容包括服务态度、专业技能、工作责任心、差错事故等方面内容,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理人员自我满意度越高。

他人评分是由医生、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医生评价内容包括专业技能、护理文书书写、病情监测、医护沟通、护理安全等方面内容,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越高。

患者评价内容包括护理服务态度、工作主动性、呼叫应答及时性、护理操作技能、健康教育等方面内容,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越高。

理论知识知晓度是对护理人员进行三基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得分越高,表示理论知识知晓度越高。

年终对护理人员进行评优评先,以各组先进个人所占比例作为评价工作成就的指标。

1.4数据处理

将本研究中所涉及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对比分析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对比分析采用卡方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人员的自我评分、他人评分、理论知识知晓度、工作成就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分层次管理是一种新兴的护理管理模式,近年来在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分层次管理通过对护理人员的年龄、工作年限、职称、文化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将其进行分级管理,明确各级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使人尽其才,根据护理人员层次高低,合理分配绩效收入可充分激发起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进取心,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5]。同时通过高层次护理人员对低层次护理人员的指导和监督,有助于锻炼低年资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从而促进临床护理整体质量的提高。临床护理整体质量提高后护理人员、医生、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大大提升,不仅有利于护理人员实现自我效能,还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护关系、护患关系[6]。

本研究中采用分层次管理模式护理人员的自我评分、他人评分、理论知识知晓度、工作成就等指标均高于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护理人员,这一结果表明:运用分层次管理模式有助于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能力等,更好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郭蕾,刘朝辉.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9):339~340.

[2]洪慧革,玛依努尔·买合苏提.分层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4,37(8):1086~1088.

[3]乔莉娜,赵书敏,车文芳,等.护理岗位分层管理模式在临床应用的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7):1952~1953.

[4]欧阳凤霞.护理人员分层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4):111.

[5]周红娣,盛芝仁,陈娅莉,等.护士分层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J].护理学报,2013,20(1B):4~6.

[6]柳春波,盛芝仁.护士分层培训的管理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4(9):20~21.

论文作者:胡秋容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9

标签:;  ;  ;  ;  ;  ;  ;  ;  

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胡秋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