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研究--对长江水利委员会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分析_预算管理论文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研究--对长江水利委员会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分析_预算管理论文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研究——长江水利委员会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财务论文,长江论文,管理体制论文,事业单位论文,管理体制改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水利事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对事业单位现行财务管理体制的冲击,事业单位所处的内外经济环境及其组织机构、管理模式、资金控制与预算管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事业单位被逐步推向市场,财务管理的目标呈多元化发展,财务管理工作不仅要考虑量化的财务指标,还要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非财务指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优化事业支出,创造社会效益的最终目的,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面临新形势与新任务,在这一新形势下,如何深化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成为水利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者深入探讨的新课题。本文从综合管理中心现行财务管理工作入手,探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策略,研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合理的财务管理机制,充分调动事业单位各方面、各部门的积极性、创造性与责任感,力促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一、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一)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我国的财务会计制度改革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过程一步一步进行,逐步向前推进的。1997年国家颁布实施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1998年颁布实施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1999年对《会计法》进行了修订。当前绝大多数单位在执行财务会计制度的过程中,为了保护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从大局出发,及时地向社会公众公布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但在会计实务中,也存在着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这与执法力度不够有关,实务中往往是发现问题后只是要求进行调账或给予轻微的罚款,甚至有的还不了了之,没有给予肇事者重击。因此,政府监管部门应认真执行《会计法》,对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单位负责人、当事人追究法律责任,从而形成良好的财务会计制度执行环境,保证财务会计制度落到实处。

统一的会计标准、规范的财务会计制度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要实现会计改革的目标,关键是要认真贯彻实施。但由于我国会计人员数量庞大,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理解和执行财务会计制度时往往会出现偏差,一些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实务操作时与制度要求不一致,甚至有的会计人员为了某种目的而滥用会计法规赋予的各种会计标准,这都不符合会计改革的要求,对提高会计质量极为不利。

(二)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水利事业单位类型多、专业性强,既有公益性为主的行政事业单位,又有生产经营性为主的单位,而大量的是二者兼有的事业单位。由于水利事业单位执行的财务制度各异,财务管理体制、运行方式各不相同,尤其是事、企不分的事业单位产权不明晰,使单位资产难以界定,会计核算复杂,财务管理困难。具体而言:一是基础管理关系尚未理顺。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水利的公益性使水利工程管理、服务收费、利润分配制度改革滞后,导致水利行政、企业、事业单位的基础管理关系未明确,经济关系不清;事业单位机构庞大,人员过多,大部分经费只限于人员开支,严重影响水利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二是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规范的财务行为必须要有相应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约束才能形成,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虽然大部分水利事业单位都有相应的财务管理办法,但办法内容过于单一,往往侧重于经费支出审批程序等会计基础工作,其预算管理、收入管理、资产管理、财务分析等重要职能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三是预算管理工作体制不健全。受财政资金紧张的影响,预算编制工作只是被动地接受财政拟定的指标,不能全面考虑事业单位发展要求,财务部门只是单一地对各专业部门提出的专项经费进行汇总,缺乏深入研究,不能准确反映实际工作和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同时,缺乏对预算执行的有效监督,预算的约束力不强,挤占挪用的问题普遍存在。四是费用征收体制不顺。近年来,水利收费工作虽有进步,但由于征收机构催收、劝收工作的能力较差,缺乏强制性的执行措施,对拒交、滞交行为没有有效的制约办法,造成各项规费的收取率低。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费和水利工程定额管理费因没有强制性的执行措施,征收效果很差。

二、案例分析——长江委综合管理中心的实践

(一)基本情况综合管理中心是长江委2002年机构改革时新成立的事业单位,主要承担着长江流域血防管理、中央防汛物资储备、长江防汛抢险、水利建设与管理中心等事业职能。在综合管理中心组建时,除部分事业单位整体划转外,还接管了当时已萧条的原长江委综经办管辖的一些全民、集体企业。2005年10月经委党组研究决定将长江清淤疏浚公司划入综合管理中心管理,同时将长江委投资疏浚公司股权转交综合管理中心管理。根据长江委赋予的职责,综合管理中心内设8个事业职能部门,同时管辖9个企业(全民企业5个,集体企业4个),是一个“以事业职能管理为主,兼管长江委投资的历史遗留的小型困难企业的多功能复合型事业单位”。即第一类,事业职能单位承担长江委赋予综合管理中心的主要事业职能;第二类,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是长江计划经济的产物,现整体不能正常经营和生产,职工离岗,经营与生产场地以出租为主,维持职工基本生活;第三类,全民企业(长江清淤公司);第四类,集体企业。

(二)财务状况分析首先,综合管理中心事业职能以社会公益性质为主,创收能力有限。近年来虽挖掘潜力,开拓经营,但是单位创收水平仍旧较低,作为衡量事业单位财务状况重要指标的经费自给率平均仅为13.2%,机构运行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其次,综合管理中心财务结构一直存在“小马拉大车”的突出矛盾。综合管理中心虽然整体上属于事业单位,但是在职工构成比例上,离退休职工和历史遗留的全民、集体企业职工占职工总数的85%,并且这些职工基本处于待岗状态。因此,综合管理中心一直存在着“依靠事业在职104人的创收力量,承担离退休153人(离休21人)、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170人和集体企业252人经费缺口的任务”,这也是长期以来一直困扰中心发展的问题。最后,历史遗留企业包袱日益沉重。目前,综合管理中心下属企业单位基本已歇业、停产,这些企业职工的生活、医疗、养老保险续保基本依靠综合管理中心承担,在目前较低的保障水平上,每年约需支出近150万元,离退休人员支出已成为制约中心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原因分析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历史遗留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负担。一是企业净资产少,设备陈旧,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人才缺乏,不具备行业优势,市场竞争力差。在行业分布方面,企业多集中在机械修造加工、印刷、流通等传统领域,规模普遍较小,缺乏规模经济优势,也缺乏相应的高级技术人才,多年来严重依赖长江委的内部市场和其他市场扶持措施,市场竞争力弱,市场经济适应力差。多数企业(单位)已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门面(或厂房)对外租赁的差额收入已成为企业的主要收入。二是职工整体年龄普遍偏大,40岁以上的年龄约占职工总数的70%;职工整体文化程度不高,高中、中专及以下的职工占总数的60%以上。由于长期受事业单位管理的影响,不少单位在事业和企业间的角色定位模糊,企业干部职工危机意识不强,不能严格按照企业管理规范运作,职工的心态摇摆不定,企业没有发展后劲,缺乏活力。三是职工收入整体水平不高,部分集体职工收入微薄,生活极其困难。就全民职工而言,职工60%的工资由中心统一发放,企业设法筹集工资40%的部分,一旦遇到企业效益不佳或收入不稳定,职工工资自然大打折扣,有时甚至不能及时到位;集体职工除一部分已退休可领取社保养老金外,大多数(目前下岗、内退者)只能领到一、二百元生活费,因暂时无法完全纳入地方社会保障体系,一些职工家庭收入连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都达不到。

二是医药费用负担沉重,职工的社会保障存在问题。自2006年1月1日以来,全民企业离退休职工的医药费归入中心统一管理并承担医药费,在职职工基本医药费由企业自行解决,但企业困难职工医药费报销难以落实。集体职工大病、重病者不少,然而企业无力承担,又没有社会医疗保障,通过管理中心救助的形式加以补贴,也只能是杯水车薪。社会保障方面,由于长江委还没有和社会保障制度接轨,事业单位职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不仅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分配制度的建立,还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改革的进程。

三是融入资产短期内无法充分发挥效益。长江清淤疏浚公司的挖泥船及辅助设备虽然资产原值达1.67亿元之多,但由于水利工程市场竞争激烈,并且设备折旧、管养费用较大,公司运营成本较高,短期内无法有较好的回报。另原占有使用某职工宿舍的出租门面,除缴纳近18%税款外,还要上缴委有关部门房租和管理费,经济效益欠佳。

三、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探讨

(一)预算管理模式预算资金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核心。基于政府收支的改革,结合长江委实际情况,按照政府收支改革具体要求,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具体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全面推行财务预算管理,完善经济目标责任制。预算管理是中心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细化、量化的具体表现,是中心财务控制体系中最重要的内部控制机制。为此要制定《综合管理中心财务收支预算管理办法》,明确“客观全面、量入为出”的预算编制原则,强调预算的严肃性,对已经批准的年度预算原则上不予调整;未纳入年度预算的费用不得列支,实现预算的硬约束。中心财务管理部门要做好预算编制的预测工作,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和监督,同时建立以预算控制为中心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确保预算收支平衡。其次,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防范财务风险,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准确,确保资产保值增值。结合中心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完善风险控制系统,使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逐步实现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和控制,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第三,实行资金集中统一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资金安全。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金安全是财务部门的重要职责。实行资金集中统一管理,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财务费用支出,同时对各单位的资金使用能够及时监控,对确保资金安全、规避风险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第四,积极推进集中采购,减少采购成本。对设备购置、车辆保险、基建维修等项目由中心统一组织实施,节约资金,规范管理,提高效益。最后,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加强内部审计及日常监督检查,防范风险,提高管理水平。一是统一会计科目使用、财务会计报告格式和信息化核算要求,建立实时有效的会计信息报告体系,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使会计核算工作更加规范化。二是制定借款、报销等日常会计工作的程序和审批权限,将财务报销规定、程序以及各种发票的票样在中心办公网上公示,要求广大职工必须取得合法票据,自觉遵守财务报销规定。三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素质。积极开展财会人员后续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四是加强内部审计,建立财务部门内部监控、内审部门独立审计、监察部门实施监管的综合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审计监察部门对财会工作的监督指导作用,加强财务监督和从源头治理腐败的力度。日常监督检查从预算编制、预算批复、预算执行全过程的监督,按照日常监督检查与专项监督相结合的原则,财务资产部定期对基层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检查,重点检查财会制度建设、大额现金支出、发票使用、项目成本核算管理、资产管理等基础工作等。通过对财务监督工作成绩和积极效果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促进财务制度的完善、财务工作方式的转变,最终达到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目的。

(二)资产管理模式 首先,应切实加强行政资产的管理,明确管理权责,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目前资产管理中存在管理权责不够明晰,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较为薄弱,缺少统一的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做好资产的清查核实工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资产管理权责。资产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并登记入账,实物管理由有关部门进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盘活闲置资产,明确资产的收益使用范围,制定有关资产的使用办法。其次,应加强中心所属企业及拥有股权的公司的资产收益管理。对事业单位的多种经营应按其经营规模与核算形式区别对待,设置不同的管理模式。经营规模较大,实行独立核算的经营形式。湖北长江清淤疏浚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国有全资施工企业,2005年10月划入综合管理中心管理,同时将长江委投资疏浚公司股权也转交综合管理中心管理。中心要积极争取,将现有固定资产尽快办理资产结算手续,并解决公司办公场所及船泊码头和备件仓库,推进公司改革力度。对于事业单位较小的经营收入,由事业单位纳入预算管理。改进长江防汛抢险队等部门固定资产的运作方式,积极参与社会竞争,严格内部管理,增收节支,广开创收渠道。对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应按改革的要求重新确定管理目标,对长期亏损企业,可研究实行破产等处理措施。

(三)绩效管理模式为确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任务的完成,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事业单位的全面发展,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绩效管理将发挥积极作用。事业单位财务绩效管理模式实行分类考核,绩效管理的原则应坚持实事求是,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坚持工作质量和工作绩效相结合;考核与奖惩挂钩。根据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任务和年度工作计划,对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建立预算管理、财务收支管理、资产管理、财经管理等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明确绩效考核目标。预算管理方面,严格按预算法中本部门职责于每年第二季度前提出下年度完成工作任务的预算建议,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完成预算的编制上报工作。财务管理方面,按时完成财务决算的汇总、分析、上报。按时汇总上报财务报表,并对报表进行财务分析;积极开展本单位经费自查,完成本级自查报告及上报;加强资金管理和重大财务问题研究,开展本单位资金管理情况检查。财务收支管理方面,严格按收支分类科目的用途,根据预算控制数(含项目经费)和事业经费开支范围、开支标准;严格执行借还款制度,及时清理、清算往来款项;有项目经费的部门严格按照项目内容和项目实施进度在经费限额内使用;加强对企业财务的指导与服务。资产管理方面,严格执行资产管理制度,按规定程序申购、建档、保管、处置固定资产,对本单位资产配置及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登记,完善国有资产的基础管理。严格执行《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建立事业单位财务绩效管理模式将对事业单位财务改革起到巨大促进作用,运用这一管理模式将进一步提高财务部门工作效率,使财务管理工作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要求,为促进水利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四)重视财务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针对财务会计工作的新法规、新制度进行宣传、培训,尤其是结合水利财务工作的具体情况,针对财务人员进行指导、培训。加强下属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高会计基础工作和会计信息质量,杜绝违纪违规现象,同时基层会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也将得到提高。

(五)财务管理信息网络化财务管理实施网络化办公,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益和有效性,成为财务信息化的目标。根据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要求和长江委的特点,依托现代信息及网络技术,建设以综管中心财务为中心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从局部分散的管理向远程集中管理模式的转变,实时动态监控财务信息。

其一,以会计电算化为基础,建立内部核算和管理的有效链接。财务信息化就是基于日常财务工作的实际需要,利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以会计电算化为基础,以实现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一体化为目标,通过开发财务管理网络信息系统,建立会计电算化系统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无缝链接(信息共享),实现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在单位经济业务信息利用上的同步,在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的同时,也满足了会计核算的需要。

其二,以预算管理为中心,实现预算执行控制前置。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也是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预算经财政部门批复后,如何保证预算的正常执行成为预算管理的主要问题。建立财务网络结算系统后,预算执行控制由计算机系统管理,即有关财务事项的办理全部通过财务网络结算系统进行结算和控制,办理的财务事项是否超预算或无预算,由计算机进行识别:预算指标内的财务事项结算可以通过,预算指标外的财务事项结算不能通过。这从根本上摆脱了部门预算执行控制滞后问题。同时,通过财务网络结算系统,财务部门能够实时动态地掌握各部门和项目预算执行情况,财务管理工作由被动转向主动。各部门超预算或无预算财务事项的发生得以避免,预算约束的刚性得以体现,各部门和项目正常工作的资金得以保证。

其三,建立互动管理平台,加强中心经费监管。财务管理不仅是财务部门的问题,业务管理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也是做好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构建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相互沟通的财务管理信息平台,形成齐抓共管的财务管理局面至关重要。长江委财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是在中心财务部门和各部门间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相互沟通的网络平台。通过登录中心财务信息管理网站,各部门能够及时了解有关财务信息、办理相关事项,如经费使用情况查询、未报销和还款情况、个人工资情况、报送用款计划等。中心财务部门负责有关财务信息的及时更新、用款计划的接收和汇总以及有关财务工作布置和答疑。这种互动式的财务管理模式,加强了中心经费使用的监管,各部门对其部门和项目经费的收、支、余情况一目了然,有利于各部门更好地统筹安排经费使用;同时,财务部门的理财活动也得到了监督,有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和加强。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研究--对长江水利委员会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分析_预算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