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习作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陈巧娥

浅谈习作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陈巧娥

广东省东莞市黄江镇第二小学广东 东莞 523750

【内容摘要】语文作文教学历来是一大难题。究其原因是学生 “怕”作文,这就使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视写作为一大难事。长此以往,势必影响作文教学质量和写作质量。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想方设法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问题,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克服“怕”作文的心理。

【关键词】作文 兴趣 积累 练笔

在进行写作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这种情况:教师认真备课,精心地进行指导,但学生当中有的紧皱双眉,不知所措;有的学生窃窃私语,唉声叹气,叫苦不迭;有的咬着笔杆抓耳挠腮……种种表情和动作,让人恼火而又忍俊不禁。为什么呢?归根到底,原因就是一个“怕”作文,由于怕作文,这就使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视写作为一大难事。长此以往,势必影响作文教学质量和写作质量。下面就我的做法谈谈我是如何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的。

一、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学生把作文写好就必须先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在写作教学中,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一般的学生,我们应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写得好的地方并及时鼓励。而对于写作水平比较高的学生,我们教师应做到既充分肯定学生写得好的地方,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同时又要提出问题,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写作水平一般的学生能体验成功的喜悦觉得写作并不是一件难事,写作水平较好的学生又可以得到提高。除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外,每次作文课后,我都会让学生在小组里读一读自己写的作文,互相找出对方写得好的地方,还可能让写作水平高的学生给写作水平的学生提提建议。同时我还会让部分学生上台读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片段,每次的写作课我都会挑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大的作文张贴在教室的展示栏里,让学生学生下课时相互阅读,还可以让来接孩子的家长也看看自己孩子写的作文,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互相学习,还有很强的激励效果,而且每次的写作课都会给写得好和有进步的学生盖印章以表鼓励,这些做法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做好积累

学生兴趣有兴趣去写作了,但并不代表他们就能把作文写好。没有一定的词句积累,学生写的作文干瘪无力,平淡无奇,必须要学生做好各方面的积累。

(一)做好语言的积累

1、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作文的写作是各种语言能力的综合体现,它需积累一定的词汇量、优美的语句,同时具备一定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表达能力,还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这些写作知识和表达能力,主要靠学生的阅读来获得并积累下来,教师要多让学生对优美的语句进行读和背。读和背是语言积累重要组成部分,在读和背的过程中能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还能梳理文章的条理结构,学以至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寻找和积累课文中鲜活的语句如学习《秋天来啦》这篇课文时,秋天来啦, 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谁使秋天这样美丽?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们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 —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引导学生找出几个比喻句,这样的描写十分生动,教师可以叫学生好好品味,鼓励学生把它背下来。还人许多的文章,有些作者灵活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令文章熠熠生辉,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去品读,去模仿。学生只有反复诵读优美的语句,这样日积月累才能写出生动的文章。

2、积累课外阅读中的好词好句。进行课外阅读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读书读得多,自然学会模仿,从模仿中学会创作,从范文中积累学习语言、表达和谋篇布局外,更重要的是学习范文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方法。开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课外阅读作为一项必做的作业,如双休日布置学生读课文书,选择一篇做读书笔记;午读时间让学生读10-15分钟课外书,每次读后在笔记本上写自己约读了多少字,每月评比“阅读之星”。这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提高了,读课外书读得多了,就会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写作时就不会词汇匮乏了。

3、积累生活中素材。教师平时要帮助孩子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也是一样,学生写不好作文,“无材可写”是一个重要原因。我们每天都发生不同的事,这些事就是素材,但并非每个学生都能留意到,因而到写作时缺乏材料,胡乱捏造。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做好生活素材的积累,这样学生写作时就有内容可写了。我发现如果老师只是口头说叫学生观察,我相信很多学生是不当一回事的,所以我经常把“观察”当作业来让学生完成。让学生观察动、植物的样子、生活习性,留意家里或上学放学路上发生的事,找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讲出来。因为都要说,所以学生不敢马虎了事,都会留心周围的事物,时间长了,等他们养成观察的习惯了,老师就不需要再经常布置“观察”的作业了。帮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不但可以积累写作的题材,使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写,的还能把他们培养成为生活的有心人。

三、经常练笔、加强指导

1、课内练笔。在写作课上有些怕写作的同学会产生恐惧心理和抵触情绪,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词汇量不多,语言的积累不够,这就使他们在写作中无话可说,语言干瘪。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加大习作训练的力度,俗话说“熟能生巧”,学生练得多,写起话来那就流畅多了。关于练笔,我认为读写结合,随文练笔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只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找准读与写的结合点,就能实现文本阅读的超越。模仿性练笔、想像式练笔、改写缩写式练笔、感受式练笔等都能创出习作教学的新洞天。如学习《翠鸟》这课文,文中有这样的句子“它长得可真漂亮: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这些写翠鸟的外貌特征,可以马上让学生模仿写一段介绍其它动物,这样学生在下次写动物的文章时便知道如何写了。又如当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课时,学生知道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雨停下来后小村庄没有了,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想一想后来小村庄又会发生什么故事,,让学生一讨论完我马上让他们动笔续编这个故事,把自己的想法及时写下来,学生兴致正浓,一下子就把故事写出来了。这样的随堂练写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写作压力,学生也爱动笔。

2、课外练笔。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还需要课外练笔。在进行写景的练笔时,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融入大自然,尤其是小学生,需要引导他们有意识、有目的地观察。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春天淅淅沥沥的小雨,感受春天的雨与夏天的雨有何不同。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特性,领悟大自然赋予它生命的意义。这些都能成为学生作文的好材料。每个假期,有些家长都会带着小朋友出去旅游,放假前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观察旅游时看到奇峰怪石、山川激流,体会大自然的匠心独运、巧夺天工。长期以往,学生一定会写出文思独特之佳作。其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广纳信息,加强实践,增加体验。读了美好的书报写下来,看了精彩的影视后把感想写下来,听了生动的叙述后写下来,见了感人的事件后写下来,想到奇妙的想法写下来,开展了好玩的活动写下来,学生经常练笔,写作水平自然会逐渐得到提高。

3、加强写作方法的指导。学让有了一定的积累,在写作时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方法指导,例如在写景时可以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来描写景物,可以从上到下来描写也可以从远到近或近到远的顺序来描写。在写人时可以先描写要写的这个人的外貌、衣着特征,再写一两件事来突出人物的性格。在写事时,时间地点人物要写清楚,发生的这件事要写详细。

要解决学生作文难,要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这并不是一朝一夕的易事。老师要坚持写作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先动眼、脑再动笔,多积累多练笔,才能让写作文不再难。

参考文献:

1、《小学中高年级“品析-仿写”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浅论新时期小学生作文良好习惯的培养》

论文作者:陈巧娥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5

标签:;  ;  ;  ;  ;  ;  ;  ;  

浅谈习作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陈巧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